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霖

作品数:109 被引量:2,367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28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5篇沙地
  • 38篇科尔沁沙地
  • 31篇植物
  • 28篇土壤
  • 16篇草地
  • 13篇沙质草地
  • 10篇植被
  • 9篇沙漠化
  • 8篇沙丘
  • 8篇生态系统
  • 7篇凋落
  • 7篇凋落物
  • 7篇水分
  • 6篇性状
  • 6篇蒸散
  • 6篇蒸散量
  • 6篇生理生态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 5篇农田

机构

  • 10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东京大学
  • 3篇鲁东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109篇李玉霖
  • 60篇赵学勇
  • 48篇张铜会
  • 33篇赵哈林
  • 22篇崔建垣
  • 21篇刘新平
  • 19篇云建英
  • 17篇左小安
  • 16篇毛伟
  • 15篇王少昆
  • 14篇李玉强
  • 13篇曲浩
  • 10篇何玉惠
  • 8篇苏永中
  • 8篇苏娜
  • 8篇冯静
  • 7篇崔夺
  • 7篇王新源
  • 7篇黄文达
  • 7篇罗亚勇

传媒

  • 43篇中国沙漠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草业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种子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经济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6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3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8篇2002
  • 1篇2001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5~2015年CERN光合有效辐射数据集被引量:3
2017年
光合有效辐射在生态学、农学以及气候学等多个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是揭示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的基本生理变量,是光合潜力、潜在产量的评估研究和作物生长模拟研究、土壤碳的固定模拟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数据之一。该数据集涵盖了中国8个典型陆地生态类型、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下属的40个辐射观测站观测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均值,时间跨度为2005~2015年。通过对传感器的集中标定与规范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案,保障了观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比性。采用光谱仪、辐射标准灯传递辐射基准方案,对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进行集中标定与比对,标定精度小于5%,符合世界气象组织(WMO)标准;采用极值法对观测的光合有效辐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刘慧刘慧胡波胡波刘广仁王跃思白帆陈永福程一松杜明武杜明武高美荣高永平高永平郭永平郭永平韩军韩军何其华姜峻蒋正德李国振李猛李玉霖李玉霖林静慧刘文杰刘允芬娄金勇孟泽宋星宇宋星宇孙维孙维王可琴王克林武传胜徐浩徐文婷
关键词:CERN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光合有效辐射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沙米群落生物量特征及其防风固沙作用被引量:39
2003年
沙米(Agriophyllumsquarrosum)是流动沙丘上的先锋植物群落,沙米群落的建立是群落演替和植被恢复的起点。对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上沙米群落的研究表明,初次建立的沙米群落具有较高的生物量47.5g/m2,以及较高的空间变异程度,变异系数为1.201,反映出群落在空间分布上的斑块化程度较高。在随后的演替中,群落的活生物量迅速下降,而先前沙米群落生物量则以立枯的形式存在,沙米立枯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的54.93%。沙米茎杆粗硬,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和抗风蚀能力,其立枯生物量可以存留2~3个生长季。保护沙米群落及其立枯生物量不受人畜破坏,对维持群落演替早期沙面环境的稳定,促进其它物种侵入和定居,从而促进群落演替并加速植被发育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张继义赵哈林崔建垣李玉霖杨甲定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生物量植被恢复
放牧及围封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放牧及围封是引起沙质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因素。对科尔沁地区放牧和围封不同年限的沙质草地进行土壤呼吸动态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初期土壤呼吸速率日平均值,围封样地的显著大于放牧样地的(p<0.05);植物生长末期土壤呼吸速率日平均值,放牧样地的显著大于围封样地的(p<0.05)。围封17年和围封22年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平均值相比较,7月上旬之前,围封17年样地的较围封22年样地的大,而7月中旬以后,围封22年样地的较围封17年样地的大,且差异均显著(p<0.05)。(2)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对放牧和围封的响应过程相似,但围封引起的变异相对较小;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平均值,围封22年样地的显著大于围封17年的(p<0.05)和放牧的(p<0.01),围封17年样地的大于放牧的(p>0.05),故围封可以增强土壤CO2的排放,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土壤CO2的排放速率与围封时间正相关。(3)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率可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异从大到小依次为放牧(58%)>围封22年(39%)>围封17年(28%)。
孙殿超李玉霖赵学勇毛伟岳祥飞
关键词:沙质草地土壤呼吸围封放牧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质草地植被的影响被引量:21
2008年
1992—2006年在科尔沁沙地开展了草地放牧和封育试验,分析研究了人类放牧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草地植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人类放牧活动对沙质草地植被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轻度放牧可使原退化草地植被盖度、高度、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提高,中度放牧下虽然草地植被盖度和高度有所下降,但对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无不良影响,持续过度放牧可以导致草地植被迅速破坏;②围栏封育可以促进退化草地植被盖度、高度、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得到较快恢复,其恢复速度是草层高度>植被盖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③暖湿气候有利于草地维持较高的植被盖度、高度、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而持续干旱会导致相应指标的明显下降,多雨时期气温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较大,干旱时期降水变化对植被的作用较强。
赵哈林大黑俊哉周瑞莲李玉霖左小安黄刚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气候变化草地植被
科尔沁沙地植物成熟叶片性状与叶凋落物分解的关系被引量:24
2008年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对科尔沁沙质草地20个主要植物种(10个单子叶植物种和10个双子叶植物种)叶凋落物的CO2释放量和释放速率进行比较,同时测定了20种植物成熟叶片的热值、镁浓度、磷浓度、氮浓度、钾浓度、碳浓度、碳氮比、氮磷比、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以及叶面积等11项叶片性状,分析20种植物叶凋落物的CO2释放量和释放速率与11项叶片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种植物的叶片性状在物种间变异范围很大,大多数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异在3倍以上,而个别指标如叶镁浓度差异更大,接近9倍之多。由于本项研究中的20种植物均来自于同一样地,因此认为20种植物的自身性状和遗传特性决定了其叶片性状的变异。20种植物叶凋落物培养28d的CO2释放量平均值为(4121±1713)μgkg-1,释放量最大的是尖头叶藜(8767±177)μgkg-1干土,释放量最小的是马唐(1669±47)μgkg-1,二者相差5倍以上。但20种植物叶凋落物CO2释放速率表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培养初期凋落物分解迅速,后期分解相对缓慢。比较分析发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凋落物CO2释放量、CO2释放速率,以及成熟叶片的叶氮浓度、叶碳浓度、叶C/N和叶干物质含量之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揭示,20种植物成熟叶片叶氮浓度、叶碳浓度、叶C/N和叶干物质含量与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CO2释放量和释放速率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可以利用成熟叶片的N浓度、C浓度、C/N以及干物质含量间接的预测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
李玉霖孟庆涛赵学勇崔建垣
关键词: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沙丘
沙地生态系统持续恢复关键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
赵学勇张铜会李玉霖张文军高永李玉强左小安刘新平王少昆罗亚勇黄文达曲浩毛伟潘成臣罗永清
该课题依托野外试验观测,系统分析了沙地的生态系统过程,提出了物种配置、恢复体系合理结构与密度模式,为促进退化沙地稳定恢复提供科技支撑。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提出了基于水分承载力的半干旱沙地林-草系统稳定建植技...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恢复技术
降水入渗过程及根系生长动态综合观测系统
刘新平赵学勇何玉惠张铜会李玉霖云建英罗永清魏水莲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降水入渗过程及根系生长动态综合观测系统。该系统由地下观测室、观测池、入渗水收集系统、观测根窗构成。地下观测室由观测室内和观测室外构成,观测室外由分布在地上观测室周围的观测池组成。观测池上部分为正方体,下部...
关键词: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
科尔沁沙地旱作农田土壤退化的过程和特征被引量:44
2002年
在一个较小的时空尺度上对科尔沁沙地典型旱作农田土壤物理和化学特性在风蚀沙化过程中的演变特征及其退化过程进行了的探讨。结果表明 :旱作农田由于周边沙质草地的开垦而发生风蚀沙化 ,3~ 5年的时间就会使 5 %~ 15 %的细粒物质吹蚀 ,表土粗化 ,向风沙沉积特征发展 ,土体结构破坏 ,容重增加 0 .0 5~ 0 .15 g/ cm3,总孔隙度降低 3%~ 5 % ,持水性能变劣 ,养分也随之丧失 ;<0 .0 5 mm的粘粉粒吹蚀 1%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 0 .2 5 9g/ kg和 0 .0 16 4 g/ kg;土壤退化的演变 ,既有系统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内在原因 ,更重要的是人为的外部干扰体系的驱动 ;退化的过程既有渐变型 。
苏永中赵哈林张铜会李玉霖
关键词:土壤退化科尔沁沙地
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灌木发育对草本植物和土壤的影响被引量:44
2009年
应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沙丘固定和植被恢复过程中(流动、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灌丛内外草本植物的特征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灌丛的发育对草本植物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沙丘小叶锦鸡儿灌丛下植物的盖度、高度和密度显著高于灌丛外围,由灌丛内向灌丛外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通过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和冷蒿3种灌丛内、外的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表明,沙地灌丛的形成对灌丛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特别是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其大小顺序为小叶锦鸡儿>冷蒿>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灌丛对全磷和有效磷的富集作用明显大于其它灌木。这些结果表明在沙丘植被恢复过程中灌丛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保种"作用和"肥岛"效应,促进了沙丘植物的侵入和土壤的进一步恢复。
左小安赵学勇赵哈林郭轶瑞李玉霖刘任涛毛伟
关键词:灌木草本植物土壤特性
春季裸露沙质农田土壤风蚀量动态与变异特征被引量:44
2002年
以春季风蚀活动高发期为特定研究时段 ,采用地面埋设容器的“陷阱诱捕”法 ,对秋收后翻耕的裸露沙质农田春播前的土壤风蚀量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 ,同时对影响土壤风蚀的关键因子表土层紧实度和含水量以及风速动态也进行了同步观测。主要研究结果是 :(1)观测期内 ,平均土壤日风蚀量为 2 4 1.2 0 kg/ hm2 ,土壤日有机碳和氮素损失量平均分别为 1.5 2 ,0 .15 kg/ hm2 。 (2 )土壤风蚀过程以细微土粒的跃移和悬移运动为主 ,损失掉的主要是表层土壤中的细砂 (粒径 0 .1~ 0 .0 5 mm)、粉粒 (粒径 0 .0 5~ 0 .0 0 2 mm)和粘粒 (粒径 <0 .0 0 2 mm)等富含营养元素的细微颗粒 ,分别占风蚀沉积物的 4 6 .0 1% ,2 1.0 3%和 2 1.74 %。这表明土壤风蚀导致了农田的粗化。 (3)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风蚀量与表土层含水量呈一定的负相关 ;土壤风蚀量与表土层紧实度呈微弱的负相关。然而 ,土壤日风蚀沉积量与日平均风速呈高度正相关 ;同样 ,土壤日风蚀沉积量与日可蚀风持续时数亦呈高度正相关。利用它们之间的回归关系式 ,可以定量地预测。
张华李锋瑞张铜会李玉霖苏永中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