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万凯
- 作品数:94 被引量:284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机械自适应辅助对接平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自适应辅助对接平台,它由能够实现平面内的两个移动和一个转动自由度的平动机构和能够实现空间内两正交的转动自由度的转动机构组成,转动机构位于平动机构之上,控制电磁制动器的通断电和楔形块的离与合,实现本发明...
- 谢志江石万凯宋代平陈平孙红岩赵萌萌贾海军
- 文献传递
- 单转电机反力矩平衡传动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转电机反力矩平衡传动系统,包括箱体、位于箱体内的第一行星轮传动系和第二行星轮传动系,第一行星轮传动系和第二行星轮传动系通过同轴动力输出,并且输出转向相反,将高速电机的单输出通过两套行星轮传动系统构成的减...
- 石万凯李国云武斌秦大同
- 文献传递
- 基于检测定位置信度指导的深度关联多目标跟踪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检测定位置信度指导的深度关联多目标跟踪方法,属于环境感知领域。该方法包括:S1:使用2D检测器得到每一时刻目标物体的信息;S2:根据定位置信度和分类置信度高低,将检测目标分成四类;S3:根据步骤S2的检...
- 孟婷傅春耘黄明广何嘉伟石万凯
- 风电齿轮箱固有特性分析及工作模态测试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建立了风电齿轮箱传动系统与结构系统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在轴承连接处采用4个弹簧单元进行模拟,分析了齿轮箱在实际约束条件下的固有特性,得到了其前20阶模态频率与振型。同时对齿轮箱进行了实验,采用基于响应数据的工作模态辨识技术,得到其在5种不同工况下的模态参数,并把得到的参数和有限元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的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建立的耦合动力学模型是正确的,可以用它来替代实物模型对齿轮箱进行分析。
- 石万凯郑站强宋丽鸽
- 关键词:风电齿轮箱模态分析
- 误差和载荷耦合作用下蜗杆传动的啮合控制被引量:6
- 2003年
- 在考虑误差与载荷对蜗杆传动接触区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蜗杆齿面沿齿高方向的修形策略以控制其接触区域。同时,通过预设定的误差曲线对蜗杆齿面沿螺旋线方向修形以降低因误差和载荷变形所引入的传动比误差。弹性接触分析和传动比分析结果表明,蜗杆齿面沿两个方向同时修形能够实现蜗杆传动的啮合控制。
- 石万凯秦大同徐戊娇
- 关键词:蜗杆传动齿面修形传动误差载荷
- 减速用分扭传动机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速用分扭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传动系Ⅰ与传动系Ⅱ;所述输入装置主要由动力输入轴及输入主动齿轮组成;所述输出装置主要由动力输出轴及输出从动齿轮组成;所述传动系Ⅰ包括柔性轴Ⅰ、输入从动齿轮Ⅰ、中...
- 石万凯邱红友韩振华肖洋轶
- 文献传递
- 制造误差和载荷耦合条件下蜗杆传动的接触分析被引量:14
- 2003年
-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接触分析对其齿面的接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对这类蜗杆传动的啮合分析大都基于刚性条件下 ,因而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接触状况。用接触有限元法分析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在制造误差和载荷耦合作用下其齿面的接触情况 :载荷在接触齿对间的分配、接触区域的形状及其变化规律。将此分析结果与刚性条件下的接触分析进行了对比 ,发现齿面接触区域发生了明显的移动。
- 石万凯秦大同徐戊娇
- 关键词: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承载接触分析啮合分析
- EPS+AFS集成转向系统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提出结合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与主动转向系统(AFS)的集成转向系统;设计一种新型主动转向耦合装置,耦合手动转向与主动转向;分析集成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变传动比;根据固定的横摆角速度增益设计变传动比曲线并对该系统的叠加转角进行分析;为集成转向系统设计曲线型基本助力曲线;基于Carsim和MATLAB/Simulink建立整车模型并进行联合仿真,仿真表明:装备该集成转向系统的车辆在低、中、高速下均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和操作灵敏性。
- 石万凯罗才伟李伟秦鹏飞韩振华
- 关键词:电动助力联合仿真
- 圆柱环槽式双摆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柱环槽式双摆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属于减速器领域。该减速器采用两个做偏心运动的行星轮组成N型组合轮系来实现减速。所采用的行星轮和内齿轮齿廓均由内、外双摆线组合形成,且传动过程中始终为行星轮齿顶与内齿轮齿顶啮...
- 石万凯刘昶刘浩刘坤苏振浩张镇宇
- 文献传递
- 重载条件下钢基体表面涂层裂纹及分层失效被引量:4
- 2016年
- 用有限元法分析了Hertz接触应力下钢基体表面涂层裂纹和分层失效状况,采用无预制裂纹状况下的扩展有限元(XFEM)技术和内聚力(Cohesive)模型研究了涂层的裂纹扩展和分层失效过程。分析表明:涂层的裂纹萌生于涂层表面,并向内部扩展;涂层弹性模量越大越易产生裂纹,且裂纹扩展越深。涂层的分层失效主要是由涂层-基体界面切应力造成;由于畸变应力的存在,较薄涂层(如物理气相沉积涂层),涂层越厚越易产生分层;较厚涂层(如等离子喷涂涂层),涂层越薄越易产生分层。在另一方面,涂层的裂纹和分层会相互影响,分层会使涂层更易产生裂纹,使裂纹扩展越深,影响裂纹扩展速度;涂层裂纹会使涂层更易分层,使分层区域在远离接触区域方向上不断扩展。对比分析表明,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理论及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为今后进行涂层失效数值模拟提供了依据。
- 邹梦杰石万凯肖洋轶杨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