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林 作品数:16 被引量:3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科技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GFRα3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时背根神经节TRPM8表达及膜转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评价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3(GFRα3)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时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M8(TRPM8)表达及膜转运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10~12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假手术+GFRα3 dsRNA组(Sham+dsRNA组)、假手术+GFRα3 siRNA组(Sham+siRNA组)、神经病理性痛+GFRα3 dsRNA组(NP+dsRNA组)和神经病理性痛+GFRα3 siRNA组(NP+siRNA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束缚性损伤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术后10~13 d时,Sham+dsRNA组和NP+dsRNA组鞘内注射对照的GFRα3 dsRNA,Sham+siRNA组和NP+siRNA组鞘内注射正义链进行2′甲基化修饰和5′胆固醇修饰的GFRα3 siRNA,10 μg∕20 μl,每天1次,连续4 d.于术前1 d、术后10、11、12、13 d(鞘内注射前)及术后14 d时测定冷板抬足次数、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一次痛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术侧L4-6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GFRα3、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的表达水平,并计算膜蛋白与总蛋白TRPM8表达水平的比值(m∕t比值).结果 与Sham+dsRNA组比较,NP+dsRNA组和NP+siRNA组术后冷板抬足次数增多,MWT降低,TWL缩短,NP+dsRNA组背根神经节GFRα3、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表达上调,m∕t比值升高,NP+siRNA 组背根神经节GFRα3表达下调(P〈0.01),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表达水平及m∕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dsRNA组比较,NP+siRNA组术后冷板抬足次数减少,背根神经节GFRα3、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表达下调,m∕t比值降低(P〈0.01),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背根神经节GFRα3可上调TRPM8表达及增强其膜转运,该作用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的维持机制. 苏林 宋程程 舒瑞辰 王国林 于泳浩关键词:神经痛 痛觉过敏 神经节 脊髓P2Y1R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形成中的作用:与脊髓NR1和NR2B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价脊髓P2Y1嘌呤受体(P2Y1R)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脊髓NMDA受体(NR)1和NR2B功能的关系。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10~12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8):对照组(C组)、P2Y1R拮抗剂MRS2179组(M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MRS2179组(R+M组)、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和切口痛+瑞芬太尼+MRS2179组(I+R+M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10 min后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 60 min;M组鞘内注射MRS21790.6 nmol/kg,10 min后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 60 min;R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10 min后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1) 60 min;R+M组鞘内注射MRS21790.6 nmol/kg,10 min后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1) 60 min;I+R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10 min后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1) 60 min,瑞芬太尼输注开始后10 min制备切口痛模型;I+R+M组鞘内注射MRS21790.6 nmol/kg,10 min后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1) 60 min,瑞芬太尼输注开始后10 min制备切口痛模型。分别于输注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前24 h、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热缩足潜伏期(TWL)和冷板抬足次数。最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P2Y1R、磷酸化NR1(p-NR1)、NR1、磷酸化NR2B(p-NR2B)和NR2B表达,并计算p-NR1/NR1比值及p-NR2B/NR2B比值,采用RT-PCR法检测P2Y1R、NR1和NR2B的mRNA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R组MWT降低,TWL缩短,冷板抬足次数增加,脊髓P2Y1R及其mRNA、NR1及其mRNA、p-NR1、NR2B及其mRNA、p-NR2B表达上调,p-NR1/NR1比值和p-NR2B/NR2B比值升高(P<0.01)。与R组比较,R+M组MWT增加,TWL延长,冷板抬足次数减少,脊髓P2Y1R、p-NR1、NR1及其mRNA、p-NR2B、NR2B及其mRNA表达下调,p-NR1/NR1比值和p-NR2B/NR2B比� 苏林 白晓清 赵亓 郭素倩 王国林 于泳浩关键词:哌啶类 痛觉过敏 脊髓 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中转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中转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观察不同方案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并接受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的42例产妇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并接受生理盐水辅助硬膜外麻醉的38例产妇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及最高阻滞平面;比较两组产妇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牵拉反应评分及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的Apgar评分;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T0)、切皮时(T1)胎儿取出时(T2)、关腹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等血流动力学情况;记录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最高阻滞平面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Ramsay评分和牵拉反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3时,观察组产妇HR、MAP水平均低于T0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各时点SpO_(2)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中转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更利于稳定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产妇获得的镇静效果及感觉阻滞效果更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赵雪峰 苏林 冯磊 李凤丽 霍小君 于宝臣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血流动力学 安全性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切口周围皮肤artemin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切口周围皮肤artemin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10-12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R组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 μg·kg^-1·min^-1 60 min;I组制备大鼠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尾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 min;I+R组制备大鼠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 μg·kg^-1·min^-1 60 min;C组尾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 min。分别于输注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前24 h、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T0-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术侧足底皮肤,采用荧光定量PCR法与Western blot法测定足底皮肤artemin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R组、I组和I+R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足底皮肤artemin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1);与R组和I组比较,I+R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足底皮肤artemin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1)。结论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外周机制可能与切口皮肤artemin表达上调有关。 苏林 舒瑞辰 赵亓 郭素倩 宋程程 沈梦溪 于泳浩 王国林关键词:哌啶类 痛觉过敏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背角G9a和Slack的关系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背角常染色质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G9a)和钠依赖激活的钾离子通道(Slack)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1月龄,体重100~1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生理盐水组(S组)、载体组(V组)、载体+瑞芬太尼+切口痛组(VRI组)和G9a-siRNA+瑞芬太尼+切口痛组(DRI组)。VRI组和DRI组L4,5脊髓背角注射Vector 1μl,3 d后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160 min,同时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S组和V组分别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输注瑞芬太尼前24 h(T0)、输注后2、6、24和48 h(T1-4)时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M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TWL),于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背角L4,5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9a、H3K9me2和Slack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VRI组T1-4时TWL缩短,MWT降低,G9a和H3K9me2表达上调,Slack表达下调(P<0.05);与VRI组比较,DRI组T1-4时TWL延长,MWT升高,G9a和H3K9me2表达下调,Slack表达上调(P<0.05)。结论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的机制与脊髓背角G9a和H3K9me2表达上调,下调Slack表达有关。 李依泽 韩牧男 张麟临 苏林 王新 谢克亮 于泳浩 王国林关键词:哌啶类 痛觉过敏 钾通道 氢气对病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评价氢气对病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110例,年龄45~75岁,体重指数18~23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5):氢气组(H组)和对照组(C组)。H组于麻醉前吸入66.7%氢气60 min;C组病人吸入33.3%氧气60 min。于单肺通气前5 min(T0)和单肺通气1 h(T1)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记录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驱动压和肺动态顺应性,采集通气侧肺泡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6浓度。记录病人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H组T1时氧合指数和肺动态顺应性升高,气道峰压、平台压、驱动压、肺泡灌洗液IL-6浓度、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氢气可降低病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其机制与减轻肺炎症反应,改善肺顺应性有关。 牛同想 谢克亮 秦超 苏林 于泳浩关键词:氢 胸腔镜 肺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TRPM8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TRPM8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50~280g,随机分为慢性坐骨神经束缚性损伤(CCI)组和假手术组(n=36),CCI或假手术前1d,术后1、4、7、10、14d每组各随机取6只大鼠,测定冷痛阈值、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后立即处死大鼠,取L5背根神经节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瞬时受体电位melastatin8(TRPM8)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下的表达变化。结果:CCI组于术后4d术侧冷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开始下降,至术后14d仍处于较低水平,冷痛阈值和热痛阈值于术后10d降至最低,机械痛阈值术后14d降至最低(P<0.05或P<0.01);CCI组术侧L5背根神经节TRPM8的表达于术后4d开始增加,术后10d达到高峰,至术后14d仍维持在高水平(P<0.05或P<0.01)。结论:背根神经节TRPM8受体表达的上调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 苏林 王超 王国林关键词:神经节 疾病模型 SPRAGUE-DAWLEY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与背根神经节TRPM8膜转运的关系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评价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与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M8(TRPM8)膜转运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10~12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8):假手术组(S组)和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术前1 d、术后1、4、7、10和14 d时测定冷板抬足次数和机械缩足反应阈(MWT)。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术侧L4-6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的表达,并计算膜蛋白和总蛋白TRPM8表达的比值(m/t比值)。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术后4、7、10和14 d时冷板抬足次数增多,MWT降低,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表达上调,m/t比值增加(P〈0.05或0.01)。NP组术后冷板抬足次数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于术后10 d时达峰值,维持至术后14 d;MWT逐渐降低,于术后10 d时达最低水平,维持至术后14 d;术后背根神经节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表达、m/t比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于术后10 d达峰值,维持至术后14 d(P〈0.01)。结论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与背根神经节TRPM8膜转运增强有关。 苏林 宋程程 舒瑞辰 于泳浩 王国林关键词:痛觉过敏 王源昶教授在世界上首创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术 2020年 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循环骤停患者所采取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有效的心肺复苏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恢复患者脑功能。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的王源昶教授于1957年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上的"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之意外及其处理"一文就在世界上首先报道了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成功的病例,并详细描述了其应用的具体方法,这在心肺复苏术领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也是我国麻醉学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此后至1964年期间他连续发表多篇文章介绍应用此法救治心跳骤停患者的经验,这比1960年Kouwenhoven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的、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早提出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方法的文献"Closed-chest cardiac massage"更早。王源昶教授应是在世界上提出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概念、理论与方法的第一人。 苏林 于泳浩关键词: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压 床旁血液黏弹性检测围术期应用专家共识 2023年 围术期凝血状态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围术期凝血管理可以减少手术失血量和血制品使用量,从而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并改善患者预后。血液黏弹性床旁即时检测(POCT)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血凝块形成全过程各个阶段的信息,提示凝血异常的具体原因,具有指导靶向血制品输注治疗等多种作用。本专家共识介绍常用的评估血液黏弹性的POCT方法,说明其基本原理、常用参数和临床意义,对其围术期使用给出推荐意见,并重点关注其在心脏手术、创伤、产科及肝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以期规范血液黏弹性POCT的临床使用。 天津市输血协会围术期输血专业委员会 于泳浩 苏林 崔薇关键词:围术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