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豪然
- 作品数:22 被引量:34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东亚夏季风北边缘的确认被引量:47
- 2007年
- 综合降水、风场以及假相当位温场,定义了表征东亚夏季风北边缘的新标准.这一定义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夏季风推进的过程.其后,比较了4种表征东亚夏季风指数与夏季风边缘最北位置指数间的异同,证明后者与东亚夏季风指数之间有着不同的气候学意义:东亚夏季风指数集中反映的是东亚季风(30°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主体特征;东亚夏季风边缘带作为它的边缘部分,集中反映出我国北方(35°N以北)夏季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从计算得到的1961—2001年(41年)东亚夏季风边缘带最北位置序列中发现,在1977—1979年期间其最北位置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转变.构造的夏季风边缘最北位置指数序列和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相关较好,可以作为华北旱涝的一个指标.
- 胡豪然钱维宏
-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 高低层纬向风切变的年际变率及气候学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用1959-1998共40年全球格点风场资料计算了200 hPa与850 hPa的纬向风速差,即对流层纬向风切变(简称TZWS),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其距平值。为了全面考察对流层中环流异常的年际变率特征,根据TZWS的标准差分布,文中选出了7个TZWS标准差数值大于5 m/s的代表性区域。这7个区域分别位于赤道中太平洋、赤道东太平洋、北太平洋亚热带地区、南太平洋亚热带地区、赤道大西洋、亚洲西南部以及东北部。前5个分别位于赤道、亚热带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区域TZWS指数,其年际变率与ENSO循环有密切联系,反映了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对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环流的影响;后2个区域的TZWS指数反映的是亚洲西南部和东北部的气候统变率,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与ENSO循环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对全球陆地降水和温度场的分析,比较了热带、副热带的TZWS指数以及北极涛动指数的异同,发现后2个区域TZWS指数能很好且能独立反映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陆地降水及陆地温度的异常模态。
- 胡豪然钱维宏李跃清
- 关键词:年际变率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北极涛动北大西洋涛动
- 西南复杂地形区气候变化研究与高分辨率预估
- 李跃清蒋兴文石英王顺久胡豪然余莲赵旋舒建川
- 西南地区包括高原、盆地、横断山脉等复杂地形,受热带季风、副热带季风和高原季风的多重影响,气候变异大,在天气、气候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也是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最复杂的典型区域。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江河流域的上...
- 关键词:
-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
- 中国东部夏季风北边缘带研究
- 本文用近40年的NCEP再分析风温湿、大洋海温、CMAP降水以及中国高时空分辨率降水资料,对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风最北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季风降水推进、低层偏南风水汽输送以及暖湿...
- 胡豪然
- 关键词:副热带季风
- 文献传递
- 近44年青藏高原东部积雪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雪和气温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6年
- 选取青藏高原东部地区1967~2010年61个测站的积雪数据,分析比较了整年和不同季节高原积雪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雪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秋季以外,高原东部积雪表现出"少雪-多雪-少雪"的显著年代际变化特征,80年代末发生的由少到多突变仅在冬季积雪中表现显著,20世纪末发生的由多到少突变在冬春两季积雪中均表现显著;降雪和气温的变化是影响高原东部积雪的重要因素,降雪变化的影响更加显著,尤其是秋季降雪;在冬春季降雪偏多时段,降雪的变化主导着积雪的变化;在冬春季降雪偏少时段,气温变化的影响增大,某些时段会超过降雪,甚至达到主导积雪变化的程度。
- 胡豪然伍清
-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降雪气温年代际变化
- 近50年来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及严重干燥事件分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利用川渝地区1961~2006年145个台站夏季的逐日降水和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夏季高温和严重干燥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夏季高温日数与严重干燥事件的空间分布比较相似,除重庆东南部以外,基本呈自西向东阶梯状递增趋势,高值中心集中在重庆中部、西南部以及四川省东南部;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川渝地区大部夏季高温日数与严重干燥事件的发生频次以增长趋势为主,呈减少趋势的若干站点分布较零散,且减少趋势不显著;除小片区域以外,川渝地区大部夏季高温日数和严重干燥事件发生频次经历了"1960s→增1970s→减1980s→增1990 s→增2000~2006"的年代际变化过程;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川渝地区大部无论是夏季高温还是严重干燥事件都进入了近50年来最显著的高发期,气温和降水特征变化所造成的干旱压力大增,必然导致夏季旱灾发生几率的增大。
- 胡豪然李跃清
- 关键词:夏季高温日数
- 近50年青藏高原东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7
- 2013年
- 选用1967~2012年青藏高原东部60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原东部降水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态势,高值区位于西藏东部和川西高原,低值区位于柴达木盆地;降水场可以划分为八个小区,分别是西藏东部和川西高原西部区、藏南谷地区、青南高原区、柴达木盆地区、藏北高原区、川西高原北部区、青藏高原东南缘区以及青海东北部区.年降水表现出强增加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相对偏少,20世纪末以来相对偏多;除川西高原北部区外,其余各区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春季降水表现出“偏少~偏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95年附近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相对偏少,90年代后期以来相对偏多;八个分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相对偏少,20世纪末以来相对偏多;八个分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秋季降水的线性趋势趋近于零且没有表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除川西高原北部区呈减少趋势外,各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冬季降水表现出“偏少~偏多~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别在1986和1996年附近发生由少到多和由多到少的突变,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相对偏少,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相对偏多,90年代后期以来相对偏少;除西藏东部和川西高原西部区及青海东北部区外,各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偏少~偏多~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 胡豪然梁玲
- 关键词:青藏高原降水
- 近50年川渝地区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31
- 2008年
- 利用川渝地区1961~2006年145个台站夏季的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极端高温事件高发区位于103°E以东,由西向东呈带状横贯四川盆地中部直至重庆地区北部,发生频次最低的是川西南山地区;根据川渝地区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分成4个区域,分别是四川盆地西北部区、盆地东南部区、川西高原西南部区以及川西南山地区;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分别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呈显著增长趋势,盆地东南部呈显著减少趋势,川西高原西南部和川西南山地区呈弱增长趋势;近50年中,四川盆地西北部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年代际变化特征非常明显,两次主要转变发生在1972年和1993年前后,盆地东南部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主要转变发生在1972年前后。
- 胡豪然毛晓亮梁玲
- 关键词:夏季极端高温时空演变特征
- 叠加马尔科夫链在年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采用叠加马尔科夫链方法预测年降水量。[方法]利用位于川西高原的小金站1961~2010年年降水量资料,运用叠加马尔科夫链方法预测2001~2010年小金站的年降水量,并与该站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结果]2001~2010年小金站降水量的预测误差控制在10%以内的年份有7年,其中在5%以内的年份有4年,说明叠加马尔科夫链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年降水量。但对于大旱或大涝年份降水量的预测,该方法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改进。[结论]叠加马尔科夫链预测方法物理概念清晰,计算简便,为降水量预测精度的提高提供了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 廖捷胡豪然陈功
- 关键词:年降水量
- RegCM3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及检验
- 为了检验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模拟能力,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站点资料,并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地区2006年夏季进行了模拟分析,并重点对温度和降水进行了细致的检验。结果表明:...
- 梁玲李跃清胡豪然毛晓亮
- 关键词:REGCM3模式积云对流参数化青藏高原温度降水分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