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志宏

作品数:34 被引量:176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2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气候
  • 7篇养殖
  • 6篇气象
  • 6篇寒害
  • 5篇水产
  • 5篇水产养殖
  • 5篇气候变暖
  • 5篇变暖
  • 4篇石斑
  • 4篇石斑鱼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气候特征
  • 4篇降水
  • 4篇海水养殖
  • 4篇斑鱼
  • 4篇VAR模型
  • 3篇登陆热带气旋
  • 3篇冬季寒害
  • 3篇灾害
  • 3篇蔬菜

机构

  • 31篇广东省气候中...
  • 5篇暨南大学
  • 5篇广东省气象局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广东省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广...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广东省气象台
  • 1篇广东商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化州市气象局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广州神农田园...

作者

  • 34篇翟志宏
  • 8篇黄俊
  • 6篇刘锦銮
  • 6篇陈慧华
  • 5篇李春梅
  • 3篇黄珍珠
  • 3篇姜会飞
  • 3篇郑璟
  • 3篇胡娅敏
  • 3篇王兵
  • 2篇王春林
  • 2篇廖树华
  • 2篇伍红雨
  • 2篇陈新光
  • 2篇叶彩华
  • 2篇杜尧东
  • 2篇秦鹏
  • 2篇何健
  • 2篇李楠
  • 2篇林镇国

传媒

  • 4篇广东气象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灾害学
  • 1篇暴雨灾害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第六届海峡论...
  • 1篇第六届海峡论...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51-2013年影响广东近海养殖的登陆热带气旋风险特征分析
利用1951-2013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法、极值I型概率分布函数拟合等方法.分析对近海水产养殖影响较大的热带气旋登陆频数、强度、初(终)旋日、台风季长度等气候特征参数,并分区域计算了广东沿海区域热...
翟志宏秦鹏刘锦銮胡娅敏赵仲茂
关键词:登陆热带气旋气候特征水产养殖
广东近60年一次最大范围的降雪过程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地面、探空实时业务观测以及NCEP 1°×1°分析数据等资料,对2016年1月下旬寒潮过程地面气压场、过程最低气温、广东降雪空间分布、大气温湿结构以及天气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次寒潮过程广东地面气压突破了有气象记录(1951年)以来的历史极值,但大部分市县最低气温未破历史记录;降雪南界较历史南界(1951—2015年)明显南压,即西部压到信宜、阳春一带,中东部则南压到了沿海;t850<0℃或t925<0℃的单层温度指标难以判断广东雨雪相态;当高空整层温度都在0℃以下,且近地面0℃层高度低时降水相态多为雪,0℃层高度过高时则降水相态为雨,其余为雨夹雪(霰);当高空有暖层存在时,出现纯雪的可能性较小,若地面0℃层高度低,且高空暖层厚度<位于其下方的冷冻层,则有雨夹雪(霰)的可能;降雪时大气湿度呈下干上湿状态,90%以上的高湿度区主要在800~500 h Pa之间;降雪时的辐合抬升主要发生在700~500 h Pa,中层的槽和西到西南急流是重要的动力因子。
张东张华龙翟志宏
关键词:寒潮降雪降水相态温度
小波分析和EEMD方法在广州气温及降水的多尺度分析中的差异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利用小波变换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方法对广州市1908-2010年103 a的温度、降水资料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比EEMD和小波分析的差异.结果表明:(1)小波分解基于先验的小波基函数和分解层次有较大的人为选择性,易产生虚假波动;(2) EEMD具有自适性,分解结果更稳定和一致,处理非线性、非平稳数据更准确;(3) EEMD分解显示,广州的温度、降水均存在2~6.8 a的年际尺度波动,年代际尺度上,温度表现为13.6a、34 a、68 a的波动周期,降水存在22.6 a的波动周期.
王兵胡娅敏杜尧东翟志宏吴晓绚
关键词:气候变化小波分析
广东不同种植周期香蕉风害风险对比被引量:1
2014年
本研究可揭示不同种植周期香蕉风害风险差异,为香蕉种植选择合理种植周期、风害风险评估、制定防风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香蕉主产区代表站点的逐日极大风速数据,根据香蕉种植周期及风害指标,采用趋势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对春植和秋植香蕉风害日数、概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番禺、高州、徐闻3个地区平均大风日数分别为1.9、3.7、3.9天,番禺、徐闻的大风日数变化不显著,高州大风日数则以3.7 d/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平均91%的大风日发生于4—10月,涵盖了秋植香蕉抽蕾—收获期的4—8月;秋植香蕉中度风害概率为:番禺0.33、高州0.73、徐闻0.73,重度风害概率:番禺0、高州0.47、徐闻0.20,秋植香蕉风害概率高于春植香蕉,主要原因是秋植香蕉抽蕾—收获期风害较多。总体秋植香蕉风害风险高于春植香蕉,主产区风害风险大小是:高州>徐闻>番禺。
翟志宏黄俊郑璟刘锦銮
关键词:香蕉
华南区域1961~2008年暴雨变化趋势统计特征被引量:35
2011年
利用华南地区110个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计算、趋势系数计算等方法,对华南地区年暴雨特征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华南区域年暴雨降水强度、暴雨日数、暴雨降水量及暴雨百分率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暴雨降水强度及暴雨百分率上升趋势显著,而进行0.05的显著性检验,暴雨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变化趋势不能通过;从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上看,暴雨降水强度在广西大部与海南东部增强趋势明显而在传统的暴雨中心呈减弱趋势,暴雨日数、暴雨降水量及暴雨百分率的空间变化趋势极为一致,除华南中部玉林、梧州、肇庆、清远一带以外,其余地区均呈现增加趋势。
翟志宏何健
关键词:气候学统计特征
1951—2013年影响广东近海养殖的登陆热带气旋风险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1951-2013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法、极值I型概率分布函数拟合等方法。分析对近海水产养殖影响较大的热带气旋登陆频数、强度、初(终)旋日、台风季长度等气候特征参数,并分区域计算了广尔沿海区域热带气旋风险及不同重现期的大风风速,结果表明:(1)年均登陆广东地区的热带气旋3.6个,且有减少趋势:(2)平均风力等级9.6级,有增大的趋势;(3)台风季持续时间有缩短趋势,平均初旋日期有微弱的推迟趋势.平均终旋日显著提前;(4)沿海各地近海养殖热带气旋风险大小排序为,茂名、阳江西部及香港沿海约4年一遇,风险最高;揭阳、汕尾、惠州、深圳、珠海和雷州半岛东部沿海约5年一遇,风险次之;其余地区大约6—10年一遇,风险相对较轻:(5)沿海各区域20年一遇平均风速在31.3m.s^-1-36.6m.s^-1之间,50年一遇平均风速为37.7m.s^-1-43.7m.s^-1,100年一遇平均风速为42.4m.S^-1-48.9m.S^-1。
翟志宏秦鹏刘锦銮胡娅敏赵仲茂
关键词:登陆热带气旋气候特征水产养殖
广东早稻高产的适宜气温指标被引量:3
2012年
选取了广东典型生态区的曲江、高要、广州、汕头和湛江5个代表性试验点进行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各试验点均采用3个主栽品种、设置6个播期,观测早稻不同发育期、测定其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结合附近气象站同期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平均气温对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了广东早稻高产不同生育期的适宜气温指标。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平均气温为23~24℃,其中出苗-分蘖期为18~21℃、分蘖-孕穗期为21~25℃、孕穗-齐穗期为24~28℃、齐穗-成熟期为27~30℃。
王华杜尧东陈新光翟志宏
关键词:生育期早稻
广东春运期间灾害性天气气候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广东省86个测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统计了广东省春运期间的气温、降水及影响春运的低温冰冻、大雨、雾等灾害性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春运期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却呈下降趋势,2000年后,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年际变化幅度明显增大;低温冰冻高发区集中在粤北且略有增加趋势,南部则几乎没有发生过冰冻;大雨高发区集中在粤北,向南依次减少,广东省大雨发生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雾的高发区集中在汕头、珠江口及雷州半岛,其中新兴等地增加趋势显著,而雷州等地则有明显减少趋势。研究结果为春运相关部门制定防灾对策,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社会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翟志宏王春林陈慧华唐晓春
关键词:气候学气候特征统计分析灾害性天气
基于关键区海温的华南香蕉寒害长期预报模型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根据华南地区10个代表站点1961-2005年的气候资料、海温资料、历史灾情记录对华南香蕉寒害长期预报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的华南香蕉寒害指数与前人研究和历史灾情记录吻合,可以代表华南香蕉寒害的强弱。通过相关分析,找出了影响华南冬季寒害的前期夏季海温关键区为(5°S^5°N,170°~120°W)、(50°~60°N,180°~140°W)、(20°~30°N,140°~110°W)、(30°~40°N,140°~150°E)、(40°~50°N,150°~170°E),关键区海温对华南冬季寒害影响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利用逐步回归分析,以关键区海温为自变量建立了华南香蕉寒害长期预报模型。其中1961-1990年的数据用于建模,1991-2004年数据用于模型检验。模型拟合准确率和预报准确率均高于88%,这表明此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翟志宏廖树华姜会飞霍治国胡国权高静肖静
关键词:香蕉海温关键区
海水养殖与气象Ⅰ——石斑鱼低温寒害指标试验研究
2014年
本研究可揭示不同大小石斑鱼抗寒性差异及其机体应激反应,探索斜带石斑鱼生存的临界温度,为石斑鱼养殖选择合理放养周期、寒害风险评估、制定防寒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5、200、600 g/尾斜带石斑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渐降低水温并记录不同水温下的存活情况,并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结果表明:(1)石斑鱼小鱼轻度寒害指标为水温11℃,持续1天,中度寒害指标为水温10℃,持续时间1~2天,重度寒害指标为10℃,持续3天。中鱼的轻度寒害指标为14℃,持续1天,中度寒害指标12℃,持续1天,重度寒害指标为11℃,持续1天。大鱼的轻度寒害指标为15℃,持续1~2天,中度的寒害指标为15℃,持续3天,重度寒害指标为14℃,持续1天;(2)小石斑鱼在低温刺激下,肝和鳃SOD显著提高,中鱼鳃SOD显著下降,而肝SOD先升高后下降,大鱼肝SOD和鳃SOD都先升后降,但整体活性水平相对稳定。
李春梅林黑着刘锦銮王兵黄忠翟志宏
关键词:石斑鱼低温寒害SOD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