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ICC携管患者专用病员服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ICC携管患者专用病员服,包括衣身和设置于衣身两侧与衣身连接的衣袖,衣袖与衣身通过拉链连接;衣袖在其上臂内侧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上覆盖透明膜;透明膜的一侧与观察窗一侧的衣袖固定连接,另一侧与观察窗另...
- 杨静李惠玉
- 文献传递
- 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脏远期生存率及影响因素
- 目的 观察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肾脏远期预后,并寻找肾脏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经肾活检证实为LN 且随访期≥1 年的汉族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基线资料以及随访期间的蛋白尿和血压,观...
- 杨静梁丹丹乐伟波周敏林刘志红
- 两年内eGFR下降30%或40%作为慢性肾脏病替代终点的验证研究
- 目的:近期有研究提出2年内eGFR下降30%或40%有可能作为新的替代终点用于CKD临床试验。本研究旨在利用经病理确诊并长期随访的中国人群CKD队列,检验替代终点的:(1)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2)在CKD早期阶段的一...
- 刘晔章海涛侯金花乐伟波安玉杨静左科潘瑜周敏林赵杨邵思佳刘蕾朱慧娴刘志红
- 关键词:EGFR慢性肾脏病
- 狼疮性肾炎患者肾脏远期生存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肾脏远期预后,并对影响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方法:收集本中心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LN,随访时间≥1年汉族患者的资料,观察终点为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 814例,其中男性253例(13.9%),女性1 561例(86.1%);肾脏病理改变为Ⅱ型患者127例(7.0%)、Ⅲ型244例(13.5%)、Ⅲ+Ⅴ型202例(11.1%)、Ⅳ型711例(39.2%)、Ⅳ+Ⅴ型284例(15.7%)和Ⅴ型246例(13.6%);LN患者5年、10年、15年、20年和25年肾脏生存率分别为93.1%、87.9%、81.0%、68.3%和58.7%;患者的性别、LN病程、平均动脉压、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红蛋白、血清补体水平及病理类型是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指标时间平均尿蛋白和时间平均平均动脉压均为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预测价值分别高于基线尿蛋白和平均动脉压。结论:结果显示中国汉族LN患者远期预后良好。肾脏预后和病理类型相关,Ⅳ型和Ⅳ+Ⅴ型LN患者肾脏预后最差。病程中应积极控制尿蛋白和血压以减少ESRD的发生。
- 杨静梁丹丹章海涛刘正钊乐伟波周敏林胡伟新曾彩虹刘志红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
- 初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伴三系病态造血的形态学特征及预后意义
- 1995年
- 对275例初发性(denovo)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骨髓片回顾分析,结果36例AML有粒、红、巨三系病态造血(AML-TMDS),占13.7%。其中M1、M2、M4、M5、M6型病态造血比率分别为10.0%、17.8%、20.0%、10.2%、37.5%。同时36例AML-TMDS与性别一致、年龄相匹配的无三系病态造血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象以及完全缓解(CR)率、CR1、持续期、生存期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血小板计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缓解期、生存期亦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
- 姚海勤庄昱洲王学文薛晓虹杨静
-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三系病态造血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的发展被引量:34
- 2013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指标变异性很大,不典型患者的诊断是临床工作难题。SLE诊断标准经过多次修订,目前应用最多的是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版,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系统性狼疮国际协作组重新制订了SLE诊断标准。本文就SLE诊断标准发展史及新标准的制订作一综述。
- 杨静刘志红
- 伴抗磷脂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伴抗磷脂综合征(APS)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4年期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经肾活检确诊为LN且符合APS分类标准的汉族患者,并与同期不伴APS的LN患者比较,分析其临床表现、肾组织病理特点及肾脏远期预后差异。结果:共收集53例合并APS的LN患者,随机选择106例不伴APS的LN患者,发现APS组患者在狼疮活动、血栓发生、心脏受累及抗凝药物的应用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LN病程、高血压、蛋白尿、血尿、血清白蛋白(Alh)、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自细胞(WBC)、血小板(PLT)减少、自身抗体、补体水平及诱导方案的选择和治疗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APS组患者血栓性微血管病所占比例更高。随访63.7个月两组肾脏存活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伴APS的LN患者疾病活动性更强、血栓事件和心脏受累更为常见,抗凝应用更为积极,但肾脏预后与不伴APS的患者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 刘洋刘正钊周敏林杨静任强胡伟新章海涛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抗磷脂综合征预后血栓
- 面部软组织外伤急症的整形外科修复被引量:20
- 2008年
- 目的探讨利用整形外科技术对面部软组织外伤急症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微创为原则,修整伤口,精细缝合,并根据软组织的缺损情况,采用皮瓣移植进行Ⅰ、Ⅱ期修复。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对786例面部软组织外伤的急症患者进行修复。结果术后创口无感染、血肿、皮瓣坏死出现。Ⅰ期修复者692例,Ⅱ期修复者94例。随访其中的461患者3~6个月,术区无明显瘢痕增生,面部器官无牵拉变形,效果良好。结论应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面部软组织外伤急症,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畸形发生较少,是修复面部软组织外伤急症的较好方法。
- 杨静姜会庆汪军
- 关键词:整形外科技术软组织创伤
-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率与疾病进展的关系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短期内肾功能下降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2年的CKD患者在初次就诊的两年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疾病初次就诊至CKD 5期的病程,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各种因素对病程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从初次就诊至CKD 5期的中位病程为5.8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为4年,明显短于其他疾病患者。所有患者1年eGFR下降率平均为9.8%,两年eGFR下降率平均为21.6%,糖尿病肾病1年eGFR下降率平均为22.7%,两年eGFR下降率平均为41.0%,明显高于其他病因;2年内eGFR下降率>40%患者病程中位数为3.3年,病程较下降缓慢者明显缩短;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糖尿病、初诊时eGFR较低、两年eGFR下降较快是CKD进展的危险因素,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可减缓肾脏疾病进展。结论:不同疾病的eGFR下降速度不同,糖尿病肾病进展相对较快。2年内eGFR快速下降是C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对eGFR短期少量下降作为CKD进程替代诊断终点的临床研究,应考虑病因、基线eGFR、药物治疗等因素。
- 向海燕刘晔陈莎莎李小伟杨静安玉乐伟波左科章海涛刘志红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
- 2003年ISN/RPS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中Ⅲ+Ⅴ型/Ⅳ+Ⅴ型的分析
- 2003年ISN/RPS狼疮性肾炎(LN)病理分型将1982年分型中的Vc和Vd更改为Ⅲ+Ⅳ型和Ⅳ+Ⅴ型,本研究旨在比较Ⅲ+Ⅴ型/Ⅳ+Ⅴ型临床、病理和预后与Ⅲ型/Ⅳ型及Ⅴ型的异同点。
- 侯金花杨静梁丹丹梁少姗章海涛刘正钊乐伟波周敏林胡伟新曾彩虹刘志红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