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封
- 作品数:74 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湍流气粒两相流动中两相关联耗散的理论研究
- 湍流两相流动的统观模型是解决工程湍流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已有文献的报道中所预报的湍流脉动值与试验值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是因为已有的统观模型没有充分考虑颗粒与流体湍流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两相关联耗散的影响。两相湍流模型中...
- 王汉封柳朝晖郑楚光
- 关键词:二阶矩模型
- 气粒两相壁湍流中的拟序结构变动研究
- 本文结合粒子图像测速仪(PIV )和直接数值模拟(DNS ),对水平槽道气固两相壁湍流边界层中的拟序结构变动经行了研究。实验雷诺数为Reτ =430 ,选用粒径为110μ m的聚乙烯微珠作为固相,质量载荷为0.25×10...
- 栗晶王汉封柳朝晖郑楚光
- 关键词:气粒两相流拟序结构直接数值模拟
- 自由端狭缝吸气控制三维方柱绕流
- 2020年
- 利用大涡模拟(LES)方法研究了顶部定常狭缝吸气对正方形截面有限长柱体的气动力与绕流特性的影响规律。对比了吸气系数Q=0、1、3时的气动力特性及绕流情况,尤其是自由端附近的流动结构。Q=U/U∞,其中U为吸气狭缝入口风速,U∞为自由来流速度。研究发现,顶部定常吸气可以有效地抑制三维柱体气动力,且Q=1时抑制效果最为显著,相对于无控制工况,时均阻力C D、脉动阻力C′D和脉动升力C′L分别减少了3.92%、19.08%和40.88%。在Q=1时,柱体自由端负压和压力脉动最为显著,有利于柱体两侧形成上升流;顶面压力脉动最强有利于自由端剪切流与尾流间的动量交换,可以有效地抑制柱体展向涡脱落,减小柱体气动力;同时柱体顶面流动出现再附分离现象;而在Q=3时柱体顶面大部分区域流动分离被完全抑制。
- 曾令伟王汉封彭思
- 关键词:气动力大涡模拟
- 柔性附属结构对5:1矩形柱体气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为了研究柔性附属结构对5:1矩形柱体气动特性的影响,采用烟线法对矩形柱体的分离再附流动进行可视化研究。通过改变雷诺数Re、风攻角α等参数,对矩形柱体进行测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柔性附属结构对矩形柱体绕流产生气动干扰作用,且随着Re增加,干扰作用更加明显;随着Re增加和α发生改变,柔性附属结构拍动形态主要包括稳定变形、尖部轻微摆动、中上部大幅度摆动、整体剧烈拍动、拍动并撞壁共5种;柔性附属结构可降低阻力系数,最大降幅为13.6%;柔性附属结构可降低升力系数,降低幅度与Re有关;矩形柱体受到的扭矩绝对值与单柱体时相比显著减小,最大降幅为98.5%。
- 尹亚鹏王汉封李欢邓国浩谢祖育肖海珠
- 关键词:气动特性
- 近平板圆柱体气动力雷诺数效应被引量:2
- 2018年
- 该文通过风洞试验对水平板附近圆柱气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圆柱平板间隙比G/D=0-2.0,雷诺数范围为1.9×10~5-4.5×10~5,涵盖了亚临界、临界与超临界区。研究发现,G/D=0和0.05时,在该实验雷诺数范围内圆柱气动力没有雷诺数效应,圆柱上侧始终处于湍流分离状态;G/D≥0.1后,气动力存在明显雷诺数效应,但G/D并不影响临界雷诺数的数值。当0.1≤G/D≤0.4时,圆柱上侧边界层首先发生湍流转变;而当G/D≥0.5时圆柱下侧边界层首先发生湍流转变。亚临界区内,G/D≥0.5的圆柱尾流出现周期性涡脱;而小间隙比下,圆柱涡脱被平板抑制。临界与超临界区域内,各间隙比下圆柱尾流中都无周期性涡脱存在。
- 张明超王汉封彭思
- 关键词:气动力
- 一种涡街风速计
- 一种涡街风速计,其特征在于:包括钝体,钝体竖向设置,钝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板和下端板,钝体上设置有压力感应器。该装置最大的优点是没有任何旋转部件,没有任何裸漏的带电部件,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 王汉封李卓峰余志武李耀庄
- 一种可调节自适应人体工程学坐垫
-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调节自适应人体工程学坐垫,本发明的坐垫采用高弹性纤维和透气织物作为坐垫外包布料的材料,保证了坐垫的舒适性和耐用性,硬度调节气囊和腿托调节气囊能够通过调节真空度来改变其刚度,通过...
- 王汉封郭尚科
- 横风作用下车-桥系统气动特性风洞试验测试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风作用下车‑桥系统气动特性风洞试验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车辆模型、弹射机构、缓冲机构、风洞试验段、弹射导轨,弹射导轨穿过风洞试验段;弹射机构和缓冲机构分设于弹射导轨两端;车辆模型在缓冲机构处停止运行;...
- 何旭辉邹思敏王汉封
- 基于Canny算法的双圆柱涡振干扰效应试验研究
- 2023年
- 基于Canny边缘检测算法,借助于流动可视化手段,研究大长细比双圆柱的涡激振动干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双圆柱串列布置时,下游圆柱通过干扰上游圆柱旋涡的形成与尾流运动,在量纲一下游顺流向位置X*=1.5处对上游圆柱最大振幅A^(*)_(max)的放大作用最大,在X*≥15.0处对上游圆柱的A^(*)_(max)无干扰效应,但上游圆柱的涡振退出风速比单圆柱的略大;上游圆柱改变了下游圆柱的来流条件,当下游圆柱在X*=2.0处时上游圆柱对其A^(*)_(max)的放大作用最大,且在X*=20.0处放大作用仍然存在。当双圆柱并列布置,量纲一横流向间距Y*=1.0时,双圆柱之间的干扰效应对A^(*)_(max)的放大作用最大,此时并列双圆柱可看作组合后的单一柱体发生大幅振动;当Y*=4.0时,双圆柱之间的干扰效应对A^(*)_(max)几乎无影响,但并列双圆柱的涡振锁定区间仍比单圆柱的涡振锁定区间略大。当双圆柱错列布置,下游圆柱位于1
- 陈文龙王汉封董雨珊
- 关键词:CANNY算法涡激振动风洞试验
- 不同旋流数下湍流气粒两相流动特性的PDPA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利用相位多普勒仪 (PDPA)系统研究了不同旋流数下突扩旋风筒内气粒两相湍流特性的变化规律 .在相同的进口形状和总风量的条件下 ,分别测量了旋流数为 0、 0 .5和 1.0时气相和颗粒相的轴向、切向的平均速度和脉动速度 .结果表明 :旋流数的变化对轴向速度的分布和切向速度的似固核 -位涡结构 ,以及两相脉动速度和两相湍流各向异性都有比较明显的规律性影响 ;总体上 ,旋流对两相湍流起抑制作用 ,但随旋流数的增大 ,两相湍流脉动及其各向异性都有先减弱 。
- 柳朝晖郑楚光王汉封
- 关键词:气粒两相流旋流流动特性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