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
- 作品数:35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愉快家庭康复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愉快家庭康复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愉快家庭康复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和运动功能康复,愉快家庭康复组增加愉快家庭康复治疗。治疗开始时及治疗12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愉快家庭康复组MoCA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5.454,P<0.001)。结论愉快家庭康复治疗可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李静刘阳李晓芳代瑞廷
-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脑出血不同治疗方法对脑功能影响的神经心理学评价
- 代瑞廷曹彩霞李晓芳王敬稳高娟苏立凯等
- 脑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预后差、致残率高。针对脑出血选定治疗方法缺乏统一标准。该项目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应用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较全面的评价了脑功能,对比研究了脑出血外科手术...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出血脑功能影响神经心理学
- 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 陈立英李晓芳廖仁昊高媛王强康增军崔蕾苏立凯代瑞廷
-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课题对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血浆LPA...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病因诊断
- 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学改变及ICAM-1表达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学改变及ICAM-1的表达。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Norm),n=14,SD大鼠购回后正常饲养,无手术操作。B组:假手术组(Sham),n=14,操作过程同出血组,但不注血,操作2 h后断头取脑。C组:出血组(Model),n=56,按脑出血后不同时间分为4个亚组(C1、C2、C3、C4),即分别为脑出血后6 h、12 h、24 h、48 h,每个亚组的大鼠分别为14只。对于C组大鼠脑出血模型制备采用自体血注入法。3组大鼠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制备切片后作组织化学染色和常规染色,以观察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病理学改变及I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病理观察:出血6 h组于血肿周围可见变性坏死区域,细胞排列不整齐,核形态不整,部分核皱缩。髓质可见片状间质水肿,但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出血12 h组除可见变性坏死区域扩大外,细胞周围出现空白区,细胞分布不均匀,神经元细胞数减少,可见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出血24 h组可见组织水肿明显,神经元细胞数明显减少。可见细胞崩解小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中性粒细胞附壁现象。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未见异常变化。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变化:出血组从出血12 h组开始ICAM-1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和面密度明显升高,与相应时间点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别(P<0.01)。出血6 h组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炎性反应及ICAM-1均参与了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在脑出血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 李晓芳苏立凯代瑞廷曹艳霞
- 关键词:脑出血病理变化细胞间粘附分子-1
- 血糖变异性与危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8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67)和死亡组(n=19)。记录所有患者的初始血糖、血糖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来衡量血糖变异性。分析血糖变异性与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初始血糖、血糖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11.12±3.90)mmol/L、(9.10±2.10)mmol/L、(4.02±1.90)mmol/L、(34.70±11.69)]均明显高于存活组[(8.29±3.07)mmol/L、(6.09±1.89)mmol/L、(1.56±0.87)mmol/L、16.80±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8、-8.35、-7.38、-7.92,P〈0.05或P〈0.01)。结论血糖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 蔡耘李晓芳王楚涵李强王惠凌曹琳琳李同凯邸卫英
- 关键词:血糖变异性脑梗死
-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基因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1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患者,男,73岁。主因发作性面部及左侧肢体不自主抽动8个月,一过性全身抽搐伴意识不清3 h于2015年7月17日人院。患者8个月前先出现左侧上肢不自主抽动,随后出现面部抽动,每次发作3-5 s,不伴意识障碍,每天数十次,睡眠中仍有发作,曾就诊于多个医院考虑为"肌阵挛",给予卡马西平0.1g,3次/d,治疗2个月无效,出现频发的发作性全身抽动,面部及左上肢明显,同时患者自觉记忆力减退,左上肢疼痛。入院前3 h突然出现全身抽搐伴意识不清,双眼上吊,双上肢屈曲,
- 张钦聪李会敏蔡耘李晓芳刘喜艳
- 关键词:边缘叶脑炎免疫疗法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平衡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7d、14d时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脑出血组血清VEGF和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出血发生后24h内血清VEGF和TNF-α即开始升高,在7d时达高峰,14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②脑出血组血清VEGF和TNF-α水平与血肿量大小及病情轻重有关血肿量越大,血清VEGF和TNF-α水平越高,但是血清TNF-α水平与血肿量的大小有相关性(P<0.05),血清VEGF水平与血肿量的大小无相关性(P>0.05)。③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的大小与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有相关性(r=0.400,P<0.05;r=0.828,P<0.001)。结论血清VEGF和TNF-α在脑出血发生后呈动态变化,并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大小相关,提示VEGF和TNF-α参与了急性脑出血后的病理过程。
- 史福平张国华王敬文苏立凯林杰李会敏李晓芳王珊高瑞利
- 关键词:脑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脑水肿
- 脑缺血后适应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被引量:1
- 2014年
- 缺血后适应的提出源于缺血预适应,脑缺血后适应是指在脑缺血后给予一次或多次反复短暂的动脉闭塞后再灌注以期达到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相对于预适应,后适应具有临床治疗的可行性。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主要对其发现、发展、脑保护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李盼苏立凯李晓芳
-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脑缺血脑保护缺血预适应
- 大黄素甲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及I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大黄素甲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91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大黄素甲醚20 mg/kg组及大黄素甲醚40 mg/kg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病变侧脑组织IL-1β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ICAM-1,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再灌注6 h病变侧IL-1β含量明显升高且达高峰,随之开始逐渐下降。再灌注24 h病变侧ICAM-1明显升高,再灌注24 h时坏死区及组织水肿区明显,核固缩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附壁浸润明显。大黄素甲醚40 mg/kg组再灌注12、24 h病变侧IL-1β、ICAM-1表达明显降低,组织水肿减轻,中性粒细胞附壁浸润减少。结论IL-1β和ICAM-1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大黄素甲醚可抑制IL-1β、ICAM-1的表达,有效的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张平苏立凯赵永辰李晓芳崔秀艳
- 关键词:大黄素甲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1Β细胞黏附分子-1
-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障碍发病机制及影像诊断研究进展
- 2024年
- 认知障碍是脑小血管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记忆和注意力下降、执行功能下降、信息处理速度减慢、语言流畅性下降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诊察,晚期常影响脑小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总结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方式,以期为认知障碍探究与治疗、延缓认知功能障碍进展、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等提供理论依据。
- 张婧晨杨亚昭李云瑶崔蕾夏艳敏李晓芳
- 关键词:发病机制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