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奥湄
-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减量施氮与大豆间作对甜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特征的影响
- 2015年春季(3月-6月)及秋季(8月-11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校内农场开展了两种施氮水平[常规施氮(360 kg·hm-2)、减量施氮(300 kg·hm-2)]和四种种植方式[甜玉米单作(SS)、大豆单作...
- 管奥湄
- 关键词:甜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农田生态系统
- 减量施氮与大豆间作对蔗田氮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5年
- 通过2010—2013年的大田试验,探讨了2个施氮水平(300和525 kg·hm^-2)和3种种植模式(甘蔗、大豆单作及甘蔗-大豆1∶2间作)对蔗田大豆固氮、甘蔗和大豆氮素累积及氨挥发和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单作相比,甘蔗-大豆间作的大豆固氮效率下降,但不同施氮水平间作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甘蔗、大豆氮素累积无显著影响.减量施氮水平下氨挥发量低于常规施氮处理,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氮淋溶量无显著影响.除2011年甘蔗单作减量施氮水平下出现蔗田氮素亏缺(-66.22 kg·hm^-2)外,其余不同年份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素都处于盈余状态(73.10-400.03 kg·hm^-2),施氮水平显著影响了蔗田的氮素盈亏,且常规施氮水平下氮素盈余量显著高于减量施氮处理,过高的氮素盈余增加了氮素污染农田环境的风险.从培肥地力、降低氮素污染环境的风险和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考虑,减量施氮水平下甘蔗-大豆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
- 刘宇章莹杨文亭李志贤管奥湄王建武
- 关键词:氮平衡氨挥发氮淋溶
- 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华南地区甜玉米连作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通过3季大田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比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300 kg(N)?hm?2,N0;360 kg(N)?hm?2,N1]和3种种植模式[甜玉米∶大豆按2行∶3行(S2B3)和2行∶4行(S2B4)行数比间作,甜玉米单作(SS)]对华南地区甜玉米连作农田N2O排放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施氮,减量施氮显著降低了土壤N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N2O,kg?hm?2),其中S2B4-N0的减排效果最好,其3季的土壤GWPN2O依次比S2B4-N1减少66.31%、84.08%和51.31%。种植模式对GWPN2O没有显著影响;间作和减量施氮均显著降低了单位产量的GWPN2O(即N2O排放强度,GHGIN2O,kg?t?1),其中S2B4-N0的减幅最大,其3季平均的GHGIN2O分别比SS-N0和S2B4-N1降低71.60%和71.21%;减量施氮不会影响作物产量且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因此,减量施氮下的甜玉米||大豆间作不仅能保证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能降低土壤N2O的排放,其中减量施氮水平下的甜玉米||大豆2行∶4行间作模式(S2B4-N0)的效益最佳。
- 唐艺玲管奥湄周贤玉赖叶宁王建武
- 关键词:施氮水平N2O
- 薇甘菊萎蔫病毒寄主范围、传播媒介和危害特点被引量:8
- 2013年
-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本文从田间薇甘菊萎蔫病株中分离获得薇甘菊萎蔫病毒(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MMWV)。在温室中通过人工摩擦将该病毒接种到9科27种植物上,发现MMWV能侵染其中的6科12种植物。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该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约30nm。MMWV可由桃蚜(Myzus persicae)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薇甘菊植株接种MMWV毒30d后,其茎的长度、叶、茎和根的鲜重分别比健康对照植株减少了75.3%、91.6%、79.5%和75.6%,被侵染的薇甘菊出现萎蔫、皱缩、叶畸形等症状。实验室和野外条件均观察到MMWV可以严重抑制薇甘菊的生长,利用MMWV控制薇甘菊的生物入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王瑞龙陈颖陈颖张晖管奥湄王子叶宫骁尹艺
- 关键词:薇甘菊病毒病生物防治
- 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蔗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特征的影响
- 为了比较氮肥投入及豆科作物间作对蔗田碳汇的影响,采用投入产出法对常规施氮(525 kg·hm-2)和减量施氮(300 kg·hm-2)处理下甘蔗与大豆1∶1和1∶2间作、甘蔗单作、大豆单作种植模式农田...
- 管奥湄章莹刘宇罗莎莎王建武
- 关键词:碳循环碳平衡
- 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蔗田碳平衡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研究氮肥投入及豆科作物间作对蔗田碳汇的影响,通过2年(2012—2013年)的大田试验,采用投入产出平衡法(即将作物生育期内的碳投入与碳产出进行量化分析),探讨2个蔗田施氮水平[300 kg·hm?2(减量施氮)和525 kg·hm?2(常规施氮)]和4种种植模式(甘蔗单作、大豆单作、甘蔗||大豆1行︰1行间作及甘蔗||大豆1行︰2行间作)下蔗田生态系统碳的输入和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碳输入量均显著高于甘蔗单作和甘蔗||大豆1︰1间作模式。2012年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碳输出量显著低于甘蔗单作和甘蔗||大豆1︰1间作模式,2013年差异不显著;甘蔗收获后,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两种间作模式土壤碳截存量均显著高于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与平衡分析表明,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净碳固定量2012年为2 956.35 kg·hm?2,2013年为872.59 kg·hm?2。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下农田固碳潜力大于其他处理,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模式具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
- 管奥湄章莹刘宇罗莎莎王建武
- 关键词: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