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倩

作品数:15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瘤
  • 3篇母细胞
  • 3篇母细胞瘤
  • 3篇化疗
  • 3篇儿童
  • 2篇血管
  • 2篇血管事件
  • 2篇血糖
  • 2篇手术
  • 2篇全科医学
  • 2篇化疗后
  • 2篇患儿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机构

  • 1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王倩
  • 6篇蔡炜嵩
  • 2篇马赛男
  • 2篇韩萍
  • 1篇王华
  • 1篇黄哲
  • 1篇潘诗农
  • 1篇霍亮
  • 1篇张光昕
  • 1篇贾佳
  • 1篇夏志军
  • 1篇陈欢欢
  • 1篇龚晓莹
  • 1篇李国福
  • 1篇杨明丽
  • 1篇吴荣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瑞博西林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瑞博西林(Ribociclib)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只开腹,不结扎盲肠、穿孔,假手术前12 h灌胃乳酸钠缓冲液)、瑞博西林对照组(只灌胃瑞博西林150 mg/kg)、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模型组(CLP组;CLP术前12 h灌胃乳酸钠缓冲液)和瑞博西林预处理组(CLP术前12 h灌胃瑞博西林150 mg/kg),每组5只。各组于术后12 h取肾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肾组织匀浆和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蛋白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②用TCMK-1肾小管上皮细胞株进行体外验证实验,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瑞博西林组(5μmol/L瑞博西林处理24 h)、脂多糖(LPS)组(200 mg/L的LPS培养基处理6 h)、瑞博西林+LPS组(用5μmol/L瑞博西林处理18 h后更换为含有5μmol/L瑞博西林和200 mg/L LPS的培养基联合处理6 h)。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Rb、Bcl-2、Bax、自噬相关蛋白微管关联蛋白1轻链3b(LC3bⅡ、LC3bⅠ)和p6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结果:①动物实验显示,与Sham组相比,CLP可显著损伤小鼠肾脏组织,增加肾组织TNF-α、IL-6水平,降低肾组织p-Rb表达和Bcl-2/Bax比值;而瑞博西林对照组各指标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LP组相比,瑞博西林预处理后小鼠肾组织损伤明显改善,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分:1.48±0.16比2.68±0.16,P<0.01),肾组织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TNF-α(ng/g):340.55±34.96比745.08±58.86,IL-6(mg/g):17.33±1.01比114.20±20.49,均P<0.01〕,p-Rb表达
王倩龚晓莹贾佳李国福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脓毒症
伊立替康姑息性化疗方案在复发或难治性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本文报道6例复发或难治性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高危组及极高危组治疗经验。方法:6例患儿应用伊立替康单药治疗,方案为:(30~50)mg/(m^2·d),持续静点60分钟,d_(1~5),每21天为一个周期。结果:3例得到部分缓解,1例稳定,2例进展。总体耐受性较好,6例患儿共进行21个周期化疗,骨髓抑制发生率为50.0%(3/6),Ⅳ度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6.7%(1/6);腹泻发生率为33.3%(2/6),Ⅲ-Ⅳ度严重腹泻发生率为16.7%(1/6);呕吐发生率为50.0%(3/6),Ⅲ-Ⅳ度严重呕吐发生率为0(0/6);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为33.3%(2/6),Ⅲ-Ⅳ度严重肝功损伤发生率为16.7%(1/6)。未发现毒副反应致死病例,并且6例患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应用伊立替康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肾母细胞瘤患儿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王倩蔡炜嵩
关键词:伊立替康儿童肿瘤
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血管事件的应用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2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为实验组患者应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干预后血压水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水平更优,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P <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王倩赵建伟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血压值心血管事件
小儿实体肿瘤发病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小儿实体肿瘤以母细胞源性为主,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是小儿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目前已研究的与其发病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体质量、出生顺序、怀孕时父母年龄、父母吸烟、辅助生殖、出生异常、经济地位及母亲受教育程度、环境因素等。现对目前小儿实体肿瘤发病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胡晓彤王倩蔡炜嵩
关键词:肿瘤出生体质量
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一级预防的荟萃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 系统评价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一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数据席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09年7月,检索关键词包括阿司匹林、糖尿病、一级预防、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文献语种不限.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阿司匹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所有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荟专笔分析.结果 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中的5883例糖尿病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可使糖尿病患者卒中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近30%(RR=0.71,95%CI为0.55~0.93,P=0.01),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事件(RR=0.90,95%CI为0.77~1.04,P=0.15)及心肌梗死事件(RR=1.02,95%CI为0.78~1.32,P=0.90)无显著差异.阿司匹林对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阿司匹林可使糖尿病患者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4倍(RR=4.03,95%CI为2.09~7.78,P<0.0001),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心源性死亡事件(RR=0.85,95%CI为0.32~2.24,P=0.74)及全因死亡事件(RR=0.87,95%CI为0.47~1.61,P=0.67)无显著差异.结论 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卒中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王倩韩萍
关键词:糖尿病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胰腺癌发生的潜在基因及机制
2020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胰腺癌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GEOquery分析差异基因表达,利用clusterProfiler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通过TCGA数据库对核心基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通过差异分析得到277个差异基因。通过富集分析发现,低表达基因主要和胆固醇代谢过程、酒精代谢过程以及消化有关,高表达基因主要和消化系统过程有关。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后找到胰腺癌发生的10个核心基因(ALB、EGF、FN1、COL1A1、COL3A1、ITGA2、COL17A1、CEL、PRSS1和TOP2A)。经过TCGA数据库预后分析发现3个基因(COL17A1、ITGA2、TOP2A)和预后相关。结论发现了10个胰腺癌发病风险相关的核心基因和3个预后相关基因。这些核心基因可能可以作为胰腺癌发病预测的靶标。
杨明丽黄哲王倩陈欢欢马赛男吴荣蔡炜嵩
关键词:胰腺癌基因分子机制
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常规组和管理组,每组50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诊疗模式,管理组患者应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和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管理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更佳,P <0.05;管理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更优,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王倩赵建伟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生活质量
强化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治疗作用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系统评价强化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检索起至时间均从建库至2009年6月。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强化血糖控制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或微血管并发症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37004例2型糖尿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强化血糖控制可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9%[OR=0.91,95%CI(0.85,0.98),P=0.007];使微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26%[OR=0.74,95%CI(0.60,0.91),P=0.005];对周围血管事件,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95%CI(0.83,1.07),P=0.35]。在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OR=1.00,95%CI(0.92,1.08),P=0.98]及心血管事件导致的死亡[OR=1.03,95%C(I0.83,1.28),P=0.77]中,两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强化血糖控制能使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增加超过1.1倍[OR=2.12,95%CI(1.24,3.60),P=0.006]。结论强化血糖控制较标准治疗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及微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但会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在死亡事件方面,两者并无明显差异。
王倩韩萍
关键词:2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
学龄期恶性肿瘤患儿结束化疗后的心理体验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学龄期恶性肿瘤患儿结束化疗后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结束化疗后3~12个月的10例学龄期恶性肿瘤患儿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通过聆听、交谈、分析和提炼,归纳出学龄期恶性肿瘤患儿结束化疗后来院复查的复杂心情、上学后的复杂心理体验、对疾病知识的渴望3个主题。结论:学龄期恶性肿瘤患儿结束化疗后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心理体验呈复杂性,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儿的不同心理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帮助患儿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李昕昕王倩
关键词:学龄期恶性肿瘤
儿童骨肉瘤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肝肾功能损伤及排泄延迟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探讨儿童骨肉瘤患者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后,排泄延迟及肝肾功能损伤的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例应用大剂量MTX化疗的小儿骨肉瘤患者数据,观察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的变化,分析肝肾功损伤以及排泄延迟发生率.结果 ALT升高的发生率为46%,AST升高的发生率为54%.肝功能损伤以1~2级为主,且在同一个患者不同疗程中未出现化疗周期数增加而肝损伤加重的情况.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为14%,且同一患儿不同疗程中肾损害程度相近或相同.排泄延迟的发生率为25%,24 h MTX血药浓度(C24h)越高,排泄延迟发生率越高,平均达标时间越长.结论 应用大剂量MTX,可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及排泄延迟.对症处理后可明显缓解,C24h与排泄延迟存在一定关联.
王倩马赛男蔡炜嵩
关键词:儿童骨肉瘤大剂量甲氨蝶呤肝肾功能损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