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珊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妊娠
  • 3篇皮下
  • 3篇皮下埋植
  • 3篇子宫
  • 3篇避孕
  • 2篇蛋白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天花粉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瘢痕
  • 2篇剖宫产瘢痕妊...
  • 2篇屈螺酮
  • 2篇屈螺酮炔雌醇
  • 2篇屈螺酮炔雌醇...
  • 2篇炔雌醇
  • 2篇瘢痕妊娠
  • 2篇宫内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机构

  • 9篇嘉兴市妇幼保...

作者

  • 9篇潘珊
  • 3篇徐兴云
  • 2篇车璇
  • 1篇刘霞
  • 1篇金小英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天花粉蛋白保守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天花粉蛋白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天花粉蛋白组和甲氨蝶呤(MTX)组,分别给予天花粉蛋白和MTX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成功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正常天数、下降水平和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两组治疗后血-HCG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两组治疗后β-HC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TX相比,天花粉蛋白用于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保守治疗具有起效快、疗程短及用药安全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潘珊毛嘉平徐兴云
关键词:瘢痕天花粉蛋白甲氨蝶呤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近年来随着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增加及诊疗技术的进步,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日益增多,导致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3%-20%。为减少术后PEP的发生,探讨PE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潘珊
关键词:持续性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PREGNANCY相关危险因素妇幼保健院
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与依托孕烯单根皮下埋植的避孕效果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比较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与依托孕烯单根皮下埋植的避孕效果、健康获益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有避孕需求的适龄女性350例,分为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200例(口服组)和依托孕烯单根皮下埋植150例(埋植组),比较两组有效避孕率、健康获益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口服组有效避孕率为99%,埋植组为100%,两组有效避孕率及脱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82例出现经前期综合征,其中口服组53例,埋植组29例。两组T0和T4时MDQ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埋植组MDQ评分高于口服组(P<0.05),T2、T3时埋植组VAS评分高于口服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埋植组过敏发生率较口服组高(P<0.05),口服组乳房胀痛发生率较埋植组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与依托孕烯单根皮下埋植均有良好的避孕效果,口服避孕药有导致避孕失败的可能,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各有利弊,临床上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林益琴潘珊杨文娟车璇
关键词:避孕口服避孕药皮下埋植
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应用研究
徐兴云刘霞朱巍立毛嘉平潘珊许胜峰金小英
通过在该院逐步开展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比较分析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与传统经腹手术利弊,为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应数据资料,进一步提升该院的腹腔镜手术技术;通过该院熟练和完善相关该手术的技能和资料,进而推广至嘉...
关键词:
关键词: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
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与依托孕烯单根皮下埋植治疗有避孕需求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比较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与依托孕烯单根皮下埋植治疗有避孕需求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有避孕需求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31例,根据可接受避孕方式的不同分别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A组,79例)和依托孕烯皮下埋植(B组,52例)。两组患者均随访治疗前(T0)、治疗后1个月(T1)、3个月(T2)、6个月(T3)和12个月(T4)的VAS疼痛评分,计算T4时的妊娠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A、B组患者T4时有效避孕率相仿(98.7%vs.1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T4时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75.95%vs.69.23%)(P<0.05)。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口服与依托孕烯单根皮下埋植均能显著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避孕;相对于依托孕烯单根皮下埋植,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的治疗有效率更高,起效更快。
林益琴潘珊杨文娟车璇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避孕屈螺酮炔雌醇片
依托孕烯单根皮下埋植剂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依托孕烯单根皮下埋植剂的临床避孕效果、不良反应,对月经模式及痛经的影响,为临床更广泛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400例有避孕要求的育龄女性,根据避孕方式的不同分为节育器组(250例)和皮埋组(150例),有效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妊娠率、放置后情况、月经模式改变、痛经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皮埋组与节育器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脱落/游走率和续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置后,皮埋组闭经、经期延长、月经频发、不规则流血、经量减少发生率及痛经缓解率均明显高于节育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皮埋组白带异常、非经期疼痛发生率均低于节育器组(均P<0.05)。结论与放置宫内节育器相比,依托孕烯皮下埋植剂避孕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能明显缓解痛经,减少经量,有一定临床应用优势,月经模式改变为主要不良反应,在使用时应加强告知宣传教育及随访,正确对症处理,提高女性使用依从性。
潘珊沈炳秋金群俏朱巍立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避孕
子宫(肿瘤)分碎术治疗早期子宫肉瘤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子宫(肿瘤)分碎术治疗早期子宫肉瘤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对其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7年11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首次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分碎组14例和开腹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统计两组患者进行二次手术的比例,同时对二次手术中盆腔种植转移率和术中病理确诊率进行统计。就两组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进行随访调查,统计其3年复发率、复发中位时间、卵巢保留率以及3年无瘤生存率等。结果分碎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7.14%),与开腹组(55.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碎组患者的二次手术率和二次手术中盆腔种植转移率(78.57%、72.73%),均明显高于开腹组(38.89%、14.29%);其术中病理确诊率(36.36%)明显低于开腹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碎组患者3年复发率(42.86%),明显高于开腹组(11.11%),同时复发中位时间也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碎组患者的卵巢保留率、3年无瘤生存率(35.71%、57.14%),明显低于开腹组(72.22%、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肿瘤)可导致子宫肉瘤组织在腹腔内快速播散、种植及转移,增加了术后复发的风险,对其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首次手术治疗中,对于疑似子宫肉瘤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子宫(肿瘤)分碎术,尽可能选择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林益琴潘珊徐兴云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
天花粉蛋白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天花粉蛋白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天花粉蛋白组和甲氨蝶呤组.分别给予天花粉蛋白和MTX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成功率、血β-HCG下降天数、下降水平和患...
潘珊
依托孕烯植入剂与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左炔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依托孕烯植入剂的非避孕益处。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间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环)治疗,观察组则运用依托孕烯植入剂,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24个月,观察组的子宫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痛比例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的轻度、中度、重度疼痛比例为7.50%、5.00%、0,与对照组的12.50%、10.00%、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12、24个月的月经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3、6、12、24个月的血红蛋白和血清CA125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相比,依托孕烯植入剂治疗子宫腺肌病不仅可改善痛经状况,提高治疗效果,且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林益琴潘珊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性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