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轶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代谢因素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相关性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代谢相关因素与结直肠息肉(CRP)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CR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就诊且首次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675例,根据内镜下有无CRP分为CRP组380例、非结直肠息肉(NCRP)组295例。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之间一般特征资料、代谢相关疾病、代谢相关临床指标间的差异,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确定CR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该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长期吸烟、长期饮酒、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实验室指标(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在CRP组与NCRP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76,P=0.001;χ^(2)=55.927,P<0.001;χ^(2)=13.732,P<0.001;χ^(2)=28.283,P<0.001;χ^(2)=36.936,P<0.001;χ^(2)=7.882,P=0.005;χ^(2)=25.818,P<0.001;χ^(2)=42.334,P<0.001;χ^(2)=17.750,P<0.001;χ^(2)=34.806,P<0.001;χ^(2)=36.732,P<0.001;χ^(2)=36.111,P<0.001;χ^(2)=16.254,P<0.001;Z=2.917,P=0.004;Z=4.508,P<0.001;t=3.771,P<0.001;Z=1.993,P=0.046;Z=2.993,P=0.003;t=4.886,P<0.001;t=4.501,P<0.001;Z=4.376,P<0.001;Z=5.868,P<0.001;Z=4.099,P<0.001;t=2.921,P=0.004)。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684,95%CI:1.200~6.001,P=0.016)、男性(OR=1.895,95%CI:1.291~2.782,P=0.001)、长期吸烟(OR=1.585,95%CI:1.039~2.418,P=0.033)、长期饮酒(OR=1.937,95%CI:1.303~2.880,P=0.001)、恶性肿瘤家族史(OR=1.585,95%CI:1.072~2.334,P=0.021)、糖尿病(OR=1.963,95%CI:1.243~3.102,P=0.004)、高尿酸血症(OR=2.297,95%CI:1.424~3.706,P=0.001),血脂异常(OR=1.809,95%CI:1.249~2.620,P=0.002)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独立�
- 陈杰赵倩茹董玲李冰赵向娅杨轶杨胜楠田蕊李晓丽
-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代谢
- 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内在能力下降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内在能力(intrinsic capacity,IC)下降的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血液学指标及临床资料,探讨IC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332例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均于入院次日评估IC评分,并依据IC评分分为IC下降组(IC评分≥1分)196例和IC正常组(IC评分0分)136例,比较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指标。以年龄为协变量,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121对患者。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对2组行衰弱/衰弱前期、失能、谵妄、疼痛、吞咽困难等老年综合征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IC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1)332例患者中IC下降196例,IC下降率为59.0%。(2)倾向性评分匹配前,IC下降组年龄[83(78,87)岁]大于IC正常组[79(76,83)岁](U=8220.000,P<0.001),白蛋白[(40.68±4.74)g/L]水平低于IC正常组[(43.93±2.41)g/L](t=8.095,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2±0.96)mmol/L]、总胆固醇[(4.06±1.08)mmol/L]、C反应蛋白[1.99(1.15,3.61)mg/L]、D-二聚体[0.25(0.14,0.39)mg/L]水平均高于IC正常组[(2.22±0.38)mmol/L、(3.86±0.55)mmol/L、0.93(0.77,1.57)mg/L、0.23(0.19,0.41)mg/L](P<0.05),男性比率、体质量指数、白细胞计数及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IC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倾向性评分匹配后,IC下降组体质量指数[(23.94±3.75)kg/m^(2)]低于IC正常组[(24.88±3.23)kg/m^(2)](t=2.077,P=0.039),恶性肿瘤、痴呆比率(26.4%、10.7%)均高于IC正常组(15.7%、0)(χ^(2)=4.199,P=0.040;χ^(2)=13.738,P<0.001),男性、独居及胃肠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脑梗死、肝病比率,年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与IC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下降组衰弱/衰弱前期(71.9%)、失能(43.8%)、疼痛(49.6%)、�
- 张冉郭静王倩李冰赵向娅杨轶董玲李淑莹田蕊
-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年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miR-29a的表达及预测肾损害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miRNA-29a(miR-29a)表达变化情况及其预测肾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9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另选取76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miR-29a表达,另检测肾功能相关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肌酐比值(UACR)]。对比对照组、糖尿病组外周血miR-29a表达及肾功能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糖尿病组外周血miR-29a表达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糖尿病组患者随访6~24个月,统计肾损害发生率,绘制ROC曲线,分析外周血miR-29a对肾损害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外周血miR-29a表达水平、Scr、BUN、UA、CysC、UmAlb及UACR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外周血miR-29a表达与Scr、BUN、UA、CysC、UmAlb、UACR均呈正相关性(r为0.721~0.821,P<0.05)。根据ROC曲线,外周血miR-29a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损害的最佳截断值为1.6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19%、72.97%,曲线下面积为0.741(95%CI 0.641~0.82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外周血miR-29a相对表达量>1.66均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损害的危险因素(HR=2.375、2.779、4.302,95%CI 1.431~4.096、1.754~4.585、3.145~6.952,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miR-29a表达升高,与肾损害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作为预测肾损害的辅助指标。
- 赵向娅李晓丽杨轶杨胜楠田蕊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损害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顺铂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分别联合奥沙利铂和顺铂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OD组(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和PD组(多西他赛+顺铂)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36.6%和33.3%。两组的总有效率和疾病进展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外周神经毒性?PD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高于OD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外周神经毒性方面,OD组发生率虽明显高于P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PD方案相当,不良反应较轻,治疗耐受性好。
- 杨轶王玉萍刘俊才王丽萍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多西他赛奥沙利铂
-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可溶性表氧化物水解酶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可溶性表氧化物水解酶(sEH)在小鼠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及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将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sEH抑制剂组、尿蛋白组及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给予任何干预处理;sEH抑制剂组细胞给予1μmol·L^(-1)sEH抑制剂;尿蛋白组细胞给予10 g·L^(-1)尿蛋白;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细胞给予10 g·L^(-1)尿蛋白和1μmol·L^(-1)sEH抑制剂;各组细胞均培养24 h。将RAW264.7细胞分为A、B、C、D组及干扰素-γ(IFN-γ)阳性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4阳性对照组。A、B、C、D组细胞分别加入正常对照组、sEH抑制剂组、尿蛋白组、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培养24 h的HK-2细胞培养基孵育24 h;IFN-γ阳性对照组和IL-4阳性对照组细胞分别加入M1型巨噬细胞诱导剂IFN-γ及M2型巨噬细胞诱导剂IL-4。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K-2细胞中sEH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K-2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6、集落刺激因子-1(CS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及RAW264.7细胞中诱导型氮氧化物合酶(iNOS)、IL-6、精氨酸酶-1(Arg^(-1))及IL-10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HK-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ET)和14,15-脱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DHET)水平,计算14,15-EET/14,15-DHET比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和sEH抑制剂组HK-2细胞中sEH蛋白表达及MCP-1、IL-6、CSF-1、TNF-αmRNA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14,15-EET/14,15-DHE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蛋白尿组HK-2细胞中sEH蛋白及MCP-1、IL-6、CSF-1、TNF-α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14,15-EET/14,15-DHET显著降低(P<0.05)。与尿蛋白组比较,sEH抑制剂联合尿蛋白组HK-2细胞中MCP-1、IL-6、CSF-1及TNF-α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培养上
- 王倩赵向娅赵倩茹杨轶杨胜楠李冰李馨田蕊
-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
- 改善高龄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下尿路症状对肾功能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改善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患者,肾功能正常或慢性肾脏病(CKD)3a期,接受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药物治疗,完成6个月门诊随访的中重度BPH/LUTS患者129例,年龄80~97(84.3±3.5)岁。根据是否患高血压和CKD3a期,进一步分为血压正常组(51例)和高血压组(78例)、肾功能正常组(77例)和CKD3a期组(52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前列腺体积(PV)、残余尿量(PVR)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指标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高龄老年BPH/LUTS患者肾功能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1、3、6个月后,高龄BPH/LUTS患者下尿路症状得到改善,IPSS评分、PVR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6个月后PV、血肌酐及eGFR无变化(均P>0.05);但进一步分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组和CKD3a期组患者治疗前血肌酐增加,CKD3a期组治疗前eGFR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高血压组患者血肌酐及eGFR在治疗3个月后改善,CKD3a期组患者治疗1个月即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压正常组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肌酐及eGFR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β=2.06,P<0.05)及CKD3a期(β=17.16,P<0.01)是影响治疗前后肌酐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β=-2.27,P<0.01)、CKD3a期(β=-11.93,P<0.01)、治疗前PV(β=-0.11,P<0.05)是治疗前后eGFR变化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合并高血压或CKD3a期的高龄患者中,改善中重度BPH/LUTS可改善其肾功能。
- 王倩张斌杨胜楠赵向娅杨轶董玲李淑莹田蕊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肾功能不全
- 老年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肌少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患者肌少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住院的CKD 3~4期≥60岁患者,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肌肉力量、躯体功能、四肢骨骼肌量指数(appendicular muscle mass index,ASMI)。根据肌少症诊断标准,患者被分为非肌少症CKD组和肌少症CK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KD 3~4期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62例CKD 3~4期患者,中位年龄75(69,82)岁,男性89例(54.9%),肌少症40例,肌少症患病率为24.7%(95%CI 18.1%~31.3%)。与非肌少症CKD组相比,肌少症CKD组患者年龄、患痴呆比例、胱抑素C、尿素氮、C反应蛋白及尿蛋白/肌酐比值较高(均P<0.05),体重指数、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清白蛋白、规律运动及服用α酮酸患者比例均较低(均P<0.05),同时握力、步速、简易体能测量表评分、ASMI均较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eGFR(OR=0.824,95%CI 0.687~0.987,P=0.036)、低体重指数(OR=0.463,95%CI 0.304~0.704,P<0.001)、低血清白蛋白(OR=0.459,95%CI 0.263~0.802,P=0.006)及高C反应蛋白(OR=2.754,95%CI 1.708~4.439,P<0.001)是CK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CKD 3~4期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较高,低eGFR、低体重指数、低血清白蛋白及高C反应蛋白是CKD 3~4期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倩郭静李冰董玲赵向娅杨轶杨胜楠李淑莹田蕊
- 关键词: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