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昱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及组织追踪成像技术与MRI检查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犬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组织追踪成像(TTI)技术及MRI评价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探讨左室局域梗死心肌的运动幅度及舒缩功能变化。方法:利用QTVI及TTI技术对8只急性心肌梗死犬冠脉结扎前、后2h扫查心尖左室长轴、心尖二腔、心尖四腔切面,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左心室基底部(Bas)、二尖瓣环水平(Mv)、中部乳头肌水平(Mid)及心尖部心内膜下(AP),同步获取上述水平各取样点在左室前壁、后壁、侧壁下壁、后室间隔及前室间隔的心肌沿长轴方向运动组织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观察各节段收缩期的运动速度及位移,记录各取样点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位移(D)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值(Ve)变化,并对心肌梗死犬进行MRI检测,观察梗死节段心肌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变化情况。将两种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冠脉结扎后急性心肌梗死犬受累节段纵向上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位移(D)均较结扎前减低(P<0.05或P<0.01),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减低,Ve丧失正常时由心底到心尖逐渐减低的规律。MRI结果显示,广泛左心室前壁、前间壁及部分侧壁运动减弱且厚度变薄。运动减弱及心肌厚度变薄区域与左前降支供血区域一致。结论:QTVI及TT能敏感、直观、定量评价左室局域梗死心肌节段性运动情况的及舒张、收缩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与MRI所显示梗死节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石卫东刘美含李新颖陈恩琪陈丽波艾玉张冬梅林昱
- 关键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组织追踪成像MRI心肌梗死
- 三维超声容积法判定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超声容积法评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已确诊下肢ASO患者30例,患肢47条,病变节段230段,以二维超声直径法确定狭窄程度(分别选出轻度狭窄30段,中度狭窄30段,重度狭窄30段),每段病变节段长度设定为5 cm;对同一病变节段分别采用二维超声面积法和三维超声容积法计算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二维超声面积法与二维超声直径法比较,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容积法与二维超声直径法比较,3组狭窄动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容积法、二维超声面积法与二维超声直径法结果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分别为0.942和0.860。二维超声面积法、三维超声容积法与二维超声直径法测量结果的符合率范围为80%~100%。二维超声面积法和三维超声容积法测量3组狭窄动脉时,有18段较二维超声直径法诊断动脉狭窄程度偏高;二维超声面积法测量3组狭窄动脉时,有1段较二维超声直径法诊断动脉狭窄程度偏低。结论:三维超声容积法能够评价下肢ASO动脉狭窄程度,其与二维超声直径法结合,相互补充,作为一种评价动脉狭窄程度的新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判定动脉狭窄程度。
- 刘美含林昱陈恩琪石卫东张冬梅乔锋利姜微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的价值
- 2011年
-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观察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情况,探讨病变动脉周围侧支动脉建立的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远期疗效评价提供有效指标。方法:采用CDU检测116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116条病变动脉侧支动脉数量及分布,比较不同病种、不同病程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侧支动脉形成数量及分布特点。结果:不同病种间比较,硬化性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组患者大腿段平均侧支动脉数量(3.11±1.47)多于糖尿病性ASO组(0.94±0.65)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组(1.05±0.47)(P<0.05);硬化性ASO组及TAO组小腿段平均侧支动脉数量(1.32±1.28,1.75±1.31)均多于糖尿病性ASO组(0.55±0.41)(P<0.05),但前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间比较,10~15年组患者平均侧支动脉数量(4.22±2.31)多于10 d~3年、3~10年、15~20年及20年以上组(1.81±1.51,2.74±2.29,2.53±1.47,1.70±0.64)(P<0.05);3~10年及15~20年组患者多于10 d~3年及20年以上组(P<0.05),但前两者及后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间比较,临床一期组患者平均侧支动脉数量(3.65±2.58)多于临床二期及三期组(2.03±1.83,1.61±1.44)(P<0.05),临床二期组多于临床三期组(P<0.05)。结论:硬化性ASO患者大腿段及小腿段侧支动脉均建立丰富;TAO患者大腿段侧支动脉建立较少,小腿段建立较多;糖尿病性ASO患者侧支动脉建立均较少。病程小于15年的患者侧支动脉建立数量逐渐增多,病程大于15年以后侧支动脉建立逐渐减少。临床分期越早,侧支动脉数量建立越多,反之减少。CDU评价下肢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可作为诊断、治疗及远期疗效评价的指标。
- 陈恩琪刘美含石卫东姜微张丽丽张冬梅林昱
- 关键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侧支动脉
- RhoC与MMP_2在卵巢癌侵袭与转移中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RhoC、MMP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及其在卵巢癌转移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12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及91例卵巢癌组织中RhoC与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特征相比较。结果RhoC,MMP2蛋白在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正常组织中均无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3%和68.1%。在组织分化程度上中、低分化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的肿瘤(P<0.005),在临床分期中Ⅲ-Ⅳ期肿瘤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05),有转移的RhoC和MMP2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蛋白表达率(P<0.005),卵巢癌中RhoC阳性表达与MMP2阳性表达呈现出协同作用,表现出一致的正相关性(r=0.492,P<0.05)。结论RhoC、MMP2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转移密切相关,说明在卵巢癌的侵袭与转移中协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 乔锋利潘颖王英坚司乃文林昱梁雪王辉
-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癌RHOC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术后随诊中的价值
- 2010年
- 林昱刘美含石卫东陈恩琪姜微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癌术后随诊甲状腺肿瘤恶性肿瘤追踪复查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整体分级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整体分级标准与临床分期标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并对动脉病变程度做出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将125例ASO患者根据闭塞节段、数量、狭窄程度及侧支数量的不同分为轻、中、重3组,并利用Spearman等级分析方法使之与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CDU整体分级的ASO轻度、中度、重度各组患者,临床表现也逐渐加重,与依据临床分期的一期、二期、三期判定标准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分析结果显示2组间存在相关性(rs=0.7972,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ASO的整体分级与临床分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ASO的整体分级考虑了动脉局部狭窄程度、狭窄范围、闭塞节段及侧支动脉等多因素对临床症状的影响,更客观地划分病变程度,并显示了与临床分期有较好的一致性。
- 张冬梅刘美含石卫东陈恩琪李新颖林昱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
- 超声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T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似TA患者39例,均行超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9例临床疑似TA患者中,超声诊断TA者33例,动脉硬化(AS)者2例,肌纤维发育不良(FMD)者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者2例;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比较,仅有1例FMD患者超声误诊为TA,其余诊断结果均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一致。结论:超声检查能为TA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是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林昱刘美含刘美含石卫东孙志霞陈恩琪张锌
- 关键词:超声多发性大动脉炎影像学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年轻患者单纯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小腿肌间静脉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1],通常起病隐匿,病变范围小,尤其是年轻患者常常临床症状较轻,有时仅表现为小腿局部疼痛,可能因为临床未发现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血栓严重者可向大腿主干深静脉扩展或引起致命性肺栓塞[2]。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肌肉间扩张的静脉管壁、
- 姜微刘美含陈恩琪林昱张冬梅石卫东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栓诊断小腿肌致命性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