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贞辉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免疫组化标记前脱黑色素的方法和体会被引量:6
- 2012年
- 在免疫组化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含有黑色素的肿瘤,需要作免疫组化标记,但这些肿瘤细胞中含有大量黑色素沉积,遮盖了正常细胞形态和组织学结构,并和免疫组化阳性结果所显示的棕黄色颗粒互相干扰,以至影响判断。因此,染色前必须行脱黑色素处理。
- 刘莹苏贞辉
- 关键词:免疫组化
- 建立双标记乳头状甲状腺癌裸鼠转移模型的初步探索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建立稳定整合生物发光和红色荧光的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并构建适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的裸鼠乳头状甲状腺癌转移瘤模型。方法利用慢病毒将携带有荧光素酶基因和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感染恶性程度较高的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BHP10.3SCmice,潮霉素筛选出稳定高表达荧光素酶和红色荧光蛋白的细胞。接种于裸鼠大腿肌肉,建立乳头状甲状腺癌转移瘤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进行在体生物发光成像和离体荧光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过程。结果获得了高水平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和红色荧光蛋白的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BHP10—3mluc,该细胞与BHP10—3SCmice细胞具有相似的生长特性。将BHP10—3mluc细胞接种于裸鼠肌肉内可以成瘤并转移至周围淋巴结及肺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准确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及转移过程。结论成功获得稳定表达生物发光和红色荧光的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并建立了适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的裸鼠乳头状甲状腺癌移植瘤转移模型,为活体动态评估乳头状甲状腺癌的生长、转移及药物疗效提供了理想模型。
- 罗丹丹苏贞辉赵丽芳高芸王海管庆波于春晓
- 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移植瘤
- miR-146b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作用研究
- 目的:分析乳头状甲状腺癌中表达明显上调的miR-146b在肿瘤增殖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细胞培养及分组: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系BHP10-3生长融合至80-90%,换为无血清培养基。FugeneHD分别转染不同...
- 阎芳于春晓金童苏贞辉高聆赵家军
- 文献传递
- 胸腺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腺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胸腺粘液腺癌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肿瘤位于前纵膈胸腺位置,边界较清,肿瘤呈实性,局部见囊腔;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能除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镜下组织形态为:乳头状、腺泡样、以及筛状结构,肿瘤细胞漂浮于大量粘液样的背景中。免疫组化阳性的指标有CK20、CD117、CDX2、Cam5.2、CK、CK19、MUC2和CEA;阴性的指标有:TTF-1、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 A、CR、CK7、MC、TdT、Vim、p63、S-100、CK5/6、CD1a以及CD5。结论:本例腺癌从大体特征、组织形态、以及免疫特性上,均支持是源发于胸腺的粘液腺癌。
- 程显魁林万润苏贞辉范慧李亚琼吴大号侯东省
- 关键词:胸腺粘液腺癌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PTE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ESCC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8%,显著低于癌旁组织95.0%;PTEN在组织学分级为Ⅱ/Ⅲ级的ESCC组织中表达率(51.0%)显著低于Ⅰ级(78.9%);在临床TNM分期为Ⅱ/Ⅲ期病例中的表达率(28.6%)显著低于Ⅰ期患者(80.0%);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33.3%)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5.6%);3年随访生存组患者的PTEN表达率(82.1%)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42.5%),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在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下调,可做为评价ES-CC患者预后的有用参考指标。
- 刘莹林晓燕覃业军苏贞辉
- 关键词:PTEN淋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