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洁炜
- 作品数:52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空心球状纳米结构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心球状纳米结构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三元正极材料分子式为LiNi<Sub>1‑x‑y</Sub>Co<Sub>x</Sub>Mn<Sub>y</Sub>O<Sub>2</Sub>,其中,0&l...
- 章俊良张尧吴若飞吴爱明沈水云夏国锋殷洁炜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电解制一氧化碳的气体扩散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氧化碳电解制一氧化碳的气体扩散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气体扩散电极由憎水化的导电多孔基底如碳纸或碳布等以及催化层构成,催化层以金属酞菁化合物或金属卟啉化合物作为催化活性组分,以碳粉、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
- 柯长春万琦琪章俊良张龙海张洋侯俊波闫晓晖夏国锋殷洁炜
- 文献传递
- 新型ITSOFC复合电解质氧化铈-硫酸盐的制备和表征被引量:2
- 2013年
- 制备了一种适用于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新型两相复合电解质钐掺杂二氧化铈SDC-(Li/Na)2SO4.使用XRD和SEM表征该复合电解质的物相结构和观察电解质片的截面形貌,交流阻抗法测量其400oC~700oC的电导率.结果表明,SDC-(Li/Na)2SO4由结晶相SDC和无定形相(Li/Na)2SO4组成.在中温范围(500oC-700oC)该复合电解质电导率比SDC显著增大并随温度升高呈三段变化:T<500oC,表观离子传导活化能为1.28 eV;500oC~550oC第二相硫酸盐融化,电导率激增;T≥550oC,电导率又缓慢增加,活化能降为0.30 eV,与SDC和文献报道的SDC-(Li/Na)2CO3相比,其电导率均显著提高,如550oC时SDC-(Li/Na)2SO4的电导率可达0.217 S·cm-1,分别为SDC和SDC-(Li/Na)2CO3的25倍和3.2倍.硫酸盐的熔融改变了离子在电解质中的传导机制,显著提高了SDC-(Li/Na)2SO4复合电解质的中温电导率.
- 佟泽尹屹梅殷洁炜马紫峰
- 关键词:复合电解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测量燃料电池催化层中碳载体对氧气传质影响特征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燃料电池催化层中碳载体对氧气传质的影响特征的方法。本方法选择不同物理化学特性的碳载体颗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层膜电极结构,结合法拉第定律、菲克定律和线性回归法,测量得到催化层内的体相传质阻力和局域传质...
- 章俊良程晓静闫晓晖沈水云夏国锋殷洁炜王超朱凤鹃
- 一种使用冰模板法制备多孔膜电极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冰模板法制备多孔膜电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将催化剂、粘结剂和分散溶剂混合,得到阴极和阳极催化剂浆料;S2将所述阴极催化剂浆料涂布于离型膜上,得到未干燥的阴极电极层;S3将所述电极层冷冻成型后进行...
- 章俊良程晓静闫晓晖沈水云夏国锋殷洁炜王超朱凤鹃
- 文献传递
- 一种梯度阴极催化层、膜电极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本发明涉及一种梯度阴极催化层、膜电极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所述梯度阴极催化层包括依次并列设置的三个等分的催化区,三个等分的催化区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定义为第一催化区、第二催化区和第三催化区;所述第一催化区、第二催化区和第三...
- 章俊良程明冯齐龙郭杨格沈水云闫晓晖殷洁炜程晓静罗柳轩李慧媛
- 适用于车用燃料电池的自动测试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车用燃料电池的自动测试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获取监控结果信息;获取被测燃料电池单元状态信息、燃料电池测试单元状态信息;步骤S2:确认被测燃料电池单元状态处于待测状态,并确认燃料电池测试单元状态...
- 章俊良郑志峰罗柳轩殷洁炜柯长春
- 文献传递
- 一种电化学锂介导氮还原反应的气体扩散电解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锂介导氮还原反应的气体扩散电解池及应用,该电解池主体包括阴极气室板(1)、阴极液室板(2),阳极液室板(3)和阳极端板(4),阴极液室板(2)和阳极液室板(3)内均开有腔体,腔体内部加注电解液;阴极气...
- 魏光华蔡熙阳章俊良杨帆祖丽皮亚·沙地克殷洁炜
- 非钴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稳定阴极材料及其应用
- 一种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非钴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稳定阴极材料及其应用,通过在SrFeO<Sub>3-δ</Sub>的A位掺杂Nd,B位掺杂Cu,所制备的(Nd<Sub>1-x</Sub>Sr<Sub>x</Sub>)<S...
- 殷洁炜尹屹梅卢军马紫峰
- 文献传递
- 一种碳载多金属聚吡咯类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载多金属聚吡咯类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其他金属部分取代现有的碳载单金属聚吡咯类氧还原催化剂Co-PPy/C或Fe-PPy/C中的金属Co或Fe,得到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碳载多金...
- 孔海川原鲜霞殷洁炜马紫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