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卿 作品数:70 被引量:230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山西省气象台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利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太原地区近30年雨日雨量的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利用太原地区1978~2005年7个代表站逐日雨量资料,分析近30年来太原地区雨日、雨量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太原地区的降水雨日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降水量和雨强的负趋势不显著。雨日随时间变化的负趋势更显著于雨... 郭媛媛 董春卿关键词:降水量 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影响山西夏季降水的水汽输送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山西省58个代表站近50年的夏季降水资料和NCAR/NCEP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影响山西夏季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应用SVD方法等探讨影响山西夏季降水异常的水汽源地和水汽输送关键区。结果表明:山西夏季降水与热带西太平洋—南海的东风气流,热带印度洋越赤道气流以及南海—华南的水汽输送带有关,同时也受到中纬度西风带中水汽输送影响。夏季水汽输送与山西夏季降水具有显著的遥相关关系,山西夏季降水异常的水汽异常来源包括副高南侧的热带西太平洋—南海的偏东风水汽输送异常,和印度洋—阿拉伯海地区越赤道气流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异常,山西夏季降水的水汽输送"关键区"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到四川盆地东部的矩形区域。由整层水汽输送通量标准化处理建立的水汽输送源指数和水汽输送指数,可以表征水汽输送异常对于山西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山西汛期降水异常分析和汛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郭媛媛 武永利 董春卿 赵瑜 乔钰关键词:水汽源地 基于WRF模式的大同地区风电场发电量预报技术研究 2019年 为了研究WRF模式在大同地区的风电预报能力,用WRF模式模拟2015-01、2015-04、2015-07、2015-10四个月大同地区风场,评估模拟效果,并根据模拟结果采用轮毂高度为80 m的V90-3.0 MW(50 Hz)型风机对该地区的风电量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各月实况日平均风速和模拟日平均风速相关系数均大于等于0.58,模拟效果较好,其中2015-10达到了0.88,模拟效果最好;各月的有效风能密度比例均在93%以上,该地区的风能可利用率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利用WRF模式模拟的各月逐小时风场有偏差,但是模式具有模拟风速变化的能力,可用于制作风电量预报,指导风电场建设和运营。 王扬 董春卿 马严枝 郝婧宇 李青青关键词:WRF模式 误差分析 风能 一次暴雨过程中MCC与一般暴雨云团的对比分析 2012年 分析结果表明:①山西北部的暴雨云团在850hPa暖切变线南部生成、发展,并在地面切变线附近合并;山西南部的MCC由3个B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合并形成,β中尺度对流云团在700hPa次天气尺度切变线上触发生成;MCC发展、成熟阶段,α中尺度云团沿925hPa暖切变线东移;减弱阶段,随副高的南压而南压。②副高西进北抬背景下,同一次暴雨过程中,MCC发生在5880gpm边缘弱的斜压环境里,高层则出现在高压北侧的反气旋环流中;一般暴雨云团发生在5840gpm边缘较强的斜压环境里,高层则出现在急流人口区的右侧。③MCC作为大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不但对低层高温高湿能量的需求比一般暴雨云团更多,而且在垂直方向上,要求湿层、高能舌、暖温结构更深厚。④南部MCC影响区及5880gpm线边缘为负地闪覆盖区,正地闪主要出现在北部一般暴雨云团影响区及5840gpm线附近。一般暴雨云团影响下比MCC影响下,局地闪电开始及闪电峰值的出现较降水的开始及降水峰值的出现有更多的提前量。⑤山西北部暴雨云团出现在气柱水汽总量梯度的大值区及水汽锋上;山西南部MCC则出现在水汽锋的南侧气柱水汽总量的大值区。气柱水汽总量对0811暴雨过程有36h的提前量,对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苗爱梅 董春卿 张红雨 申李文关键词:暴雨云团 边界层方案对山西冬季一次静稳天气PM_(2.5)浓度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6年 准确的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依赖于精确的气象条件模拟,尤其依赖于大气边界层的准确模拟.为理解边界层过程如何影响空气污染物的传输与混合,利用WRF-Chem模式不同边界层方案(YSU和MYJ)进行敏感性试验,针对山西冬季典型静稳天气,对地面温度场、地面风场、PM_(2.5)浓度及边界层内部的动力和热力层结进行模拟分析,并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不同PBL方案对于气象要素和PM_(2.5)浓度分布的模拟能力,探讨边界层内部热力层结和湍流输送差异对PM_(2.5)浓度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边界层方案均能较好模拟出冬季静稳天气背景下地面温度、风速及PM_(2.5)浓度的空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气温模拟的较大误差主要出现在夜间,而地面风速和PM_(2.5)浓度的模拟结果在午后误差较大;相对于YSU方案,局地MYJ方案模拟的温度、风场和PM_(2.5)浓度的误差更小,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况观测.地面PM_(2.5)浓度的模拟误差可能与近地面逆温层、混合层及地面风速等的模拟误差有关;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导致的边界层内热力层结和湍流输送的模拟差异,可能是影响近地面PM_(2.5)浓度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夜间MYJ方案逆温层厚度较厚,地面PM_(2.5)模拟浓度较低;午后MYJ方案混合层高度较低,加之地面风速较弱,导致地面PM_(2.5)模拟浓度较高. 董春卿 郑有飞 武永利 郭媛媛 王扬关键词:边界层参数化 PM2.5 数值模拟 基于CLDAS的格点温度预报偏差订正方法 被引量:19 2021年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CLDAS格点温度实况、中央气象台SCMOC格点温度预报以及山西省站点观测温度,采用非独立性检验综合评估CLDAS在山西区域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滑动训练期订正方案,基于格点实况开展SCMOC温度预报场的客观订正。结果表明:(1)复杂地形对山西CLDAS格点温度实况的精度有一定影响,但最高气温的分析精度优于最低气温,表明地形对最低气温的偏差影响更显著,高海拔地区CLDAS最低气温一般对应为负偏差,低海拔地区一般对应为正偏差。(2)CLDAS格点温度实况的偏差空间分布具有时间延续性,进行简单的系统偏差订正后,最高、最低气温格点实况的精度分别提升1.1%、9.7%,与站点观测更为吻合。(3)基于改进后的CLDAS格点温度实况,采用滑动偏差订正方案,显著改善了山西省SCMOC温度预报的准确率。2019年,滑动偏差订正后的24 h时效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较SCMOC温度预报分别提升2.7%、4.7%,订正后的短期温度预报质量有较大提高,优于预报员主观预报。 董春卿 郭媛媛 张磊 胡嘉缨关键词:温度 偏差订正 山西中部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过程的成因初探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和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5年8月山西中部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过程开展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具有持续时间短、强降水分散、局地雨强大等特点,在空间和时间... 郭媛媛 董春卿 李娟 郝一骄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CMA-MESO 3 km模式10 m风预报产品在山西区域的定量检验及客观订正 2025年 风场预报是智能网格预报的重要支撑,提高风场预报准确率,能够为风能预报提供核心保障。在综合评估2023年汛期CMA-MESO 3 km(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 at 3 km resolution)模式在山西逐小时10 m风预报能力的基础上,基于自适应Kalman滤波方法,开展针对纬向风(U)、经向风(V)的客观订正,以期建立适应山西复杂地形特征的客观预报方案,促进国产模式本地化业务应用。结果表明:①全风速预报偏大,预报误差呈“单峰型”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8:00-20:00,正偏差主要位于忻定和太原盆地以及山西南部。②U、V预报误差与预报值呈显著正相关,需考虑不同强度预报风速误差随时效变化的特征,避免订正不足或过订正。③Kalman滤波方案(KM)订正幅度小且不稳定,订正后均方根误差R MSE削减不足6%,准确率提升不足2%。④基于动态分级的改进方案(CBKM)突破KM订正瓶颈,更准确地估计系统误差并有效订正,更好再现不同地区风速日变化,平均误差M E趋近0,R MSE削减32.8%,风向、风速预报准确率分别提升8.29%、7.92%,峰值时刻订正率达83.49%。 苗青 董春卿 孙颖姝 毕玉婷关键词:KALMAN滤波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与山西夏季降水的关系 本文利用1960-2009年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山西58站月降水资料,考虑蒙古中纬度地区和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特征定义了一个简单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研究了该指数与东亚大气环流和山西夏季降水的... 郭媛媛 武永利 董春卿关键词:环流 现代监测资料在山西局地大暴雨中的诊断应用 利用常规气象监测资料,以及卫星、雷达、闪电定位、GPS/MET 等精细化监测资料,对2010 年8 月18~19 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边界层两条α中尺度辐合线与两条暴雨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期间,共有... 杨东 郭媛媛 董春卿关键词:边界层辐合线 MCS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