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长青

作品数:16 被引量:115H指数:8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马铃薯
  • 5篇杂种
  • 5篇种间
  • 4篇苏丹草
  • 4篇马铃薯品种
  • 3篇脱毒
  • 3篇脱毒苗
  • 3篇种间杂种
  • 3篇种间杂种F1
  • 3篇胁迫
  • 3篇马铃薯脱毒
  • 3篇马铃薯脱毒苗
  • 3篇间杂种
  • 2篇选育
  • 2篇杂交
  • 2篇杂种F1
  • 2篇生长发育
  • 2篇农艺
  • 2篇农艺特性
  • 2篇株系

机构

  • 16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赤峰天泽生物...

作者

  • 16篇李长青
  • 11篇于卓
  • 10篇蒙美莲
  • 8篇马艳红
  • 6篇张自强
  • 6篇周亚星
  • 5篇甘霖
  • 5篇李小雷
  • 5篇李晓宇
  • 4篇孙晓光
  • 4篇王晓东
  • 4篇于肖夏
  • 3篇刘宇杰
  • 1篇刘志华
  • 1篇纪明妹
  • 1篇刘思泱
  • 1篇李造哲
  • 1篇樊明寿
  • 1篇李亚平

传媒

  • 3篇中国草地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 1篇2011中国...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铃薯高产优质抗病优良株系的选育及SSR分析
为培育抗黑痣病、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本试验以国外引进品种大西洋为母本,分别以抗黑痣病强的陇薯6号和陇薯7号为父本,以抗黑痣病强的底西瑞为母本,黑美人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成功地获得大西洋×陇薯6号、大西洋×陇薯7号和...
李长青
关键词:SSR鉴定农艺特性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马铃薯杂种F_1无性株系的ISSR鉴定被引量:7
2013年
为给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提供可靠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2个马铃薯杂交组合‘J07-4’ב陇薯6号’和‘J07-6’ב陇薯6号’杂交种F1无性繁殖株系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从15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适于‘J07-4’ב陇薯6号’杂种F15个无性株系鉴定的3个ISSR引物AF18550、AW75511和AW20617及‘J07-6’ב陇薯6号’杂种F17个无性株系鉴定的2个ISSR引物AW20607和AF18549;以子代中含有父本特征带为主要依据,鉴定出杂种F1共12个无性繁殖株系均为真实的杂交种,并建立了杂种F1不同无性株系间的ISSR指纹图。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用于马铃薯杂种F1无性株系鉴定是可行的。
甘霖于肖夏鞠天华于卓蒙美莲张自强李长青
关键词:马铃薯杂种F1ISSR鉴定
散穗高粱与四种苏丹草杂种F_1代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为明确散穗高粱与四种苏丹草种间杂种F1代的育性状况、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育种潜力,用定株观测、花粉粒染色、染色体制片镜检等方法对杂种F1代的生长发育特性、染色体构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杂交组合F1代植株生长势很强,生长速度和平均株高(365~395cm)均明显超过双亲;生育期131~138d,为中晚熟型;穗型均呈双亲中间型,穗子较大,每穗小穗数及其密度均超过其父本;F1单株平均分蘖数6.27~6.50个,继承了父本苏丹草分蘖能力强的特性;开花期主茎的糖锤度值为6.26%~6.53%,继承了母本散穗高粱含糖量较高的特性。F1代花粉可育率均在98%以上,自然结实率变幅73.66%~75.89%,不存在育性问题;杂种F1代PMCMⅠ染色体构型为2n=2x=20(10Ⅱ),配对行为规则,但环状二价体频率(4.275~4.965)明显低于其亲本(7.134~8.014)。
周亚星于卓马艳红李造哲李晓宇李长青李小雷
关键词:苏丹草种间杂种F1生育细胞遗传学
36个马铃薯品种的SSR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为明确36个马铃薯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多态性进行了分析。试验从9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宜于36个马铃薯品种基因组DNA扩增的引物10对,PCR扩增获得301个SSR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1.1%。引物STACCA3和SSR111扩增的SSR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可作为36个马铃薯品种间鉴别的分子依据。36个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距离(GD)变幅为0.33~0.85,平均为0.54,其中,大于GD平均值的品种有20个,占供试品种的55.56%。以GD值0.57为基准,将36个马铃薯品种划分成7类,从DNA分子水平揭示出各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张自强于肖夏鞠天华马艳红于卓蒙美莲李长青
关键词:马铃薯SSR分析
几种披碱草种间杂种F1遗传特性及冰草分子图谱构建
披碱草属和冰草属均为禾本科小麦族多年生植物,它们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等特性,是禾草及麦类作物品种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这两个属的多数种既是优良的人工栽培饲草,又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为创造能结合双亲优良特性的禾...
李小雷于卓马艳红周亚星李晓宇李长青刘宇杰
关键词:披碱草冰草种间杂种农艺特性分子遗传图谱
文献传递
马铃薯ISSR体系优化及其品种间遗传差异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为建立适于马铃薯ISSR-PCR反应体系,并了解克新1号、费乌瑞它、底西芮、大西洋、陇薯3号、青薯168、黑美人7个马铃薯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性,本试验利用梯度试验法对ISSR扩增结果影响较大的引物浓度、dNTP的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4个因子进行了摸索和优化,并利用筛选出的适宜引物对供试的马铃薯品种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最适ISSR-PCR反应条件为Mg2+2.0mmol/L、dNTP 0.2mmol/L、Taq 0.04U和引物0.4μM;利用8个ISSR适宜引物共扩增出319个条带,DNA片段长度为200bp^2 000bp,其中多态性条带306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高达95.92%;以GD值0.51为基准,7个材料分为3类:大西洋、底西芮、青薯168、克新1号和费乌瑞它5个品种为一类,品种陇薯3号和黑美人各单独为一类。
张自强刘宇杰于卓蒙美莲樊明寿周亚星甘霖李长青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ISSR
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的ISSR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为了解彩色马铃薯黑美人、拉塞特-01、底西芮、青薯168、水洗红、涩皮红6个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性,对彩色马铃薯种质鉴定及杂交选育提供依据,试验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ISSR适宜引物共扩增出151个条带,其DNA片段长度多为250~2000bp,其中多态性条带136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8.2%。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距离(GD)为0.4388~0.6444,平均为0.5394。以GD值0.55为基准,6个材料聚为3类:第一类为底西芮、青薯168和涩皮红,第二类为拉塞特-01和黑美人,水洗红单独聚为一类,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刘思泱于卓蒙美莲马艳红刘宇杰甘霖张自强李长青
关键词:彩色马铃薯ISSR分析
高粱11A与3种苏丹草杂交新品系的AFLP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高丹草新品系11A-黑壳苏丹草、11A-白壳苏丹草、11A-棕壳苏丹草、11A-黑壳苏丹草晚熟型与对照品种蒙农青饲1号、蒙农青饲2号、蒙农3号及乐食高丹草的遗传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24对适宜引物共扩增出3986个AFLP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46个,多态性位点比率高达88.96%;各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GD)变动在0.6905~0.8089之间,以GD值0.74为基准,8个材料聚为3类,第一类为蒙农青饲1号、蒙农青饲2号、蒙农3号、11A-黑壳苏丹草、11A-白壳苏丹草、11A-黑壳苏丹草晚熟型;第二类为乐食;第三类为11A-棕壳苏丹草。
李长青于卓马艳红李小雷周亚星李晓宇
关键词:苏丹草新品系AFLP分析
混合盐胁迫下马铃薯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被引量:8
2009年
以紫花白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NaCl和Na2SO4两种混合盐胁迫下马铃薯脱毒苗叶片中几种渗透性物质含量的变化。NaCl和Na2SO4分别按2:1,1:1和1:2摩尔比例混合,每一种比例下设7个盐浓度梯度,即0%、0.15%、0.30%、0.45%、0.60%、0.75%及0.90%。混合盐胁迫下,马铃薯叶片脯氨酸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则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盐浓度对马铃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影响极显著;盐组合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极显著,但对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影响不显著;盐浓度和盐组合交互作用对马铃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影响不显著。
孙晓光何青云李长青蒙美莲王晓东
关键词:马铃薯胁迫渗透调节物质
散穗高粱与苏丹草杂种的ISSR分析被引量:22
2009年
为明确散穗高粱(Sorghum bicolor(L.)与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棕壳苏丹草、红壳苏丹草4个种间杂种F1在DNA分子水平上的差异程度,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散穂高粱与4种苏丹草(S.sudanense(Piper)Stapf)杂种F1及其亲本间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ISSR适宜引物共扩增出451条带,其DNA片段长度为200~2000 bp,多态性条带416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2.2%;9个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GD)变幅为0.1818~0.7838,平均为0.6892;散穗高粱与红壳苏丹草GD值较大,而与白壳苏丹草GD值较小;以GD值0.44为基准,9个材料聚为3类:第一类为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第二类为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F1,第三类为红壳苏丹草。
周亚星于卓马艳红李晓宇李长青李小雷纪明妹
关键词:苏丹草种间杂种F1ISSR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