蒋琴琴
- 作品数:37 被引量:196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广州市新建二次供水设施卫生学验收评价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对广州市新建二次供水设施进行竣工验收阶段的现场调查和水质检测,掌握新建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状况,为本市新建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安全提供相关的技术措施。方法对2013年广州市待竣工验收的新建二次供水设施,依照《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1997)进行现场调查,依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抽样检测。结果共调查二次供水设施144个,存在的卫生问题主要是水箱入口加盖未上锁,水箱顶距屋顶小于80 cm;抽检二次供水水箱水144份,合格117份,合格率为81.3%,与市政自来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不合格的项目是细菌总数、浑浊度和铁,合格率分别为84.0%、98.6%和98.6%。结论广州市新建二次供水设施和水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多部门、多阶段参与加强规范建设、卫生管理和监督检测。
- 杨轶戬施洁蒋琴琴江思力石同幸冯文如
- 关键词:二次供水卫生调查监测分析
- 铅作业人群GSTM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尿铅的关系
- 2012年
- 铅是严重的工业和环境污染物,铅中毒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是环境因素与宿主内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是个体铅中毒易感性不同的分子学基础,人体内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决定了不同个体对不同毒物代谢的差异性和毒物的致病易感性。
- 刘斌蒋琴琴刘移民
- 关键词:GSTM1尿铅
- 广州市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的现状及分布情况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内的分布特征。方法于2018年在广州市越秀区(市区),从化区(农村)和番禺区(市郊)采集PM2.5有效样品252份,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浓度,以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季节间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广州市大气PM2.5中16种多环芳烃均有检出,但质量浓度处于较低水平,年均值为(4.907±3.642)μg/m^(3)。PM2.5及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表现为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不同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4-72.439,均P<0.05)。市区为(54.321±35.106)μg/m^(3),农村地区为(46.298±25.933)μg/m^(3),市郊PM2.5的质量浓度为(51.821±30,033)μ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13,P>0.05),多环芳烃中萘、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的污染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28~6.422,P<0.05),农村高于市区和市郊。结论广州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污染水平较低,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和城乡差别。
- 杨轶戬吕嘉韵步犁蒋琴琴江思力
- 关键词:颗粒物PM2.5多环芳烃
- 广州市工作和公共场所室内空气PM_(2.5)浓度调查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主要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室内PM2.5浓度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标准及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类工作场所及公共场所,使用AM510便携式防爆智能数字粉尘仪进行30min室内空气PM2.5的浓度检测,通过单因素以及多重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室内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各类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61.17μg/m3,其中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交通场所以及酒店、宾馆等食宿场所浓度较高,均值分别为98.80和76.59μg/m3;单因素分析显示,与中心城区相比,县级市场所的PM2.5浓度水平相对较低(Dunnett-t=-0.19,P=0.003)。闻到油烟味或发现有人正在吸烟的场所的PM2.5浓度水平均高于未发现的(t=3.03,P=0.003;t=2.19,P=0.031);多重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室内PM2.5浓度高多与食宿或者交通场所、无禁烟标识、吸烟行为、闻到油烟有关。结论广州市各类场所室内PM2.5浓度水平较高,在酒家、饭店等餐饮场所以及长途汽车站等交通站点污染较严重,应加强对这类场所的监管,保护公众健康。
- 梁伯衡梁会营刘维斯秦鹏哲冯晶利耀辉蒋琴琴陈思宇
- 关键词:PM2多重对应分析公共场所
- 大气污染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广州市大气污染因素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市2017—2019年AHC发病数据和同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PM10、一氧化碳、臭氧(O3)和PM2.5等大气污染物浓度以及温度和湿度等气象因素资料,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2017—2019年广州市累计报告AHC病例47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3与AHC发病呈正相关(RR=1.002,95%CI:1.000~1.004);日平均O3达到366μg/m^(3)时,AHC的RR值最大,为1.404。结论大气污染的各类因素对AHC发病影响各有差异,O3是影响AHC发病的主要大气污染因素。
- 陈纯李意兰蒋琴琴施洁李美霞陆剑云景钦隆蔡文锋
- 关键词:气象因子
- GRP7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铅中毒的关联研究
- 本课题首次将GRP78基因多态性与铅中毒易感性联系起来,寻找适用于中国汉族人群的铅中毒易感性分子标志物,以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性铅中毒的目的。
研究目的:
1.探讨GRP78基因SNPs等位基因、基因型、单倍型...
- 蒋琴琴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铅中毒职业病分子标志物
- 文献传递
- 广州市室内环境中苯和甲醛的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36
- 2011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室内环境中苯和甲醛的人群致癌风险。方法 2011年7—10月对广州市120个监测点的卧室、客厅、办公室及室外环境中的苯和甲醛浓度进行监测,应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苯和甲醛的人群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卧室空气中的甲醛浓度超过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限值要求,其他环境中的苯和甲醛浓度低于标准限值。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苯致癌风险值分别为1.39×10-4和1.41×10-4,甲醛的致癌风险值分别为7.81×10-4和7.82×10-4。甲醛的致癌风险高于苯的致癌风险,女性的致癌风险略高于男性,不同人群在不同环境中的苯和甲醛致癌风险值均超过美国环境保护局制定的安全限值(1.00×10-6)。结论广州市室内环境中苯和甲醛对人群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
- 冯文如于鸿郑睦锐刘世强蒋琴琴石同幸江思力王志伟
- 关键词:空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苯甲醛
- 广州市“健康亚运健康广州—全民健康活动”后居民健康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健康亚运健康广州—全民健康活动"(简称"双健"活动)后广州市居民部分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及其影响因素,初步评估广州市"双健"活动对居民健康行为形成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海珠区、荔湾区、白云区、番禺区、从化市7个区(市)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每天吃早餐、睡眠充足、坚持体育运动、定期健康体检和不吸烟5种健康相关行为。结果共调查1 179名居民,其健康相关行为总形成率为70.59%(4 161/5 895),其中每天吃早餐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1.85%(965/1 179)、睡眠充足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7.35%(912/1 179)、坚持体育运动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02%(802/1 179)、定期健康体检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0.38%(594/1 179)、不吸烟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5.32%(888/1 179)。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者其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女性、年龄≥60岁、大专/本科学历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较高。结论 "双健"活动后广州市居民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有所提高,但定期健康体检观念淡薄;健康行为形成率可能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 蒋琴琴秦鹏哲梁会营陈思宇利耀辉石同幸
- 关键词:健康教育
- 广州市中心城区交通干道高峰时段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监测广州市中心8个区8条交通干道高峰时段大气污染物浓度,初步分析广州市交通干道机动车尾气引起的大气污染物的暴露特征和水平,为开展机动车尾气高暴露人群的健康效应研究提供有利的外暴露剂量数据。方法选择广州市中心8个区中车流量较大的交通主干道各1条,另分别在越秀区、天河区、海珠区选择3个交警大队行政办公楼的办事大厅作为室内对照点。采用现场采样仪监测每个季度各交通干道以及室内对照点的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02)、二氧化氮(N02)的浓度,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研究季节因素对各污染物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广州市8条交通干道的PM2.5、PM10、S02、N02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8.3±37.5)、(172.1±33.8)、(560.5±280.1)、(397.0±88.3)μg/m3,室内对照点各指标平均浓度分别为(66.7±22.3)、(84.7±22.2)、(29.9±8.4)、(70.0±16.6)μg/m3。交通干道与室内对照点4种大气污染物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季节4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以春季(3月)、冬季(12月)较高。结论广州市各主要交通干道大气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标准,且明显高于室内对照,季节因素可能是影响污染物浓度的因素之一。
- 蒋琴琴古剑清杨轶戬石同幸施洁谭铭雄冯文如
- 关键词:PM10S02交通干道大气污染物
- 2010-2021年广州市公共场所水样中嗜肺军团菌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了解近十年广州市公共场所各类水样中嗜肺军团菌(Lp)污染现状。方法于2010-2021年按照国家、省、市监测要求随机抽检广州市内公共场所的淋浴水、冷凝水、冷却水、景观水等样品,水样依照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检测嗜肺军团菌及其菌型,对检测结果汇总整理进行分析。结果在11类公共场所中采集水环境样品共1578份,样品总合格率为90.87%。2010年合格率最低,为81.76%,2012、2018-2021年合格率均保持在100.00%,2010-2018年各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上升趋势(P<0.05)。地铁、展览馆/图书馆、住宿场所和办公场所合格率分别为88.65%、100.00%、85.85%、90.00%;其他未连续采样公共场所中,文化娱乐场所合格率最低(55.56%),医院(100.00%)和商场(98.18%)合格率较高。景观水合格率最低(75.00%),冷却水、冷凝水、淋浴水合格率分别为88.49%、97.38%、90.91%,这三类样品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水样合格率为100.00%。嗜肺军团菌血清分型阳性检出率为9.12%,单种型和混合型分别为7.60%和1.52%,单种型有Lp1、Lp2、Lp4、Lp6、Lp7、Lp14,以Lp14(4.37%)、Lp1(2.53%)为主,混合型有Lp1+Lp14、Lp3+Lp6、Lp7+Lp14,以Lp1+Lp14(1.33%)为主。结论2010-2021年广州市公共场所嗜肺军团菌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仍存在以血清型Lp14、Lp1和Lp1+Lp14为主的污染现象和多菌型污染风险,重点场所和重要污染源需要加强监测和清洗消毒。
- 石晨雯施洁支海鲈冯文如范淑君步犁杨轶戬江思力蒋琴琴石同幸
- 关键词:公共场所水样品嗜肺军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