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昌森
- 作品数:9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对外合作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眼调节幅度与近视眼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6
- 2004年
- 目的 评价不同屈光状态下的眼调节幅度特点 ,分析调节幅度在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眼调节幅度与近视眼的因果关系。方法 被测者共 3 5人 ,其中男 17人(4 8 6% ) ,女 18人 (5 1 4% ) ,年龄 19~ 3 5岁 ,平均 2 6 49± 3 3 3岁。所有被测者均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 ,每眼矫正视力均≥ 1 0。移近法测得左眼调节幅度 ,采用SPSS9 0应用软件包对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近视组AMP明显高于正视组 ;②正视组、轻度近视和中度近视组三组之间AMP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正视组最低 ,其次是轻度近视和中度近视 ;③正视组、迟发性近视组和早发性近视组三组之间AMP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正视组最低 ,其次是迟发性近视和早发性近视。④对调节幅度和近视屈光度做相关分析后 ,可见AMP随着近视屈光度的不断加深呈现上升趋势 ,直线回归方程为AMP =9 95 2 -0 764 屈光度。⑤将AMP和近视发生与否做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认为AMP可能是近视发生的原因之一。结论 高调节幅度可能是引发近视的原因之一 ,而弱的交感神经和强的副交感神经可能是引发高调节幅度 ,继而引发近视的解剖学因素。
- 陈洁吕帆于旭东涂昌森
- 关键词:近视眼屈光度AMP轻度
- 温州市152名幼儿屈光状态调查分析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调查和了解幼儿屈光状态,加强幼儿视力保健。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52名(299眼)3岁至6岁的幼儿用0.50%托吡卡胺滴眼液麻痹睫状肌后检影验光,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屈光状态:全体儿童不同年龄组间两两比较,方差分析提示对于球镜和等效球镜,4岁组和3、5、6岁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对于柱镜,3岁组和4岁组女性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4岁时各类屈光不正患病率最高。儿童屈光状态中,散光以低度顺规散光为主;总体以单纯远视最多见,复合远视散光次之。结论:幼儿中各类屈光不正患病率很高,应该引起必要的关注。提倡早期检查和早期治疗。
- 涂昌森俞阿勇唐萍黄芳叶良
- 关键词:屈光状态幼儿流行病学
- 白内障筛查及早期手术在防盲治盲中的作用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以消除白内障为目标的防盲治盲新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组织眼科普查团于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浙江温州的10个县市100多个乡镇,抽取50岁以上人群开展白内障筛检工作,将适合手术的患者接至医院,利用省级三级甲等医院先进的诊疗技术、高水平医疗服务和管理体制等方法,对白内障患者实施技术成熟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结果共筛检人数36681人,确定需要手术者为10090人。5年共完成手术例数为7624例。患者手术脱盲率为99.3%,脱残率为95.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0.8%,并能在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此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大规模的,可推广复制的“高质量、低耗费、高效率、与政府及社会联动”的防盲治盲新模式。
- 高扬涂昌森徐栩周芬陈浩
- 关键词:白内障流行病学
- 基于微信的眼科智能医疗平台的设计
- 建立集数据采集、疾病初步判断、就诊预约、医疗咨询、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眼科智能微信医疗平台。将微信平台与微信公众号关联,手机用户在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可替自己或者家人建立账号并随时上报视力,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眼健康档案。
- 周韦禾郑景伟杨娟元吴亚明林思耕戈正妍李林珊梁远波涂昌森瞿佳
- 关键词:视力
- 3~6岁儿童立体视发育、屈光状态和弱视的调查被引量:22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对一所幼儿园全体儿童的眼部体检 ,了解我市幼儿园儿童弱视患病情况、屈光状态和立体视发育情况 ,为制定群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共查 181例 (36 2只眼 ) ,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 ,Titm us和 Frisby立体视板分别检查立体视 ,Topcon- 710 0型验光仪行小瞳电脑验光 ,眼位检查 ,美多丽 - P眼药水散瞳检影验光 ,并行眼科常规检查 ,了解有无器质性病变。结果 弱视患病率为 4 2 .3% ,其中可疑弱视为 70 .31% ;Titm us平均立体视为 85 .89S,Frisby平均立体视为 81.5 2 S,随着年龄的增长 ,立体视的发育也渐趋成熟 ;平均电脑验光球镜度数 +0 .882 3D,平均检影验光等效球镜度数为 +1.72 31D,二者呈正相关 (r =0 .784 )。结论 3~ 6岁儿童的立体视正处于发育的敏感期 ;Topcon- 710 0型电脑验光仪可作为普查工具 ;定期对幼儿进行斜视弱视普查 ,尤其是结合屈光状态和立体视的检查 ,是发现弱视的关键。
- 叶良涂昌森俞阿勇
- 关键词:儿童屈光状态弱视
- 标准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培训模式的探索被引量:2
- 2011年
- 标准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培训模式依托于开展大规模扶贫白内障手术的眼科医院,由理论教程、动物眼训练、临床实战训练、视频教学和教学评估系统五部分组成,自2007年12月至今共培训进修医师36位,所有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均能独立完成手术。
- 陈蔚徐栩李国星涂昌森沈丽君王勤美瞿佳
- 关键词:白内障防盲
- 眼调节幅度与近视眼的关系研究
- 目的:评价不同屈光状态下的眼调节幅度特点,分析调节幅度在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眼调节幅度与近视眼的因果关系。方法:正视眼与近视眼共35人,测量屈光状态,移近法获得左眼调节幅度,采用SPSS9.0应用软件包对...
- 陈洁吕帆于旭东涂昌森
- 关键词:近视
- 文献传递
- 角膜塑形镜片的配戴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片配戴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调查研究。研究对象1999年2月至2005年4月门诊角膜塑形镜片配戴者470例(911眼)。方法相关内容用问卷和电话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配戴者的一般资料、配戴开始时间、选择配戴的动机、停止配戴的时间、停止配戴的原因、停止配戴后矫正方式的选择。主要指标配戴原因、配戴时间、停戴时间、停戴原因、停戴后矫正方式。结果角膜塑形镜片配戴者选择该种近视矫正方式的原因,为提高裸眼视力者占23%,为控制近视者占14%,为体检目的者占48%,为降低近视度数者占15%。共283例配戴者停止配戴角膜塑形镜片,其中配戴3个月内停戴者99例(35.0%),半年内者28例(9.9%),1年内者42例(14.8%),2年内者98例(34.6%),2年以上者16例(5.7%)。停戴角膜塑形镜片后选择视力矫正方式,框架眼镜181例(64.0%),RGP镜片46例(16.3%)。结论角膜塑形镜片配戴者的动机、配戴的效果及媒体报道影响着镜片配戴的依从性。
- 毛欣杰姜君金婉卿涂昌森瞿佳
-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
- 老视近附加的科学检测和验配的初步分析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老视近附加的科学检测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老视患者 5 7例 ,年龄 40~ 74岁 ,进行客观和规范主观验光 (所有 5 7例 114只眼矫正视力均在 4.9以上并且双眼矫正视力不超过一行 )。然后在双眼基础上用规范方法检测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范围等老视眼调节参数 ,结合患者实际阅读需要 ,经充分时间试戴后再确定近附加屈光度。将检测结果与根据年龄计算出来的经验近附加值 ,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际检测ADD结果与经验值差异有显著性。初步得出一条回归公式 :ADD =- 1.2 1+0 .0 5 0 1·年龄。结论 :临床检测老视近附加应根据实际被测眼的调节参数进行精确的调整和验配 。
- 涂昌森
- 关键词:老视近附加屈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