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相博

作品数:139 被引量:1,422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7篇天文地球
  • 5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7篇盆地
  • 67篇鄂尔多斯盆地
  • 40篇延长组
  • 30篇油气
  • 23篇三叠
  • 21篇勘探
  • 20篇鄂尔多斯盆地...
  • 17篇碎屑
  • 16篇砂质
  • 15篇砂质碎屑流
  • 15篇碎屑流
  • 14篇地质
  • 12篇三叠统
  • 11篇源岩
  • 11篇深水
  • 11篇烃源
  • 11篇烃源岩
  • 10篇油气勘探
  • 10篇上三叠统
  • 9篇深水沉积

机构

  • 117篇中国石油天然...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兰...
  • 8篇中国石油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河南理工大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长江大学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低渗透油气田...
  • 3篇中国科学院西...
  • 2篇甘肃省地质调...
  • 2篇石油天然气总...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37篇李相博
  • 44篇刘化清
  • 35篇完颜容
  • 32篇廖建波
  • 28篇黄军平
  • 20篇王菁
  • 19篇孟自芳
  • 17篇李斌
  • 17篇魏立花
  • 16篇陈启林
  • 12篇郑民
  • 12篇马玉虎
  • 11篇李智勇
  • 11篇冯明
  • 11篇王宏波
  • 11篇郭彦如
  • 10篇卢红选
  • 10篇卫平生
  • 9篇王新民
  • 8篇张景廉

传媒

  • 14篇沉积学报
  • 11篇天然气地球科...
  • 9篇岩性油气藏
  • 7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石油学报
  • 4篇海相油气地质
  • 4篇2015年全...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西北油气勘探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第四届中国石...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13篇2006
  • 9篇2005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湿气候交替与内陆湖盆河流扇砂体的形成与分布——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最主要的油气盆地之一,三叠系延长组是该盆地的主要含油层位。本文通过大量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观察与实测,结合室内鉴定分析,系统研究了延长组沉积时的古气候环境及沉积特征,取得了如下认识:(1)延长组沉积时...
李相博刘化清黄军平王雅婷郝彬龙礼文魏立花
关键词:干旱环境洪水事件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部)现代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气候信息被引量:60
1999年
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现代植物(全部为C3植物)全木混合样的碳同位素组成(其δ13C值分布范围一般为-235‰~-308‰,平均值为-266‰),对影响其变化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降雨量及大气压力是影响该区植物δ13C值变化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一方面,降雨量增大,空气相对湿度增大,植物的δ13C值降低(偏负);另一方面,大气压力降低,植物的δ13C值增大(偏正)。可见,植物中保存着自然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
李相博陈践发张平中
关键词:青藏高原植物气候信息植物碳同位素
植物碳同位素分馏作用与环境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5
1998年
在简述植物碳同位素与环境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植物碳同位素分馏机理和分馏模式,并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植物碳同位素及其组成在研究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李相博陈践发
关键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环境变化
砂质碎屑流与浊流的微观沉积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旬邑、瑶曲两地延长组长7段地质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后,基于薄片观察、粒度分析、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X荧光元素分析等实验技术的综合分析,对典型的砂质碎屑流和浊流的微观沉积特征进行了多方位系统研究,从微观沉...
李智勇李相博杨军侠廖建波
关键词:砂质碎屑流浊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初探
<正>本文以经典的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遍布鄂尔多斯盆地的10口关键井进行了标志层分析、准层序分析、古水深分析和CR曲线的小波变换分析,并结合露头剖面及地震层序解释等资料,建立了延长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
郭彦如刘化清李相博完颜容廖建波
文献传递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的确定被引量:2
2006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原型盆地具体边界的确定,是目前该盆地西缘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和生产实践问题之一。笔者着重从盆地西缘地区基本地质事实出发,充分汲取前人的有益研究成果,历史地分析西缘构造应力场及地球动力学特点,紧密结合该时期西缘盆-山转换的沉积响应,合理利用地震资料及其他第一手资料,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原型盆地西界向西越过六盘山,连接六盘山盆地,直逼河西走廊、靖远、景泰莫亦山附近,甚至在祁连山区也能找到其遗迹;还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所谓“银川古隆起”及“西缘古陆梁”在印支期是不存在的,更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南北走向的前陆盆地与沉降中心;燕山主期盆地西缘可能隆起,使得六盘山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具一定的分割性,但随后在早白垩世又被夷平,鄂尔多斯盆地又与包括六盘山盆地在内的西部白垩纪盆地连通,现在鄂尔多斯盆地具分割性、隆起性的西界真正形成的时间应在喜山晚期。
白云来房乃珍程玉红马玉虎冯明廖建波李相博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怀远运动不整合面与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被引量:7
2021年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怀远运动不整合面的油气成藏意义及勘探前景,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分析,结合二维、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研究了该盆地不整合面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构面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该不整合面主要形成于早奥陶世弗洛期,广泛存在于中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下伏的贾汪组底部、三山子组顶部;相关构造作用持续时间约30 Myr;②盆地边部不整合面之上主要发育厚度不超过1 m的底砾岩、砂岩,盆地腹部不整合面之上主要发育薄层泥岩、泥质云(灰)岩及泥灰岩;③不整合面具有3层结构特征,自上而下为底砾岩层、古土壤层、碳酸盐岩风化及半风化层,其中碳酸盐岩风化及半风化层厚度介于20~90 m,发育溶蚀缝洞,可形成优质储层;④不整合面发育一系列大型沟谷地貌,下切下奥陶统-上寒武统;⑤不整合面可作为良好的烃类运移通道,并且在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范围与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汇合,有利于该盆地西侧地区不同来源的烃类再次沿其向东运移并聚集成藏。结论认为,与怀远运动不整合面相关的下古生界深层有望成为鄂尔多斯盆地一个重要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刘化清李相博马玉虎白云来黄军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不整合面天然气成藏勘探区
青藏高原东北部旋卷(扭)构造变形遥感探测及其地球动力学与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01年
利用遥感技术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现了祁连山西段旋卷构造、柴北缘赛什腾山旋卷构造、柴达木西南祁漫塔格山弧形扭动构造及祁连东部大型旋卷构造等四个旋卷 (扭 )构造。分析了这些旋卷 (扭 )构造产生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及其与油气运移和聚集之间的关系 ,并指出这些发现对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也对这一地区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指出Tapponnier的“走向滑移线场和构造逃逸理论”存在两点明显不足 。
李相博王新民袁剑英马龙靳久强于均民晁吉俊
关键词:青藏高原遥感地球动力学油气地质旋卷构造旋扭构造
石油地震地质学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10
2011年
针对当前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思路及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现状,该文重点对石油地震地质学的学科概念、分支学科及其界定、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关键技术、理论和实验基础、研究尺度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六大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指出,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石油地震地质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较为准确地发现油气藏并实现高效开发或许会成为现实。
卫平生李相博雍学善刘化清陈启林高建虎
关键词:研究方法
中国西北地区油页岩资源基本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2006年
油页岩资源的重新勘探和开发利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调查表明,我国有着较丰富的油页岩资源,西北地区油页岩预测和查明的总资源/储量至少约400亿t,折合页岩油约20亿t。它们主要分布于不同时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不同类型盆地(滨海盆地及内陆湖泊)的边缘。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中-晚石炭世滨浅海相沉积矿床、晚二叠世湖湾-湖相沉积矿床以及中生代内陆湖泊相沉积矿床。不同矿区面积相差较大,一般在3.3~520km^2之间;油页岩单层厚度较小,一般在1~5m之间,总厚度在不同矿区变化也较大。油页岩多为褐黑色、黑色,略具油脂光泽。矿体多呈层状展布,含油率5%~10%,物质组成主要为SiO2、Al2O3,其中SiO2变化范围为33%~72%,Al2O3变化范围为8.51%~21.43%。油页岩的稀土元素丰度分配型式与太古代后沉积岩的稀土分配型式是一致的,具有铕异常,8Eu值为0.67±0.05,微量元素除As、Se较高外,其它元素未见明显富集。V/Ni普遍大于1。中-晚石炭世和侏罗纪形成的油页岩矿床多与煤层共生。探明的储量多为小型-中型规模。西部地区已查明的油页岩矿均位于大、中城市附近,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内蒙巴格毛德地区是一个很有远景的找矿区。
白云来吴武军房乃珍程玉红马玉虎冯明廖建波李相博
关键词:油页岩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