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萍

作品数:53 被引量:91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区域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气候
  • 15篇降水
  • 10篇梅雨
  • 10篇季风
  • 7篇振荡
  • 7篇水汽
  • 7篇气候变化
  • 7篇气候特征
  • 7篇强降水
  • 6篇低频振荡
  • 6篇水汽输送
  • 6篇热带
  • 6篇环流
  • 5篇汛期
  • 5篇气温
  • 5篇季节内振荡
  • 5篇副热带
  • 5篇长江中下游
  • 5篇城市
  • 4篇强降水过程

机构

  • 37篇上海市气候中...
  • 2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5篇上海市气象局
  • 1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0篇中国气象科学...
  • 6篇上海区域气候...
  • 4篇中国气象局兰...
  • 4篇上海气候中心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上海市卫星遥...
  • 3篇上海市城市环...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作者

  • 53篇梁萍
  • 16篇何金海
  • 11篇丁一汇
  • 10篇汤绪
  • 7篇陈葆德
  • 6篇史军
  • 5篇周伟东
  • 4篇沈钟平
  • 4篇穆海振
  • 4篇孙国武
  • 4篇陈伯民
  • 4篇崔林丽
  • 3篇钱维宏
  • 3篇陈隆勋
  • 2篇赵兵科
  • 2篇陈丽娟
  • 2篇董广涛
  • 2篇汪佳伟
  • 2篇魏晓雯
  • 1篇刘屹岷

传媒

  • 17篇高原气象
  • 7篇热带气象学报
  • 4篇气象学报
  • 3篇资源科学
  • 2篇气象
  • 2篇大气科学
  • 2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研究...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局气...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四季的百余年变化初探
2007年
利用上海徐家汇气象站1873—2005年的地面气温资料,研究了气象意义上的上海四季划分时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突变特征,并对四季划分时间进行了初步的预测方法探讨。结果表明,在1980年代末期,上海的入春、入夏、入秋、入冬时间出现了气候突变。突变之后,上海的入春及入夏时间存在偏早的趋势,而入秋及入冬存在偏晚的趋势。气象意义上的四季划分时间的早晚与前期气温的高低存在相关关系,12月、3月、7月、10月的月平均气温对其后气象意义的入春、入夏、入秋、入冬时间的早晚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梁萍
关键词:四季划分年代际变化气候突变
全文增补中
城市气候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11年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气候效应凸显,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等造成影响。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城市气候效应,包括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混浊岛效应、干岛效应和雷暴岛效应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其与城市化、天气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并对未来城市气候效应的研究方向及技术方法进行了展望。
史军梁萍万齐林何金海周伟东崔林丽
关键词:城市气候热岛效应
副热带季风监测诊断业务系统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我国大部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天气气候主要是在副热带季风主体内并在热带季风和北方系统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为了对我国东部雨带、旱涝、异常天气气候的预报预测提供线索和参考,进一步丰富东亚季风系统的监测与研究,上海区域气候中心近年来开展了副热带季风研究型业务,初步搭建起以副热带季风为特色的监测诊断业务系统。本文就该系统的主要产品分类、业务流程以及利用该系统输出产品制作的监测诊断等内容进行了逐一介绍。2010年4月以来的业务实践表明,试运行的监测诊断系统产品为上海世博会期间的天气预报及气候预测提供了线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梁萍沈钟平董广涛陈伯民周坤
关键词:副热带季风
近139年中国东南部站点气温变化的多尺度特征被引量:10
2015年
基于中国东南部5个百年站点年气温序列和3套全球表面温度资料(HadCRUT3、GISSTEMP、20CR再分析资料),采用处理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新方法—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分析了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东南部5个站点1873-2011年气温演变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并讨论了多时间尺度影响的全球一致性。结果表明,1873-2011年期间,中国东南部百年站点的年温度演变呈现年际、年代际、多年代际多个时间尺度的准周期变化和长期上升趋势。准64年周期的多年代际振荡和上升趋势分量对长期气温变化均有重要贡献。长期上升趋势分量在100年以上的观测温度变化趋势中占主要贡献,但准64年周期振荡对近50年观测温度变化趋势的贡献要大于上升趋势分量。百余年期间两个明显升温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形成与准64年周期的多年代际变化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而长期趋势和6~16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对高温期的形成也有一定贡献。准64年周期的多年代际振荡对百余年温度变化趋势的阶段性转变起重要作用。中国东南部百年站点温度演变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具有全球性。准64年周期振荡对北半球温度趋势演变也有重要贡献,且北半球温度准64年周期振荡与百年站点温度变化速率的关系也较其长期升温趋势更为密切。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对百年站点温度准64年周期振荡及其全球一致性有调节作用。
梁萍陈葆德
关键词:气温多尺度中国东南部
长江中下游夏季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与低频降水的联系及其可能机制
魏晓雯梁萍何金海穆海振
关键词:强降水梅汛期长江中下游
有关东亚夏季风北边缘的定义及其特征被引量:32
2009年
采用欧洲中心(ECMWF)44年再分析(ERA40)日总可降水量(TPW)资料,用标准化可降水量指数(NPWI)定义了夏季风北边缘,并进一步研究了亚洲夏季风北边缘的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用标准化可降水量指数定义的夏季风北边缘在亚洲可以确定出印度夏季风系统和东亚夏季风系统;就夏季风北边缘的平均位置而言,其在100°E以西沿青藏高原南侧呈东—西走向,年际变化极小;在100°E以东呈东北—西南走向,从青藏高原东侧北上经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地区北部、东北地区西部延伸到东北亚地区,并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汤绪陈葆德梁萍钱维宏
关键词:可降水量
华北夏季强降水的水汽来源被引量:67
2007年
利用1980—199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中国6-8月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特征,并着重对暴雨发生的水汽来源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降水中心区与其夏季平均降水中心区的位置一致,且暴雨降水量占整个夏季降水量的主要部分。对暴雨日及其前4天水汽输送的逐日变化、异常特征及水汽输送的相关分析发现:来源于西太平洋及高纬西风带的水汽输送对华北暴雨产生有重要作用,而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对暴雨也存在一定的加强作用。
梁萍何金海陈隆勋李薇
关键词:水汽来源强降水
亚欧典型热浪过程的大气环流对比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使用探空站实测资料、国家气象中心500 hPa位势高度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北和江南地区以及欧洲、印度发生的典型热浪过程及其形成热浪的大气环流系统。结果表明:西风带高压脊和副热带高压的同位相“南北叠加”(表明高压宽广)和低层高压与上层高压的同位相“上下叠加”(表明高压深厚),以及下沉运动和感热、潜热中心的分布,是中国西北和欧洲热浪形成的大气环流原因;而中国江南和印度的热浪,则与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强大和夏季风活动有关。
孙国武汤绪刘新伟梁萍
关键词:大气环流
长江下游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及春季太平洋海温的关系被引量:31
2008年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及中国站点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长江下游夏季降水、东亚夏季风(区分南海热带夏季风和副热带夏季风)及春季太平洋海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与长江下游夏季降水量呈反相关,而副热带夏季风强度与长江下游夏季降水量呈正相关;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当年长江下游夏季降水存在正相关,是夏季长江下游夏季降水变化趋势的较好前期预测信号;南海夏季风和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对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响应是相反的。
梁萍丁一汇何金海
关键词:长江下游降水夏季风海温
上海地区城市化速度与降水空间分布变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9
2011年
采用1960—2007年上海地区11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基于空间标准化相对降水量,研究上海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降水空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伴随城郊城市化进程差异的显著加快,上海年降水量的空间差异增大。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增长期,年降水量和暴雨以上的强降水日数呈现出明显的城市雨岛分布特征;在城市化进程的缓慢增长期,该特征则不明显。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也发生了变化。上海地区年降水总量从城市化进程缓慢增长期的城郊空间一致性变化趋势转变为快速增长期的不一致变化趋势,且后一阶段的中心城区(郊区)年降水量呈增多(减少)趋势。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快慢对于冬、春季节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增长期,夏、秋两季(特别是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差异呈现明显的城市雨岛特征。
梁萍丁一汇何金海汤绪
关键词:气候学城市化降水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