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林

作品数:46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骨折
  • 1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1篇关节
  • 11篇干细胞
  • 10篇股骨
  • 8篇内固定
  • 8篇充质干细胞
  • 7篇血浆
  • 7篇血小板
  • 7篇自体
  • 7篇自体骨
  • 7篇自体骨髓
  • 7篇细胞
  • 7篇骨髓
  • 7篇骨髓间充质
  • 7篇骨髓间充质干...
  • 7篇骨头
  • 7篇股骨头
  • 7篇富血小板
  • 7篇富血小板血浆

机构

  • 4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南宁市第二人...

作者

  • 43篇李林
  • 35篇黄克
  • 29篇梁红锁
  • 18篇韦程寿
  • 16篇唐俊
  • 11篇张波
  • 8篇蔡敏
  • 7篇孙达准
  • 7篇古松
  • 7篇黄家志
  • 7篇杜刚
  • 6篇隆腾飞
  • 6篇梁辉
  • 5篇刘雷
  • 5篇杨威
  • 4篇李红波
  • 4篇杜勇军
  • 2篇杨业静
  • 1篇陈丽珍
  • 1篇丁可

传媒

  • 4篇医学理论与实...
  • 4篇中国现代医药...
  • 3篇广西医学
  • 3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微创医学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广西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7年8—2014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9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结果经过10个月~23个月,平均(12.5±2.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0例,D级11例,E级17例。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损伤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唐俊梁红锁李林黄克
关键词:脊髓损伤内固定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对27例胫骨骨折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经过8一15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疗效评定优19例,良5例,可3例。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具有固定牢靠、创伤小和操作简单等优点,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梁红锁黄克李林孙达准韦程寿唐俊
关键词:胫骨骨折自锁髓内钉骨折固定术髓内
富血小板血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LA表达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SCs后,将体积分数5%和10%的PRP与BMSCs共培养,应用real time-PCR检测体积分数5%和10%PRP对BMSCs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RLAⅠ类基因及RLAⅡ类基因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PRP对RLADR表达的影响,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方法检测PRP对兔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BMSCs相比,real time-PCR结果显示,5%和10%PRP组BMSCs RLAⅠ类基因和RLAⅡ类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5%和10%PRP组BMSCs RLA-D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S试验结果显示,5%和10%PRP组BMSCs PBL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对BMSCs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RLAⅠ类基因及RLAⅡ类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影响。
李林杜刚黄克梁红锁唐俊李红波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免疫原性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股骨头坏死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PRP(3%)组、BMSCs(1×106/mL)组、PRP与BMSCs联合组。无菌环境下,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术后4周PRP组1次性注射植入RPR 12 mg,BMSCs组单纯1次性注射植入BMSCs 1 mL,PRP与BMSCs联合组股骨头内髓芯减压后1次性注射植入BMSCs 1 mL与PRP 12 mg复合物,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不植入任何物质作为对照。造模后第12周,取材。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髓腔内骨小梁结构和骨细胞、脂肪细胞的变化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的兔股骨髓中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髓腔内骨小梁变细或坏死,骨细胞减少,骨头疏松,脂肪细胞增多。骨陷窝空缺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骨髓腔内骨小梁变粗,排列整齐,骨细胞增多,脂肪细胞减少。骨陷窝空缺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RP组、BMSCs组、PRP与BMSCs联合组骨髓组织PDGF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PRP与BMSCs联合组PDGF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PRP,BMSCs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骨细胞增殖,减少骨陷窝空缺率,抑制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加损伤股骨头中骨髓组织PDGF蛋白表达,促进股骨头再生。
杜刚李林张波韦程寿唐俊黄克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股骨头血小板衍生因子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针灸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针灸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5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9~2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2.7±4.5)个月,两组患者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满意,脊柱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术后治疗组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针灸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损伤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唐俊梁红锁李林李红波韦程寿黄克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内固定器针灸
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46例ARCO分期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髂骨植骨、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移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5~28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接近或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示股骨头囊性变消失,坏死区有新生骨小梁通过。结论: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移植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一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唐俊黄克李林张波梁红锁
左股骨远端高分化型软骨肉瘤误诊为骨巨细胞瘤1例被引量:2
2016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主诉因"发现左大腿下段肿物5年余"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意间发现左大腿近膝内侧有一"鸽蛋"大小肿物,无明显疼痛,昼夜无差别,膝关节活动无受限,无肢体麻木,未作特殊处理。今年开始肿物逐渐增大,在当地县人民医院X线检查示左股骨下段肿物。为进一步诊治来本院门诊就诊,拟"左股骨下段肿物:性质待查"收入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康成为黄克李林蔡敏
关键词: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假体置换术误诊病例
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皮瓣在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用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皮瓣向前向上翻转90~160°修复膝前、膝上下端及内侧创面13例。结果肌皮瓣全部获得Ⅰ期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皮瓣转位是修复膝部(外侧除外)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式。
张波杜刚黄克李林
关键词: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皮瓣
新型膝关节僵直牵屈器的设计及其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新型外固定牵屈器治疗膝关节僵直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7例膝关节僵直患者资料,男13例,女4例;年龄为21~59岁,平均38.2岁.术前膝关节屈曲5° ~ 39°,平均18.6°.病程为5~19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均应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外固定牵屈器治疗:术后2~3d待患肢疼痛缓解后开始调整牵屈器,使膝关节逐步屈曲.牵屈速度开始为软组织水平≤1 mm/d,表现在连杆延伸3~4 mm/d,分3~4次完成.末次随访时参照Judet疗效评价标准评定治疗效果. 结果 17例患者经37~51 d(平均42 d)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获8~21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17例患者膝关节屈曲75°~124°,平均103.7°.末次随访时参照Judet疗效评价标准评定治疗效果:优6例,良8例,可3例.1例患者在矫形期间出现患肢末端血供、感觉障碍,经调整牵屈器后恢复.1例患者出现局部针孔感染,经清洁换药处理后治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骨折、牵屈器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新型外固定牵屈器治疗膝关节僵直具有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初步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李林黄克梁红锁蔡敏黄家志隆腾飞杨威梁辉刘雷
关键词:膝关节外固定器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GF、BDNF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PRP组在损伤段脊髓注入RPR,BMSCs组注入BMSCs,PRP+BMSCs联合组注入BMSCs+PRP复合物,对照组不注入任何物质。术前3d和术后8周对大鼠后肢的恢复能力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造模后第8周,处死动物,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脊髓中NGF、BDNF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提高,PRP+BMSCs组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最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脊髓的NGF、BDF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RP、BMSC能恢复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提高脊髓中NGF、BDNF蛋白水平。
杜刚李林张波唐俊韦程寿黄克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