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括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TRMM订正数据的横断山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34
- 2015年
- 鉴于高时空变异地区降水观测的需求,论文提出了基于ISODATA动态聚类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区逐月回归的TRMM数据订正方法,并以横断山区为例,利用地基台站降水数据对1998—2012年的TRMM 3B43 V7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探讨了过去15 a横断山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RMM 3B43 V7数据在横断山区的总体精度较高,单站精度较低。订正后的TRMM 3B43数据,与实测值偏差大为减少,降水相对偏差大于10%的站点由原始数据的16个(42.1%)减少为7个(18.4%),有81.6%的站点年降水量相对偏差小于10%,且相对偏差大于等于20%的站点仅3个,能够基本满足横断山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的精度需要,有效地弥补了有限站点观测的不足。研究区内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与东亚季风在该区域的走向一致;1998—2012年横断山区的降水量主要呈减少趋势,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以及中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减少趋势最为突出,秋季次之,冬春变化趋势不明显。横断山区大部分区域的降水量与东亚夏季风指数正相关,与东亚冬季风指数负相关;最近15 a,研究区东亚季风指数持续变小,恰好与研究结果中的降水减少趋势一致。
- 张涛张涛何元庆李宝林何元庆杜建括
- 关键词:降水TRMM卫星
- 丽江-玉龙雪山不同区域大气降水化学特征被引量:5
- 2012年
- 2008─2009年在丽江-玉龙雪山地区的丽江市区、玉龙雪山冰川公园索道下部站(索道地区)和白水1号冰川区(冰川区)3个采样点采集了113个降水样品,对其pH、电导率和主要离子(Cl-、SO42-、NO3-、Ca2+、Mg2+、Na+、K+和NH4+)质量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实测pH均高于5.6.3个采样点ρ(总离子)平均值为丽江市区>索道地区>冰川区,其中ρ(SO4 2-)和ρ(Ca2+)均最高.丽江市区季风前后各离子质量浓度变化显著,其中海盐离子质量浓度〔ρ(Na+)和ρ(Cl-)〕从季风前期到季风期变化不大,在季风后期增加;ρ(NO3-)、ρ(SO42-)、ρ(NH4+)、ρ(Ca2+)、ρ(K+)和ρ(Mg2+)在季风前期显著高于季风期和季风后期.采用相关分析和主因子分析法对降水中离子来源进行研究,表明SO42-、NO3-和NH4+主要来自局地人类活动的贡献,Na+、K+和Cl-是海洋源贡献,Ca2+和Mg2+主要来源于地表粉尘.
- 王春凤何元庆张宁宁李宗省杜建括牛刚
- 关键词:化学特征
- 横断山区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异被引量:13
- 2012年
- 以1992~2010年横断山区16个观测站土壤相对湿度资料为基础,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土壤相对湿度季节分异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横断山区年土壤相对湿度自1992年以来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51%/a;横断山区土壤相对湿度表现为西南和东北部较高,东南和西北部较低,中部土壤相对湿度增加趋势强于边缘,深层土壤的相对湿度整体大于浅层土壤。春、夏季土壤相对湿度增加趋势比秋、冬季明显。
- 朱国锋蒲焘何元庆张涛张涛杜建括辛惠娟
- 关键词: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异
- 天山破城子冰期的冰进及ESR年代学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破城子冰期是天山地区第四纪冰期划分中最具代表性的冰期之一,其沉积地形为形态较清晰的多列终碛垅组成,呈扇形展布在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托木尔峰东南坡的木扎尔特河河口与山麓带.冰碛地形记录了复杂的冰川进退史,包含着丰富的古环境变化信息,对它们进行研究有助于恢复这次冰期的冰川演化史与重建该地区的古环境.应用ESR测年技术,选用石英颗粒中对光照与研磨作用都较敏感的Ge心作为测年信号,对该处出露完整的沉积剖面Ⅰ层的冰川沉积、数列终碛垅与冰水沉积进行定年,获得3组年代分别为13.6~25.3,39.5~40.4与64.2~71.7ka.结合地貌地层学原理与其它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出:破城子多列终碛垅形成于末次冰期,在末次冰川作用过程中该处存在至少3次大的冰进,可分别对应于MIS2,MIS3b与MIS4.MIS2与MIS3b时的冰川为复合山谷冰川,MIS4时的冰川为山麓冰川.三次冰进规模最大时的冰川长度分别约为94,95与99km.
- 赵井东刘时银王杰宋友桂杜建括
- 关键词:ESR测年
- 玉龙雪山东坡气温和降水梯度年内变化特征被引量:13
- 2012年
- 依据玉龙雪山东坡4个不同海拔高度处自动气象站观测的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气温和降水梯度的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海拔区间温度梯度月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海拔2400~3046m之间温度梯度绝对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1.01℃/100m)和12月(0.39℃/100m),两者相差0.62℃/100m;海拔3046~4300m之间温度梯度绝对值的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0.60℃/100m)和1月(0.32℃/100m),两者相差0.28℃/100m;在4300~4800m之间,月温度梯度绝对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月(0.80℃/100m)和8月(0.46℃/100m),两者相差0.32℃/100m.另外,玉龙雪山东坡海拔2400、3046、4300和4800m处的2009年5月到10月的降水总量依次为788.40、1884.30、735.30和1680.70mm;该区雨季降水量(5-10月)随海拔变化存在两个峰值带,第一大降水带在海拔2800~3200m左右,养育了森林植被,第二大降水带在海拔4800~5000m左右,养育了冰川.同时,月降水梯度随海拔升高呈现出"正-负-正"的变化形式.
- 辛惠娟何元庆李宗省王世金杜建括王春凤蒲焘张蔚
- 关键词:玉龙雪山冰川气候变化环境工程
- 青藏高原东南缘丽江玉龙雪山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冰川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3年
- 通过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丽江玉龙雪山地区气候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进退与该地区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51—2011年丽江气温、降水变化倾向分别为0.15℃/10 a和9.0 mm/10 a;年气温在1998年前后存在显著突变,年降水量突变不明显;干季气温与年气温主要表现为10~15 a的周期,湿季降水与年降水存在1个准10 a的变化周期。②1998年之前白水1号冰川末端进退受气温与降水共同控制,1998年之后则主要受控于气温;冷季缩短、气温增加是玉龙雪山东坡不同海拔高度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其中冰川区增温值最大在2.2~2.5℃之间,冰川加速消融。
- 辛惠娟何元庆张涛牛贺文杜建括
- 关键词:玉龙雪山气候变化
- 玉龙雪山积雪中粉尘微粒的沉积特征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分析在玉龙雪山冰川区采集的雪坑样品和部分表层雪样品,对冰川积雪中的大气粉尘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玉龙雪山积雪中粒径介于0.57
- 牛贺文何元庆辛慧娟杜建括蒲焘张涛常丽
- 关键词:积雪粉尘微粒
- 基于遥感与实测的玉龙雪山冰川变化
- 冰川变化是气候变化的直接产物并对气候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响应。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海洋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加敏感与直接。本文根据遥感图像、DEM和冰川编目等数据资料,选择我国海洋型冰川的代表性区域—玉龙雪山,应用计算机...
- 杜建括
- 关键词:玉龙雪山冰川变化地理信息系统
- 文献传递
- 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运动速度测量与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采用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2011年6~9月的高精度GPS实测数据,对白水1号冰川的运动速度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与其他数条典型冰川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北半球典型大陆性冰川相比,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运动速度明显偏快,介于2.34~4.74 m/月之间,是同规模大陆性冰川的月运动速度的6~10倍,有独特的海洋性冰川运动特征。与藏东南同一类型的帕隆94冰川相比,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运动速度约为其一半,这说明海洋性冰川的运动速度与规模成正比。同时,白水1号冰川末端平均海拔为4 381 m,近10年几乎保持了相同的退缩速度,说明在当今气候变化背景下,白水1号冰川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相同。
- 刘力井哲帆杜建括
- 关键词:玉龙雪山
- 玉龙雪山现代季风温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6
- 2013年
- 以玉龙雪山冰川区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观测数据及遥感数据,分析玉龙雪山现代季风温冰川的响应过程,探讨冰川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玉龙雪山地区冰川持续退缩明显;近年来白水1号冰川冰裂隙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冰川退缩速度不断加快;冰川冰体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冰川消融加快;2004和2009年在玉龙雪山东坡发生的崩塌事件,是冰川消融加剧,冰体温度上升的直接反应;气候变暖是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 杜建括辛惠娟何元庆牛贺文蒲焘曹伟宏张涛
- 关键词:玉龙雪山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