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彦峰

作品数:286 被引量:525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6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 31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9篇医药卫生
  • 4篇机械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5篇肝移植
  • 58篇器官
  • 58篇灌注
  • 40篇肝脏
  • 39篇肾移植
  • 33篇脑死
  • 33篇脑死亡
  • 31篇术后
  • 31篇细胞
  • 30篇缺血
  • 28篇再灌注
  • 28篇捐献
  • 27篇灌注损伤
  • 26篇缺血再灌注
  • 25篇器官捐献
  • 24篇再灌注损伤
  • 23篇心脏
  • 23篇缺血再灌注损...
  • 22篇移植术
  • 22篇肾脏

机构

  • 284篇武汉大学
  • 144篇中南大学湘雅...
  • 11篇中南大学
  • 6篇浙江大学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四川省人民医...
  • 5篇四川大学
  • 5篇上海大学
  • 5篇无锡市人民医...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华医学会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青海大学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作者

  • 286篇王彦峰
  • 195篇叶啟发
  • 70篇钟自彪
  • 59篇范晓礼
  • 47篇叶少军
  • 42篇熊艳
  • 31篇李玲
  • 30篇范林
  • 26篇彭贵主
  • 25篇付贞
  • 23篇李玲
  • 18篇曾宪鹏
  • 17篇胡晓燕
  • 15篇兰佳男
  • 14篇明英姿
  • 14篇陈治泉
  • 10篇李宁
  • 10篇张毅
  • 10篇胡龙
  • 10篇张洋

传媒

  • 37篇武汉大学学报...
  • 36篇中华肝胆外科...
  • 36篇中华器官移植...
  • 16篇2014中国...
  • 13篇中华移植杂志...
  • 13篇2012中国...
  • 13篇2013中国...
  • 10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华消化外科...
  • 4篇器官移植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实用器官移植...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6篇2023
  • 12篇2022
  • 12篇2021
  • 11篇2020
  • 17篇2019
  • 20篇2018
  • 43篇2017
  • 43篇2016
  • 42篇2015
  • 33篇2014
  • 29篇2013
  • 13篇2012
2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肝移植物功能不良相关预测基因筛选及风险评分模型构建
2021年
目的筛选脑死亡供者(DBD)肝移植术后早期肝移植物功能不良(PEGF)相关分子标志物,并构建肝移植术后PEGF早期预测模型。方法基于美国基因表达数据库(GEO)GSE23649数据集中16例DBD供肝复灌2 h标本(8例发生PEGF,8例未发生PEGF)转录组数据,采用差异表达分析筛选PEGF相关基因;运用LASSO-Logistics回归筛选最佳建模基因集合构建风险评分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与Nomogram图评估模型预测效力及可视化;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索PEGF相关生物学通路。结果本研究筛选出6个与DBD肝移植术后PEGF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包括4个上调基因(HBB、PFDN5、RPS3A、RPS5)和2个下调基因(RPL22、FAM62B)。基于该6基因所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对DBD肝移植术后PEGF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1,P=0.0008)。GSEA提示DBD肝移植术后PEGF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通路相关(均P<0.05)。结论该模型将有助于DBD肝移植术后早期精准评估PEGF风险,且未来有望联合常温机械灌注用于术前供肝质量评估。
余斌夏天王彦峰
关键词:肝移植生物标志物
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心脏死亡器官捐赠供肾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供者短缺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的发展。为扩大供者来源,卫生部于2010年开始启动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但研究表明,DCD供肾移植物的近、远期效果均不佳,因此,国内外移植中心更加重视器官的保存技术。目前,实验和临床均证实,与静态冷储相比,低温机械灌注能降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发生率,并能提高移植肾的1年和3年存活率。对于肾脏低温机械灌注是否携氧尚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将就。肾脏低温氧合机械灌注的基础及其临床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刘忠忠叶啟发王彦峰熊艳钟自彪
关键词:器官捐赠心脏死亡灌注供肾氧合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7年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极高。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和供肝资源短缺是肝移植面临的主要挑战。米兰标准是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最初和最严格标准,当今新出现的标准有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标准、杭州标准和上海复旦标准等,通过比较各个标准有助于明确各标准的利弊,为提高肝移植后患者生存率和降低复发率奠定基础。肝癌肝移植术后疗效预测指标和术后肿瘤复发的防治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
张萌叶啟发钟自彪闫晓敏胡前超王彦峰
关键词:肝肿瘤肝移植复发
低温机械灌注诱导CIRP对大鼠肝脏热缺血损伤保护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低温机械灌注(Hypothermia machine perfusion,HMP)对于大鼠热缺血肝脏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30 只大鼠随机分为6 组,分为肝脏热缺血15 分钟,30 分钟,45 分钟组,不同热缺...
曾承王彦峰彭贵主胡晓燕杨自轩曾宪鹏熊艳李玲叶啟发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提要】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0α是细胞应对缺氧应激的关键转录因子。HIF-1α可通过多种方式调节细胞能量代谢、血管生成、增殖和迁移,介导细胞对缺氧应激的适应性反应。HIF—1α在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HIF-1α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肝移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
张行健范晓礼王彦峰叶啟发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移植
一种血液灌流用甲壳素/碳纳米管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液灌流用甲壳素/碳纳米管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吸附剂以天然高分子材料甲壳素为载体,在低温搅拌条件下,经过冷冻‑解冻循环,溶解在碱/尿素水溶剂体系中的甲壳素,与碳纳米管相结合,形成均匀的甲壳素/碳纳米...
张俐娜吴双泉段博叶啟发王彦峰
文献传递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被引量:1
2022年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预后发挥重要作用。至此,在多个国家级医学中心支持下,基于《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新版共识重点更新了相关器官获取、保存、转运、质量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及相应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此外,还增加了包括以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的内容。本共识中器官保护策略旨在促进临床器官移植工作科学、规范开展。
李建辉徐骁王彦峰谢海洋陈静瑜董念国Mitesh BadiwalaRoberto Vanin Pinto Ribeiro殷浩辛立明张浩张建政霍枫杨家印杨洪吉泮辉李绍光贾俊君俞浩梁涵杨思佳乔银标罗佳李浩宇王浩刘鐘阳张里程胡潇逸吴昊胡逸青郑树森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器官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器官保护专业委员会
关键词:器官移植器官保护器官保存液
乙醛脱氢酶2通过自噬修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我国公民器官捐献的快速发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器官已获广泛采用。为此,DCD供体的质量,包括如何保存、维护器官的质量亦成为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器官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乙醛脱氢酶2(ALDH2)可在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内的众多应激条件下为各种器官提供保护,自噬的激活与抑制也可在不同应激条件的器官保护中发挥作用,而ALDH2则可通过调节自噬减少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旨在概述这种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林丹妮向涛邱强民许俊杰钟自彪兰佳男薛帅胡前超王彦峰叶啟发
关键词:自噬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乙醛脱氢酶2再灌注损伤
脑死亡状态下兔肾脏功能和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兔脑死亡后不同时间点肾脏的功能及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健康新西兰兔分为假手术组(仅行钻孔开颅及开腹和关腹手术)和脑死亡组(成功建立兔脑死亡模型),每组20只。各组术后2、4、6及8h,分别采集血液及肾脏组织,检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ICAM和HSP70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两组兔血清尿素氮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和8h,脑死亡组血清肌酐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脑死亡组血清肌酐水平均明显的逐渐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脑死亡组术后2和4h肾小球基本正常,6h时部分肾小管变性明显,细胞水肿、空泡变性也有所增加,部分近曲小管闭塞,8h时可见肾小管细胞明显水肿,变性区域较大,炎症表现明显。该形态学变化与炎症相关因子ICAM的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的趋势一致。假手术组保护性炎症相关因子HSP70的表达呈明显阳性,而各时间点脑死亡组HSP70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脑死亡状态可导致肾脏功能及形态学方面发生明显不良改变,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且该变化伴随着炎症相关因子的参与。
何重香李玲钟自彪范晓礼王彦峰李宁叶啟发
关键词:脑死亡肾功能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功能亢进的治疗被引量:12
2018年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临床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方法主要包括脾切除、部分脾栓塞和肝移植。脾切除和部分脾栓塞对脾功能亢进的疗效确切,其主要并发症为门静脉或脾静脉栓塞(PSVT)和感染。肝移植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理想方法,但肝移植术后患者仍可存在持续脾功能亢进。肝移植同时行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对治疗肝移植术后持续脾功能亢进和改善移植肝功能有帮助,但也需警惕感染的风险。
何维阳王彦峰熊艳叶啟发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脾切除部分脾栓塞肝移植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