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两类部分熔融作用——白云母脱水熔融和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
- <正>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发育多种类型的新生代花岗岩,其中的淡色花岗岩是世界上S型花岗岩的典例。早期的研究认为这些淡色花岗岩是高级变泥质岩近原地发生白云母脱水熔融作用的产物,实验研究结果也表明典型的喜马拉雅变泥质岩(如...
- 高利娥曾令森王莉
- 关键词:部分熔融淡色花岗岩喜马拉雅造山带白云母
- 文献传递
- 藏南冈底斯岩基东南缘早白垩纪高Sr/Y含单斜辉石花岗岩
- 王莉曾令森高利娥董春燕郭春丽陈陈宇
- 文献传递
- 藏南马拉山穹窿内深熔事件的研究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
- 大型碰撞造山带普遍经历了缩短增厚向伸展减薄的构造转换过程。厘定中下地壳物质的构造物理和地球化学过程如何响应这一构造转换是检验和构建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型的关键。在碰撞造山带中,地壳深熔作用形成尺度和地球化学性质各异的花岗...
- 高利娥曾令森王莉胡古月
- 关键词:二云母花岗岩淡色花岗岩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两类部分熔融作用--白云母脱水熔融和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
- 马拉山-吉隆裂谷带是一系列藏南裂谷系中典型的一支,记录了较完备的有关从缩短增厚向南北向仲展再向东西向仲展的构造转换中深部地质作用的信息,是探讨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转换深部动力学机理的重要野外实验室。元素、同位素和年代学特征...
- 高利娥曾令森王莉
-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熔融作用
- 文献传递
- 藏南冈底斯带南缘自古生代以来构造岩浆事件:以朗县岩浆-变质杂岩体为例
- 藏南冈底斯岩基是拉萨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不同性质的花岗岩和火山岩,保存了拉萨地块长期构造、岩浆和变质作用的记录,不仅为厘定拉萨地块的物质组成和来源,而且为细致刻画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机理提供了重要的野外实验基地。...
- 曾令森高利娥王莉
- 关键词:岩浆事件冈底斯带
- 文献传递
- 藏南马拉山穹窿佩枯错复合淡色花岗岩体的多期深熔作用被引量:26
- 2013年
- 佩枯错淡色花岗岩位于近东西向展布的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西侧的马拉山穹窿内, 是一复合岩体, 由电气石淡色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石淡色花岗岩组成. 锆石U-Pb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 (1) 电气石淡色花岗岩形成于28.2±0.5 Ma, 其源岩经历了33.6±0.6 Ma的变质作用和深熔事件; (2) 二云母花岩形成于19.8±0.5 Ma; (3) 两种淡色花岗岩都包含有大量年龄为~480 Ma 的继承性锆石. 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Sr, Nd和Hf)组成上, 这3类淡色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全岩初始Sr和Nd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电气石淡色花岗岩的Sr和Hf同位素比值都高于二云母花岗岩, 表明它们是不同源岩和不同部分熔融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合已有的数据, 进一步表明藏南喜马拉雅造山带~35 Ma深熔作用促使了藏南拆离系的启动, 喜马拉雅造山带由逆冲增厚转化为伸展减薄, 并引发变泥质岩发生大规模的减压部分熔融, ~28和~20 Ma这两组年龄代表了藏南拆离系活动触发的更大规模的部分熔融和侵位.
- 高利娥曾令森侯可军郭春丽唐索寒谢克家胡古月王莉
-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淡色花岗岩地壳深熔作用
- 藏南冈底斯岩基东南缘早白垩世高镁-高Sr/Y含单斜辉石闪长岩被引量:17
- 2013年
- 野外地质调查和SHRIMP锆石U-Pb定年表明,在冈底斯南缘朗县北部发育一套年龄为121.8±1.5Ma的闪长岩,侵入到一套年龄为360.8±3.5Ma弱片麻理化的花岗闪长岩中。除了典型的闪长岩矿物组合外,这套早白垩世闪长岩不仅含岩浆型绿帘石,而且含单斜辉石。朗县早白垩世闪长岩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1)较低的SiO2(54.9%~55.4%)和较高的Al2O3(17.7%~17.9%)和Mg#(65.3~66.1);(2)较高的Na2O/K2O比值(>2.5),显示富钠的特征;(3)富集LREE,亏损HREE,从Ho到Lu稀土分布样式比较平坦((Ho/Yb)N=0.93~1.07),具有微弱的Eu负异常(Eu/Eu*=0.88~0.91);(4)富集Sr(488×10-6~500×10-6)和Ba(176×10-6~181×10-6),较高的Sr/Y比值(37.5~41.7)和较低的La/Yb比值(7.6~9.8);(5)锆石εHf(t)值相对较高,为+3.4~+6.9;(6)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石榴石相容元素(Sc、Y和HREE)和地幔相容元素(Cr、Ni、Co),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组合表明这个岩体为富水的岩体,是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过程中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所交代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的产物。通过铝在角闪石的压力计,确定了该套早白垩世闪长岩的侵位深度大约为13km,而早石炭世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深度大约为21km,表明在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时,拉萨地块南缘经历了长期平均速率最小为~0.04mm/yr的剥露作用。
- 王莉曾令森高利娥陈振宇
- 关键词:闪长岩锆石HF同位素侵位深度
- 藏南马拉山高钙二云母花岗岩的年代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23
- 2013年
- 马拉山片麻岩穹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由马拉山二云母花岗岩、错布二云母花岗岩和派枯错复合淡色花岗岩组成。马拉山二云母花岗岩东西展布约10km,锆石U-Pb分析表明,马拉山二云母花岗岩的结晶时间较长,从17.6Ma到16.9Ma,或者至少是两次深熔作用的产物,分别发生在17.6Ma和16.9Ma。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分析表明马拉山二云母花岗岩是一个较均一岩体,具有以下特征:(1)高SiO2,Al2O3和相对较高的CaO(1.2%~2.0%);(2)较高的Sr,较低的Rb和Rb/Sr比值(<1.3),且随着Ba浓度的增加,Rb/Sr比值保持不变;(3)高度变化的Zr/Hf比值(25.9~39.9);(4)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几乎无或弱的负Eu异常;(5)较一致的Sr和Nd同位素组成;(6)锆石岩浆增生边和继承性锆石的Hf同位素比值高度变化,εHf(t)分别为-20.4~-8.0和-27.2~-9.5。这些特征暗示马拉山二云母花岗岩是变泥质岩在较高温压条件下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的产物,与藏南裂谷系的东西向伸展作用密切相关。
- 高利娥曾令森王莉侯可军郭春丽唐索寒
- 关键词:藏南
- 藏南侏罗纪残留洋弧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6
- 2012年
-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残留一系列中生代洋弧,厘定这些洋弧的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性质对于理解新特提斯洋的消减过程、确定南拉萨地体的组成和限定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泽当微地体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主要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角闪岩组成。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位于泽当西部的花岗闪长岩(简称泽当花岗闪长岩)形成于157.5±1.4Ma,与东部的英云闪长岩形成时代相近。全岩元素和同位素(Sr和Nd)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泽当花岗闪长岩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1)较高的SiO2(64.4%~68.4%)和Al2O3(16.9%~18.4%);(2)较高的Na2O/K2O比值(>2.1),显示富钠的特征;(3)富集LREE,亏损HREE,从Ho到Lu稀土分布样式上翘((Ho/Yb)N=0.69~0.90)和明显的Eu负异常;(4)较低的Y(<7.19×10-6)和Yb(<0.88×10-6),较高的Sr/Y>119.7和La/Yb>22.4,在Sr/Y-Y和La/Yb-Yb图解中,泽当花岗闪长岩都落入埃达克岩区域内;(5)87Sr/86Sr(t)(0.704065~0.704439)值较低,εNd(t)(+5.1~+6.1)值较高,显示其来自亏损地幔的特征;(6)亏损Zr、Hf、Ti和Y等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显示了岛弧岩浆岩的典型特征。上述数据表明,泽当花岗闪长岩不仅具有明显的岛弧岩浆岩的特征,而且具有显著的埃达克质特征,可能是在来自地幔楔部分熔融体的板底垫托作用下,新生基性下地壳重熔的产物。泽当微地体是一个残留的晚侏罗纪洋弧系统,是中生代新特提斯洋洋内俯冲系统的残留。
- 王莉曾令森高利娥唐索寒胡古月
- 关键词:俯冲作用埃达克岩雅鲁藏布江缝合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