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
- 作品数:17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限食疗法在糖尿病预防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8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糖尿病的全球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公共健康造成重大的危害。其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目前已有的治疗方案均无法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限食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可以预防肥胖患者向糖尿病的转化,恢复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敏感性,对初发2型糖尿病有逆转作用,在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限食(热量限制)是在保证机体营养的状态下,限制每日摄取的总热量,只提供机体基本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从而达到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
- 杨雪陈煜韦晓陈国芳刘超
- 关键词: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热量限制
- 2型糖尿病缓解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测因素的研究
- 背景:糖尿病(DM)缓解是指患者停用降糖治疗后,血糖达标,并维持一段时间以上。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缓解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聚焦代谢手术及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缓解T2DM的研究居多,并且在缓解效果及缓解机制等方面取...
- 杨雪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文献计量学
- 综合护理对脑外科护理中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2024年
-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科患者并发症控制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实证基础。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6月间126例脑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均含63例患者。综合护理组实施涵盖基础护理、心理支持、康复训练及健康教育在内的多元化护理策略;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基线资料对比后,主要评估指标包括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护理满意程度及康复成效。结果 综合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综合护理组得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相较于对照组,综合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康复效果评分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外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升其生活质量与康复效率,并增进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展现出显著的临床应用潜力。
- 杨雪
- 关键词:综合护理脑外科并发症生活质量康复效果
- 热量限制治疗2型糖尿病的代谢组学研究及其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
- 研究一 热量限制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给予极低热量限制(VLCR)治疗前后一般糖脂代谢指标、安全指标以及血浆代谢组的变化,筛选出VLCR干预后引起糖尿病患者血浆代谢组变...
- 杨雪
- 关键词:热量限制代谢组学生物标记物棕榈酸SIRT1
- 文献传递
- 复方虎杖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理论机制探讨被引量:2
- 2018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现代医学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而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在此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本文就复方虎杖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的理论机制从中医药对本病的认识、组方结构与意义、中药药理等方面加以分析探讨,认为该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是建立在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之上,且与该方辨证用药的传统中医功效理论及所含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关。
- 杨雪范尧夫曹琳安振涛刘克冕刘超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极低热量限制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研究T2DM患者给予极低热量限制(VLCR)治疗前后血浆代谢物的变化,从代谢组学角度阐述短期VLCR改善T2DM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采集VLCR治疗前后10例T2DM患者的血浆代谢物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对治疗前后血浆代谢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PLS–DA法可成功区分T2DM患者VLCR前组与热量限制后组,采用OPLS–DA法发现了5个潜在的生物标记物,溶血磷脂酰胆碱(16:0)、溶血磷脂酰胆碱[18:2(9 z,12 z)]、溶血磷脂酰胆碱[20:4(7 z,8 z,11 z,14 z)]、戊酰肉碱、亮氨酸,并针对5个生物标记物对VLCR治疗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讨论。结论 T2DM患者VLCR治疗前后血浆代谢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LCR可调节T2DM患者体内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溶血磷脂酰胆碱(16:0)、溶血磷脂酰胆碱[18:2(9 z,12 z)]、溶血磷脂酰胆碱[(20:4(7 z,8 z,11,14 z)]、戊酰肉碱、亮氨酸有关。
- 杨雪杨婉薇徐金娣徐书杭陈国芳刘超
- 关键词:糖尿病热量限制代谢组学生物标记物
- 逆转2型糖尿病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6
- 2021年
- 传统观念认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一旦患病就无法治愈。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观念受到挑战,逆转糖尿病已曙光初现。2型糖尿病逆转的策略包括防患于未然、减重、强化降糖、代谢手术以及胰腺或胰岛移植五个方面。逆转的机制主要是恢复个人脂肪阈值、解除糖脂毒性或改善肠道激素和肠道菌群,使得去分化的胰岛素β细胞重新具备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达成2型糖尿病逆转的几率取决于年龄、性别、病程、血糖、体重等多种因素。针对适宜的人群,采取最有效的举措,是成功逆转2型糖尿病的关键。
- 杨雪陈国芳刘超
- 关键词:逆转减重糖尿病强化治疗
- 限食疗法与中医“脾主运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现今,由于人们饮食无节制,嗜食膏粱厚味、辛辣刺激之品,导致中焦"脾胃"失和,脾胃运化失司,湿热、痰饮内生,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限食(热量限制)是在保证机体营养的状态下,减少每日摄取的热量,从而减少脾胃负担,健运脾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肥胖、2型糖尿病等脂质代谢紊乱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从"脾主运化"角度对限食疗法的中医机制进行探讨。
- 杨雪陈国芳刘超
- 关键词:热量限制脾主运化代谢性疾病
- 缓解1型糖尿病新策略:以调节性T细胞为干预靶点
- 2023年
-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T细胞介导的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依赖胰岛素治疗,移植疗法可有效恢复胰岛功能,但存在术后排异等问题。近来的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在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移植治疗后的免疫稳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调节性T细胞为干预靶点的疗法可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在1型糖尿病中减轻(消除)自身免疫,以延缓疾病进展或逆转疾病进程;应用于1型糖尿病移植治疗后,则可缓解乃至消除术后的排异反应。该策略为1型糖尿病的治疗及缓解开辟了新的思路。
- 杨雪陈煜陈国芳刘超
- 关键词:1型糖尿病调节性T细胞逆转
-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对胰岛β细胞的调控作用
- 2023年
-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A)是调节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的负反馈运转机制。胰岛β细胞是胰岛细胞中的一种,其功能受损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关键机制。研究表明,HPTA在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胰岛β细胞发育、成熟和衰老,不同浓度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能调控β细胞的增殖、凋亡,并影响其分泌功能。促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上调葡萄糖转运蛋白2的表达直接影响β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并可与β细胞上的促甲状腺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基因表达的作用,能促进β细胞增殖和减少凋亡。探究HPTA对胰岛β细胞的调控作用,有望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何志伟黄文彬杨雪陈煜刘超
- 关键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胰岛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