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溥 作品数:24 被引量:166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更多>>
遗迹化石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46 1999年 遗迹化石(或生物成因沉积构造)是原产地环境条件的指示者,是原地埋藏的遗迹群落,因此几十年前即用来研究古环境和古地理。本文从4个方面讨论了利用遗迹化石群落来解释古代环境和古地理条件:①陆相和海相遗迹化石群落的区别;②海陆过渡带环境的遗迹化石群落和海岸线的识别;③遗迹相的古环境和古地理应用,且讨论了Skolithos(石针迹)、Cruziana(克鲁斯迹)、Zoophycos(动藻迹)和Nereites(类砂蚕迹)四个遗迹相研究的新进展;④利用遗迹化石群落对一些地质事件的解释,包括一些沉积事件的解释以及判断缺氧和贫氧环境。 杨式溥关键词:遗迹化石 古环境 古地理 遗迹相 地质事件 新疆柯坪巴立克立克组腕足动物群 被引量:3 1993年 报道和首次描述巴立克立克组腕足动物共30属39种,其中1新属7新种.该动物群具有石炭、二叠系过渡的性质,时代属于阿舍尔末期至萨克马尔最初期.Choristites qiudaisaiensis-Costifrina indicus 带分为 Postamartinia granulipwa-Rugivestis kutorgae 上亚带和 Costiferina punilus-Meckella hemiplicata 下亚带.下亚带属于阿舍尔末期,上亚带属于萨克马尔最初期,石炭、二叠乐界线置于下、下亚带之间,该动物群生物地理区系属古地中海大区,次级区系特征不明显,具混合性质。 王成文 杨式溥关键词:化石 石炭纪 腕足动物群 我国浊流沉积复理石相的遗迹化石及其古生态和古环境 浊流沉积学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三大地质理论(板块学说,卤水成矿学说和浊流沉积学)之一。研究浊流沉积对矿产资源的形成条件,沉积学和大地构造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浊流沉积的复理石研究日益受到我国地质界的重视。我国... 杨式溥关键词:浊流沉积 分异度 粉砂岩 三叠系 文献传递 根据遗迹化石确定台北凹陷中侏罗世湖岸带 被引量:6 2000年 遗迹化石组合特征对确定湖盆岸带具有重要价值。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发现丰富的动、植物遗迹化石群落,通过对遗迹化石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台北凹陷中侏罗世湖岸带的变化为:西山窑组沉积中、晚期,南带(靠近觉罗塔格山一侧)的湖岸带西起胜金台、东到连木沁以北,北带(靠近博格达山一侧)的湖岸带基本在柯7井和柯6井偏北;三间房组沉积期,南带的湖岸带西起股金口胜101井,连木沁剖面正处于东侧岸带,北带湖岸带与西山窑组沉积期基本相同;七克台组沉积期湖水面积最大,南带湖岸带西起胜101井以南、东达连木沁以南,北带湖岸带继续北移。总体来看,从早到晚,湖水面积不断扩大,湖岸带后移,丘陵油田大多数井处于相对较深的浅湖区。图1参3(邹冬平摘) 张建平 吴因业 杨式溥 薛叔浩关键词:遗迹化石 侏罗世 台北凹陷 环境特征 南极利文斯顿岛晚三叠世复理石相遗迹化石 被引量:7 2001年 南极利文斯顿岛赫德半岛中的迈尔斯陡崖组主要是浅变质的石英长石杂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等组成的复理石 ,厚度可能超过 30 0 0m ,形成于浊积扇的上扇和下扇部分 ,时代可能为晚三叠世。在复理石相岩石中发育一套深水的遗迹化石 ,共有 15个遗迹属、16个遗迹种 ,其中有 10个可以鉴定到遗迹种、两个比较种 ,4个只鉴定到遗迹属 ,未鉴定到遗迹种 ;建立 1个新遗迹属及新遗迹种 ,除新遗迹属种外 ,其余 14个遗迹属 ,15个遗迹种都曾经在深海复理石相浊积岩内发现过 ,其中Belorhaphe,Glockerichnus,Lophoctenium ,Rhabdo glyphus,Paleodictyon ,Sublorenzinia ,Spirophycus,Strobilorhaphe,Tuberculichnus,Cochlichnus等 ,属于浊流前产生在复理石相泥岩内的高度分异的雕画迹 (Graphoglyptida) ,它们产于泥岩却保存为上覆砂岩底面的铸型凸起。另外Fucusopsis和Neonereites却产生在砂岩内代表浊流后形成的沉积后遗迹组合。文内还描述 3种浊流常见的无机构造 。 杨式溥 邓希光 郑祥身 刘小汉关键词:遗迹化石 晚三叠世 西藏申扎和改则地区早石炭世地层及腕足类研究 被引量:8 1991年 西藏申扎和改则地区早石炭世地层发育,腕足类及珊瑚类化石丰富。腕足类化石计有34属45种,共建立3个组合;申扎大塘阶下部巴日阿郎寨组Ovatia-Unispirifer组合;大塘阶上部永珠组Balakhonia-Productus组合;改则大塘阶上部Latiproductus-Striatifera组合。本文系统讨论了各腕足类组合的时代及与国内外同期地层的对比,将西藏境内早石炭世的沉积物及生物群划分为3个类型。根据生物群及沉积物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笔者认为在早石炭世时,班公湖至怒江断裂南北生物群及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差异,即南部申扎和珠峰地区生物群及沉积物特征与冈瓦纳大陆相似,而北部改则地区与扬子地台的生物群及沉积物特征相同,其间可能有宽阔的海域隔离。 姜建军 杨式溥 范影年关键词:腕足动物 早石炭世 地层 藏南萨噶—江孜地区中生代遗迹化石及其行为习性分析 被引量:5 2003年 文中描述的遗迹化石是河北区调队 1 2 5万萨噶幅 (2 0 0 1年 )和中国地质大学 1 2 5万江孜幅、亚东幅 (2 0 0 2年 )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分别采集的。遗迹化石的产地和层位是 :萨噶和吉隆附近的上白垩统 ,冈底斯弧前盆地日喀则群昂仁组复理石(化石点 1 ) ,和康马地区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带上三叠统涅如组 ,下、中侏罗统田巴群 ,下白垩统加不拉组和上白垩统宗卓组复理石 (化石点 2 ) ,少量标本产自北喜马拉雅南带岗巴—定日上白垩统岗巴村口组 (化石点 3)。文内共计描述上述地区中生代遗迹化石 1 2个遗迹属 ,1 4个遗迹种 (包含 4个未定遗迹种 ) ,其中多数 (5个遗迹属 ,7个遗迹种 )为首次在中国被发现和描述 (包含有两个新遗迹种 )。文中详细研究了各遗迹属的行为习性特征 ,其中多数 (有 9个遗迹属 )过去经常产于世界各地中、新生代深海复理石内。根据不同的埋藏和保存环境它们又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浊流形成后形成的遗迹 ,它们都是深海食沉积物动物的觅食迹 (fodinichnia)和游动的牧食迹 (pascichnia)如 :Gyrophyl lites,Phymatoderma,Helminthoida和Phycosiphon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都具有主动回填构造 (activebackfill) ;另一类为浊流形成前形成的雕画迹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生活时期形成复杂的多孔的水? 杨式溥 徐兴永关键词:中生代 遗迹化石 行为习性 浊积岩 地质资料 准噶尔盆地石钱滩腕足动物群中凉水分子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6 1998年 笔者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石钱滩腕足动物群中,识别出凉水型腕足动物:Praehor-ridonia, Pseudosyrinx, Orulgania, Spiriferinaella四属,建立Praehorridonia qitaiensis Wang et Yang(sp. nov.)Spiriferinaella mirabilis Wang et Yang(sp. nov.)两个新种。石钱滩腕足动物群具凉水-暖水混生动物群性质,古生物地理区划归北极大区为宜。晚石炭世早期准噶尔盆地可能已经成为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一部分。 王成文 杨式溥关键词:准噶尔盆地 腕足动物群 石炭世 近二十年来中国遗迹学研究的新进展 我国一些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早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中国的遗迹化石进行研究,如杨钟健(1929,1943)对脊椎动物足迹化石研究,尹赞勋(1932),熊永先(1944)对无脊椎动物三叶虫的潜穴Cruziana... 杨式溥文献传递 贵州水城滥坝纳缪尔期牙形石带及平台分子的种系演化 <正>“纳缪尔(Namurian)”期地层遍布世界各地,其中的古生物门类繁多,许多门类在此期间完成了演化上的飞跃。该地层还涉及到石炭系下统与上统的划分,所以对这段地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牙形石的发现,使这一研究日趋深... 杨式溥 田树刚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