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馨兰
- 作品数:27 被引量:36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现实困境与对策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的建构、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等方面入手,探索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保证实践教学取得成效、落到实处。
- 汪馨兰
- 关键词: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 价值·制度·实践:重大疫情防控中舆论引导的“三重逻辑”被引量:5
- 2021年
-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深入思考、总结疫情中的舆论引导和信息治理问题。要有效引领疫情防控的舆论导向,就应构建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实践逻辑的三重逻辑链条,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引导的方向,保障人民的生命权、知情权、参与权;把健全和完善全过程管控机制作为引导的支撑;把多场域联动作为引导的根本,实现多场域的协同治理。
- 汪馨兰
- 关键词:疫情防控舆论引导协同治理
- 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引量:162
- 2013年
- 新媒体技术及其广泛应用对大学生的学习思维、生活交往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塑造了信息时代崭新的媒体环境。分析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突破点,要科学把握新媒体环境的新特点,从网上与网下的互动上探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正确认识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主客体关系,准确把握"教育者主导"的科学内涵;健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深入大学生的发展实际。
- 汪馨兰戴钢书
-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德法相辅: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探索被引量:4
- 2016年
- 面对当前全球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行为方式,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道德作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的道德规范,将人类的道德视域从人类共同体投向生态共同体,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滋养;生态法治作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法治体系,是引导与规范人对自然利益需求的必然选择,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善治保障。生态道德与生态法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可以通过塑造德法兼备的生态文明主体人格、构建软硬结合的生态文明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德法并举的生态文明动力体系等途径实现德法相辅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突破。
- 汪馨兰
- 关键词:生态道德生态文明
- 论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建构与重塑——基于专业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的研究视野被引量:3
- 2011年
- 大学教师既以专业知识分子的身份活跃于教育专业场域内,又在社会的公共场域中扮演着公共知识分子角色,两种角色并非绝然分开,而是相互交织的。因而,大学教师面临着社会角色定位的困境,无论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或社会进步的层面,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必须重新建构与正确定位:"专业"的知识分子是大学教师角色建构的起点,"专业性"与"公共性"的碰撞是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专业性"与"公共性"的融合是大学教师角色重塑的必然诉求。
- 汪馨兰戴钢书
- 关键词:教师社会角色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探究被引量:28
- 2011年
-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实践教学有效性弱化的原因,要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就要形成对实践教学内涵的科学认识,不断造就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考核考评体系,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运行和保障机制。
- 汪馨兰戴钢书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
- 生态虚无主义的多维审视被引量:2
- 2019年
- 生态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颠倒的生态价值观,代表着对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否定与解构。这种思潮遮蔽生态恶化的事实,混淆生态问题的根源,颠倒解决生态问题的治本之方与改善之法。实质上生态问题的产生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生态虚无主义却刻意掩盖和弱化这一因素。我们需要把握当今生态事件的特质,透视生态问题的症因,对生态虚无主义造成的颠倒再颠倒,形成敬畏自然的生态观,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从制度层面探寻根本出路。
- 汪馨兰秦亚君
- 关键词:生态问题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网络生态人格:网络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诉求被引量:3
- 2017年
- 网络生态人格作为一种适应网络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人格范式,是网民人格的生态规定性。网络生态人格展示了对"求真"的理性探索,体现了对"向善"的深刻诠释,展示了对"崇法"的内在体悟,凸显了对"重行"的实践追求。针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网络生态危机,我们需要通过弘扬网络先进文化、加强网络德育、推进网络法治建设、注重网络生态实践等途径大力塑造网络生态人格,以适应网络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 汪馨兰罗黎明
- 现实困境与传承创新: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大学精神文化被引量:2
- 2013年
-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存在发展的价值基础与命脉所在,大学精神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是民族振兴之魂。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面临着社会责任凸显与竞争分化的压力、学术自由与行政制约的桎梏、追求卓越与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需要通过大学精神的培育、学术文化的弘扬、制度文化的建构、文化环境的优化来推动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大学"育人"的根本旨归。
- 汪馨兰戴钢书
- 关键词:大学精神文化传承创新育人
- 生态人格: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人格目标诉求被引量:1
- 2016年
- 生态人格作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人格范式,展示了对"求真"的理性探索,表现了对"向善"的深刻诠释,凸显了对"崇美"的完满体悟。然而,随着工业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当前生态人格出现了严重缺失,主要体现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桎梏、人类对自然的冷漠占有、工具性价值取向的困境等方面。针对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体人格危机,需要通过培育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教育、注重生态实践等途径塑造日臻完满的生态人格,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人格目标诉求。
- 汪馨兰
- 关键词:生态人格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化生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