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媛博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脑梗死后
  • 2篇血管
  • 2篇血流
  • 2篇医患
  • 2篇医患沟通
  • 2篇医患关系
  • 2篇真性
  • 2篇真性球麻痹
  • 2篇神经内科
  • 2篇球麻痹
  • 2篇缺血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教学
  • 2篇内科
  • 2篇康复
  • 2篇康复训练

机构

  • 9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9篇王媛博
  • 9篇张伟
  • 5篇信慧
  • 4篇李晓华
  • 4篇姜岩
  • 4篇郭喜娟
  • 4篇刘晶
  • 3篇孝琳琳
  • 3篇于绘丽
  • 3篇刘阳
  • 2篇郑春梅
  • 2篇李冬梅
  • 1篇苑宝山
  • 1篇岳卫东
  • 1篇王伟杰
  • 1篇林志国

传媒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脑梗死后真性球麻痹患者的疗效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真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30 d后,对比两组洼田饮水试验、生化指标、中国卒中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和疗效。结果治疗15 d和30 d后,两个组别的洼田饮水、生化指标和C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洼田饮水试验(P=0.031,P=0.021)、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P=0.049)和C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43,P=0.040),总胆固醇(TC)(P=0.025)、甘油三酯(TG)(P=0.010)、低密度脂蛋白(LDL)(P=0.049)、载脂蛋白AI(APOAI)(P=0.010)、空腹血糖(GLU)(P=0.019)和尿酸(UA)(P=0.029)显著降低,有效和总有效例数较多(P=0.021)。结论脑梗死后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改善真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缺损、减轻残疾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伟王媛博李晓华郭喜娟郑春梅姜岩刘晶信慧
关键词:康复训练高压氧脑梗死真性球麻痹
巴曲酶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巴曲酶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巴曲酶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14 d神经功能缺损平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29,P<0.05;t=11.74,P<0.05)。观察组总显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显效率为61.90%,观察组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49,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凝血功能均处于正常水平,观察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一例发生过敏、脑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巴曲酶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改善患者高凝状态,安全有效。
张伟王媛博刘阳信慧孝琳琳于绘丽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巴曲酶疗效分析
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教育的效果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教育的效果。方法将于该院神经内科实习的2010—2011届的医学生共74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的同时,融入医患沟通教育;对照组仅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以临床医生的考核评价以及患者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知识成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836,P>0.05),而两组医患沟通能力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27,P<0.05)。患者对于医学生的满意度是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教学方法在学生中也是得到了认可。结论在神经内科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以后的临床教学中,应多加入医患沟通的教育。
张伟王媛博李晓华郭喜娟姜岩刘晶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患沟通医患关系
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对于治疗脑梗死后真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对于治疗脑梗死后真性球麻痹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于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68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针灸以及吞咽功能治疗仪进行治疗2周,实验组是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时点为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两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评定量表评分、吞咽功能状态评定量表评分以及吞咽障碍内容评定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83,P〈0.05);两组吞咽疗效评价表比较,实验组的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0.05);吞咽障碍内容评定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真性球麻痹患者疗效较好,能更好的指导此类患者的早期治疗。
张伟王媛博李晓华郭喜娟郑春梅姜岩刘晶信慧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梗死真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8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如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通脑汤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精神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等评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MMSE平均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543 2,P<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42,P<0.05)。治疗前后监测两组血、尿、大便常规,血压、血糖、肝肾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张伟王媛博于绘丽孝琳琳信慧刘阳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
血塞通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血浆vWF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巴曲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F)及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方法: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应用血塞通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 gtt,1次/d(d 1~d 4)。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巴曲霉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 gtt(d 1,d 3,d 5)。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14 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vWF水平、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7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后7 d两组血浆vWF水平和血清hsCRP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1);14 d时血浆vWF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用血塞通。
张伟王媛博刘阳信慧于绘丽孝琳琳林志国
关键词:巴曲霉血塞通
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教育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教育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采取于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2010-2011届的医学生共74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的同时,融入医患沟通教育;对照组仅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以临床医生的考核评价以及患者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合格率为86.49%,而对照组学生的合格率为75.68%,两组考核的合格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实验组医学生的满意度为81.08%,患者对对照组医学生的满意度为67.57%,实验组医学生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以后的临床教学中,应多加入医患沟通的教育。
张伟王媛博李晓华郭喜娟姜岩刘晶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患沟通医患关系
应用赛百纤溶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TCD观察32例
2010年
目的了解赛百纤溶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有关参数及临床指标变化的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67例患者被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试验组32例予赛百纤溶酶治疗,对照组35例予川芎嗪注射液、阿司匹林或藻酸双酯钠治疗,疗程10~15d;治疗前后分别监测血小板、血纤维蛋白原、TCD监测颅内外主要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微栓子信号(MES)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及两组各被检动脉的Vm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MES有显著减少(P<0.05),且血小板减少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赛百纤溶酶对ICVD有较明显治疗作用;TCD可以作为ICVD在进行降纤或溶栓治疗过程中疗效判定的参考依据。
李冬梅王伟杰张伟王媛博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平均血流速度微栓子监测
血流动力学型TIA进展为脑卒中情况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液动力学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至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对此型TIA患者给予早期外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7例血流动力学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20d,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本类型TIA进展至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病后60天内脑卒中风险较大(32.8%);发作持续时间、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TIA进展至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发作持续时间长的患者除正规的内科治疗外还应采取外科干预等手段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张伟岳卫东王媛博李冬梅苑宝山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科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