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今
- 作品数:18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对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从文献数据库收集ICU心脏骤停进行心脏复苏抢救的患者98例,并将其分成自主循环恢复组和未恢复组,对两组患的临床资料以及对自主循环恢复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比较得知,对自主循环恢复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原发病、心脏骤停的形式以及目击觉察等。结论:对于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实施电除颤是进行抢救的一项重要措施,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 王炳今
- 关键词:心肺复苏原发病
- 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灌肠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灌肠装置,它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它的肛管外管内套设有肛管内管,肛管外管的前端两侧设有侧边挡块,肛管内管的外端部两端连接有限位块,肛管内管的前端连接有前端部,前端部与肛管内管上分别设有多...
- 周霞王炳今陈旭娥
- 文献传递
- IL-6信号通路及其调节GATA-6启动子甲基化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以肺动脉压力和肺小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肺血管过度收缩、肺小动脉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美国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表明,PH患病率至少为10.6/100万,年发病率至少为2/100万[1]。由于治疗效果差和疾病不可逆性迅速进展,PH病死率居高不下[2]。若PH不及时控制,患者预期生存时间仅为2.8年[3]。所以研究PH的发病机制,探讨其治疗新靶点具有重要意义。PH的发生与遗传、个体、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于2015年发布最新“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将PH分为动脉性PH、左心疾病相关性PH、肺部疾病和(或)缺氧所致PH、慢性血栓栓塞性PH及机制不明和(或)多因素所致PH五大类[4],但目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PH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其中肺小动脉重构是主要环节[5-6]。而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凋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PASMC)异常增殖、炎性反应等因素共同参与了肺血管重构过程,其中又以炎性反应及PASMC异常增殖为PH肺小动脉重构的中心环节[7]。
- 廖剑雄张一驰王炳今张谦刘维佳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 Ang(1-7)对室颤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保护性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Ang(1-7)对室颤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室颤大鼠心肺复苏后模型(CA-CPR-ROSC),3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CA-CPR-ROSC实验组(n=20)、ROSC后Ang(1-7)实验组(n=12);根据30min复苏结局分为ROSC成功组(S组,n=14)与ROSC失败组(F组,n=6),记录复苏1、2、4、6h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LVdp/dtmax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Ang(1-7)水平;12只获得ROSC成功的大鼠分为ROSC对照组(n=6)、Ang(1-7)组(n=6),记录给予Ang(1-7)2、4、6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LVdp/dtmax变化,6h后采集全血标本,ELISA法测定血清cTnT、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OSC后HR、MAP、±LVdp/dtmax下降均有明显差异(P<0.01);与F组相比,S组大鼠血清中Ang(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Ang(1-7)组大鼠的HR、MAP、±LVdp/dtmax绝对值均下降、6h后血清BNP及cTnT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OSC对照组比较,Ang(1-7)组大鼠在ROSC后4、6h的±LVdp/dtmax绝对值升高,在ROSC后6h血清BNP、cTnT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1-7)对室颤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 栗甜周厚荣张一驰王炳今张谦
- 关键词:心肌损伤心肺复苏心脏骤停
- IL-6与GATA-6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通过野百合碱(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研究肺动脉高压发生过程中IL-6、GATA-6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n=18)、空白对照组(B组,n=18)和MCT组(C组,n=18只),C组大鼠给予1%MCT按60mg/kg腹腔内注射造模,A组给予等量0.9%NaCl,B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T1)、第14天(T 2)、第21天(T3)三个时间点对每组各6只大鼠做右心室压力、右心室肥厚指数监测,qRT-PCR检测肺组织GATA-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IL-6蛋白表达水平,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病理改变。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大鼠在T1~T3右心室平均压力及右心室肥厚指数明显增高(P<0.05)且C组中T1~T3右心室平均压力及右心室肥厚指数呈递增性变化并于T3达到最高峰(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大鼠IL-6表达在T1~T3明显增高(P<0.05)且C组中IL-6表达于T3明显增高并达到最高峰(P<0.05);GATA-6的表达在T1~T3明显降低(P<0.05)且C组中GATA-6的表达于T3明显降低并达到最小峰(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组中IL-6与GATA-6呈显著负相关(r=-0.887,P<0.05)。结论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IL-6的表达明显增高,GATA-6的表达明显减低,且两者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IL-6与GATA-6可能有明显的相关性。
- 廖剑雄张一驰王炳今张谦刘维佳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IL-6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 颈交感神经离断对颅脑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离断(TCST)对颅脑损伤(TBI)大鼠肺的保护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颅脑损伤组(A组)和颈交感神经离断+颅脑损伤组(B组),每组30只。C组不做任何处理,A组建立TBI模型,B组建立TBI模型后行左侧TCST。将三组大鼠分别于建模后第1天(T_(1))、2天(T_(2))、3天(T_(3))、1周(T_(4))、6周(T_(5))各取6只检测血气分析,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肺水肿干湿质量比(D/W),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SP-D表达。结果氧合指数及D/W值:与C组比较,A组在T_(1)~T_(5)时间点明显减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在T_(1)~T_(5)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肺组织及BALF中SP-D:与C组比较,A组在T_(1)~T_(5)时间点明显减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在T_(1)~T_(5)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BALF中IL-6含量:与C组比较,A组在T_(1)~T_(5)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在T_(2)~T_(5)时间点明显减低(P<0.05)。BALF中TNF-α含量:与C组比较,A组在T_(1)~T_(5)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B组在T_(1)~T_(4)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在T_(1)~T_(2)及T_(4)时间点明显减低(P<0.05)。结论TBI后大鼠BALF中IL-6、TNF-α含量明显增加,SP-D含量明显减低,三者在TBI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中可能发挥着作用;TCST可以抑制TBI并发ALI时的严重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氧合指数及防止肺水肿形成,对TBI并发的ALI起到保护作用。
- 廖剑雄刘维佳张一驰王炳今张谦
- 血浆脑钠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85例脓毒症、重度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浆BNP和NSE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脓毒症、重度脓毒症、脓毒症休克三组中死亡组患者第1d血浆BNP和NSE水平与存活组比较升高(P<0.05),第5d血浆BNP和NSE水平、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BNP和NSE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渐降低(P<0.05)。结论血浆BNP和NSE联合监测有助于估计脓毒症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
- 刘秀娟王炳今
- 关键词:脓毒症脑钠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脓毒症
- 血必净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氧自由基和心功能变化的干预研究
- 目的 研究心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及心肌氧自由基表达、左心功能的变化、心肌半定量评分及不同剂量血必净对其的干预.方法 成功建立窒息大鼠心肺复苏模型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S组):无窒息及心肺复苏,仅...
- 王炳今周厚荣
- 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抢救中疗效的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对比心肺复苏机及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抢救中的疗效,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时的抢救意义。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心肺复苏后患者资料,其中22例采用心肺复苏机予以心肺复苏,为研究组;其余24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结果研究组自主恢复时间(16.32±5.23)min、平均动脉压(76.8±4.76)mm Hg、血氧分压(53.74±3.31)mm Hg、复苏成功率(63.64)%均高于对照组(29.41±15.82)min、(72.49±3.17)mm Hg、(43.06±12.32)mm Hg、45.83%,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24 h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虽未能明显改善其预后及存活率,但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优于徒手心肺复苏。
- 王炳今
- 关键词:心肺复苏机徒手心肺复苏心脏骤停
-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将60例急性乙醇中毒病例分为大剂量纳洛酮治疗30例(治疗组)与常规剂量纳洛酮治疗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对于昏迷、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使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炳今
- 关键词:纳洛酮大剂量急性乙醇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