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静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学科
  • 1篇主题
  • 1篇主题学习
  • 1篇自然界
  • 1篇自然现象
  • 1篇课堂
  • 1篇课堂教学
  • 1篇跨学科
  • 1篇基于物理
  • 1篇基于物理模型
  • 1篇教学
  • 1篇教学实践

机构

  • 3篇成都市七中育...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旅游学院

作者

  • 3篇杨静
  • 1篇李松林
  • 1篇吴明平

传媒

  • 1篇上海教育科研
  • 1篇基础教育课程
  • 1篇教育管理与艺...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物理模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14年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物体运动规律.由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要准确研究自然现象,探寻现象后的规律,就必须对现象进行思维的抽象及概括.物理模型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建立物模,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并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建构简单的物模,从而解决问题.
杨静
关键词:教学实践课堂自然现象自然界
论大观念的建构机制:一个因果模型
2023年
大观念的建构可看作是大观念目标、结构(内容)、过程三者共同作用的积极结果。在课堂实践中,大观念的建构主要源于三种机制:一是“广泛适应”,即着眼于理念形塑、动机翻转、情境重构的目标机制;二是“逐层转化”,即聚焦于事物经验化、经验概念化、概念观念化的结构(内容)机制;三是“协同推进”,即致力于情境互动、具身实践、深度理解的过程机制。作为内化结果的大观念,既受广泛适应目标的影响,也取决于大观念内容结构的逐层转化和生成过程的协同推进。由此,构建出大观念建构的一个因果模型。
王强李松林杨静
学用合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困境突破与实现路径被引量:5
2023年
针对当前跨学科主题学习存在的“只学不用”“只用不学”“学用分离”等学用割裂的现实困境,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应以学用合一为旨归,并提炼出实现学用合一的关键路径:以大概念为聚合器,以真实情境为深层纽带,以项目式任务为推进器,以核心素养为检测器。
吴明平藏玲周玲杨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