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观察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 了解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情况。方法 对80例91眼白内障并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术前及术后眼底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其中25例25眼分别于术后1w至6m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两期以上或由非增殖期进入增殖期。结果 超声乳化手术可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术前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
- 陈红娟陈建英李军李琳
- 关键词:白内障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情况,为临床腹膜透析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全部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原发疾病、血25-羟维生素D、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磷、血钙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等资料。依据患者血25-羟维生素水平将其分为缺乏组、不足组以及正常组。对比每组患者临床资料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血25-羟维生素D平均值是(23.16±7.02)ng/mL。其中19例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缺乏,60例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不足,21例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正常。3组患者年龄、透析时间、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磷、血钙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患者中女性(78.95%)占比明显高于正常组(38.10%),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不足组和正常组,载脂蛋白B水平显著高于不足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普遍不足或缺乏,机体白蛋白水平较低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缺乏情况更严重,建议为严重血25-羟维生素D缺乏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合理补充维生素D。
- 樊星梁伟梁伟李琳
- 关键词:维持性腹膜透析白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 递法明保护视网膜光损伤机制探讨
- 2008年
- 目的观察递法明对SD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河北医科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雌雄不限,体重为200 g。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单纯光照组、递法明治疗组,其中递法明治疗组在光照前3d提前灌胃给药,药物剂量为55 mg/kg,持续给药3 d。所有SD大鼠饲养在昼夜自然周期的环境中,光损伤时单纯光照组、递法明治疗组SD大鼠置于木制工作台上,木制工作台长0.5 mm、宽0.5 mm。两组SD大鼠应用乌拉坦麻醉后使用缝线开睑法用非聚焦手术显微镜灯泡连续照射1 h,调整光源与眼球表面距离使光照强度为(19 000±1 102.6)Lux,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光照后1、3、5、7 d分别取视网膜标本制备匀浆,分别进行视网膜光损伤后视网膜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NO)浓度测定。结果不同组别视网膜组织中NO、SOD、MDA测定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光损伤后4个不同时间点递法明治疗组NO及MDA比单纯光照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递法明治疗组SOD比单纯光照组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各组NO及MDA光损伤后变化规律一致,高峰值在第5 d,SOD最低值在第5 d,3项指征第7天时有所恢复,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3项指征在光照前与光照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光照强度为(19 000±1 102.6)Lux的可见光能够引起大鼠视网膜光损伤;2.递法明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自由基产生和脂质过氧化。
- 彭新明刘艳玲陈建英李琳
- 关键词:光损伤感光细胞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 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 2010年
-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将120例单眼白内障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术前及术后眼底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术前或术后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对照组68只眼,进展25只眼,稳定43只眼,治疗组52只眼,进展10只眼,稳定42只眼(χ2=4.39,P<0.05)。两组对侧眼共120只眼,进展30只眼,稳定90只眼(χ2=5.01,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可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术前或术后尽早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
- 陈红娟陈建英李琳李景平
- 关键词: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代谢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具侵袭性的原发肿瘤之一,虽然目前治疗方式多样,但仍缺乏根治性治疗措施,患者生存率较低。而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由不同分化阶段的髓系祖细胞和前体细胞组成的异质性细胞群,在肿瘤免疫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MDSCs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期望通过对MDSCs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找到治疗GBM的新策略。该文总结了MDSCs的来源和特征,简要地综述了MDSCs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针对MDSCs的治疗策略,重点描述了MDSCs对GBM代谢的影响以及与GBM生长侵袭之间的关系。
- 张岩汪玉龙白泽通郭岩松李琳邵将王岩郑克彬
- 关键词:代谢免疫抑制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微环境
- m6A修饰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来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目前临床上以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化疗、电场治疗等综合疗法,但其很难彻底切除,且很容易从原发肿瘤上脱离并穿过脑组织,导致患者复发,甚至死亡。N6⁃甲基腺嘌呤(m6A)基因修饰作为mRNA转录后修饰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中,其修饰过程由一系列的蛋白质完成,根据蛋白质在甲基化过程中作用的不同,分为甲基转移酶、去甲基酶和结合蛋白。动态和可逆的m6A修饰影响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行为,此外,在胶质瘤的诊疗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临床作用。本文将从m6A修饰在胶质瘤中的生物学作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 郭岩松李思柔李琳曾昭穆白泽通温稀超郑克彬
- 关键词:胶质瘤蛋白质治疗靶点生物标记物
- 两种术式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疗效比较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DRP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A组28例(32眼)、B组30例(34眼),A组行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1-3 a,A组视力改善26眼,B组20眼;A组出现黄斑水肿、虹膜新生血管者分别为5、0眼,B组分别为11、5眼,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DRP合并白内障疗效好,并发症少。
- 陈红娟陈建英李琳
- 关键词: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超声乳化术
- 肌电图引导A型肉毒杆菌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肌电图引导对提高A型肉毒杆菌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5月间连续治疗的78例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其中特发性眼睑痉挛男性30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51.1岁,平均病程3.8年。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机电引导组和非机电引导组,治疗采取A型肉毒杆菌素眼轮匝肌局部多点注射。每一点注射0.1m(L含毒素2.5U)。结果机电引导组和非机电引导组比较,完全和明显缓解率分别为94.9%和82.1%;眼睑闭合不全、睑外翻和上睑下垂等副作用总发生率分别为30.77%(12例)和64.13%(25例)。结论肌电图引导可明显提高A型肉毒杆菌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及减少副作用。
- 彭新明李军陈建英李琳
- 关键词:机电肉毒毒素类眼睑痉挛
- 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及治疗
- 陈红娟李琳田宝民王恒地李雪静刘立杰李景平陈建英
- 该研究为白内障手术前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的方案时机及白内障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了指导方向。与国外同类技术比较,国内外已有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后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的文献报道。但尚无超声乳化后...
- 关键词: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激光治疗
- CD73/NT5E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来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预后差的特点。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高级别胶质瘤,临床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及电场治疗等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CD73是一种与腺苷代谢相关的新型免疫检查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迅速发展,发现CD73可以通过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和促进血管生成来促进肿瘤进展。本文系统综述了CD73的作用机制,并讨论其在胶质瘤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应用,旨在为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方案。
- 邵将李琳郭岩松孙程圆温稀超郑克彬史彦芳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腺苷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