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苹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甲状腺
  • 1篇血浆
  • 1篇肾脏
  • 1篇肾脏损伤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皮质
  • 1篇糖皮质激素
  • 1篇突发性耳聋
  • 1篇突发性聋
  • 1篇皮质激素
  • 1篇桥本甲状腺炎
  • 1篇全身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机制
  • 1篇亢进
  • 1篇可溶性CD1...
  • 1篇患者血浆
  • 1篇活动性
  • 1篇激素

机构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四中...

作者

  • 4篇王苹
  • 1篇冯勇
  • 1篇李宝全
  • 1篇周连仲

传媒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骨转换标志物对Graves病患者骨量异常的识别作用
2022年
目的 分析骨转换标志物对Graves病患者骨量异常的识别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某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Graves病初诊患者99名,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股骨颈、腰椎L1~L4、全身的骨密度,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异常组(包括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分析骨转换标志物OC、PINP、CTX对骨量异常的识别作用。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组Graves病患者骨量异常的发生率为44%,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为18%;骨量异常的患者年龄大、BMI更低,骨转换标志物OC、PINP、CTX在Graves病骨量异常患者中增加更为明显(P<0.05),呈高转换状态,且与骨密度成负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转换标志物CTX是Graves病患者发生骨量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转换标志物OC、PINP、CTX与Graves病患者骨密度负相关,监测骨转换标志物尤其是CTX对Graves病继发性骨量异常人群的识别评估具有应用价值。
王苹
关键词: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骨转换标志物
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和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22年
桥本甲状腺炎(HT)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尤其以30~50岁女性多见。近30年HT发病率迅速上升,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的女性尤甚,同时与甲状腺淋巴瘤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卫生问题。尽管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HT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表观遗传效应有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HT的方法,尽管进行了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一些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仍有许多症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就HT的发病风险因素、免疫机制及综合治疗进展予以总结,以期指导患者全面积极应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问题。
王苹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免疫机制
SLE患者血浆sCD_(146)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性、肾脏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可溶性CD146(sCD146)变化,并分析其与病情活动性及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7例SLE患者(SLE组:活动期37例、稳定期20例,伴肾脏损伤35例)和2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sCD146,并分析SLE组血浆sCD146水平与抗ds-DNA抗体及D-二聚体的关系。结果 SLE组和对照组血浆sCD146分别为(27.49±5.27)、(12.16±1.52)ng/mL(P<0.05),且SLE组活动期患者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有肾脏损伤者显著高于无肾脏损伤者(P均<0.05);抗ds-DNA抗体(+)和(-)者血浆sCD146分别为(28.91±5.15)、(25.21±4.72)ng/mL,D-二聚体<500μg/L和≥500μg/L者分别为(25.72±4.91)、(29.19±5.11)ng/mL,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SLE患者血浆sCD146显著升高,可能通过与抗ds-DNA抗体、D-二聚体的相互作用促进疾病活动和肾脏损伤。
王苹李宝全
关键词:肾脏损伤
合并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聋患者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突发性聋患者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血糖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入院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突发性聋患者,根据其激素使用方式不同分为全身组和局部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微循环、巴曲酶注射液降纤、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在此基础上,全身组给予晨起顿服曲安西龙片治疗,局部组给予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过程中的血糖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平均听力均较治疗前改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全身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及局部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组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明显,甚至达到30mmol/L的高值状态,而局部组血糖平稳。结论:耳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糖尿病突发性聋患者的血糖影响小,效果比拟全身给药,值得临床应用。
王苹冯勇周连仲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突发性耳聋2型糖尿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