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作品数:34 被引量:192 H指数:9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与急性脊髓损伤预后的相关性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与急性脊髓损伤(ASC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检测2012年5月-2015年10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的50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颈段(C3-C8)脊髓损伤的中国汉族患者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的遗传学状态,并以ASIA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中国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与急性脊髓损伤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运动方面,载脂蛋白Eε4阴性的患者恢复情况显著强于载脂蛋白Eε4阳性的患者恢复情况(mean 6.1vs 3.7,P=0.04)。而在针刺觉方面,载脂蛋白Eε4阴性的患者恢复情况显著弱于载脂蛋白Eε4阳性的患者恢复情况(mean 4.0 vs 6.1,P=0.03)。在轻触觉方面,载脂蛋白Eε4阴性和阳性患者的恢复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mean 7.4 vs 5.9,P=0.28)。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与ASCI的预后密切相关:载脂蛋白Eε4阳性不利于患者运动的恢复,利于患者针刺觉的恢复。 乔久涛 刘艾芸 孙崇毅 陈天新 孙崇然 李明 王冬艳关键词:载脂蛋白E 脊髓损伤 基因多态性 肌电生物反馈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评价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后急性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探寻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35例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障碍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偏瘫侧上肢进行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简式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和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的测定。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的Brunnstrom分级、FMA及EMG幅值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性期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单独使用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更显著地促进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及分离运动的产生,同时对促进腕关节背伸肌力的恢复方面提供了电生理学依据。总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更显著地促进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为脑卒中急性期肢体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李晗 李明 孙阳 熊亚敏 朱鹏飞 张锦明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 急性期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标本送检是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手术方案的实施和下一步治疗策略.为保证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质量,对手术室病理标本实施无缝隙管理.改善手术标本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顶层设计,注重细节,环环相扣,实施无缝隙管... 邱礼荣 孙辉 王博宇 李明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解剖和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2013年Claes等首次明确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LL)存在后。国外关于ALL的研究逐渐兴起。但关于中国人ALL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为明确国人ALL的解剖及是否能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发现其存在,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李明 秦勇 于洪波 王丛 邱庭辉 潘海乐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外侧韧带 膝关节 纤维血凝块填塞联合关节镜下FasT-Fix缝合半月板损伤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纤维血凝块填塞联合关节镜下Fas T-Fix缝合治疗半月板体部层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4例纤维血凝块填塞联合关节镜下Fas T-Fix缝合半月板体部层裂手术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7例(9侧半月板),女5例(5侧半月板);年龄50-64岁,平均56岁。2例为运动损伤,12例无明显外伤史。14例均有膝关节疼痛、肿胀现象,10例有交锁及打软腿现象。观察术后患者临床效果并进行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10-13个月)。患者术前IKDC评分为(37.7±15.4)分,末次随访为(83.1±12.3)分;Lysholm评分术前为(39.9±18.1)分,末次随访为(83.9±13.9)分;Tegner评分术前为(3.1±1.8)分,末次随访为(6.2±2.2)分。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有明显提高,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血凝块填塞联合关节镜下Fas T-Fix修复半月板体部层裂效果肯定。 李明 秦勇 王丛 邱庭辉 潘海乐关键词:关节镜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五苓散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五苓散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筛选五苓散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有效成分及关键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关键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利用R语言对治疗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PubChem、蛋白质数据库(PDB)、AUTO Dock Vina等对主要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得40个五苓散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的432个基因,1460个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基因,166个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点。PI3K/Akt通路是一条关键的调节通路,选择小分子polyporusterone E和Akt1,以及Alisol B和PIK3CA进行分子对接。结论五苓散是借助多个靶点和多个途径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 李明 吴岚 刘松伍 刘德彬 张建国 刘瑞金关键词:五苓散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尿酸性肾结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15年 近年来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并且与许多疾病都具有关联性。因此对于尿酸性肾结石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尿酸性肾结石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国内外公认的导致尿酸性肾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尿酸尿症、低尿量以及持续低尿液p H值等。近期研究发现ZNF365基因与尿酸性肾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还有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与尿酸性肾结石形成也密切相关。因此为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都带来了重要线索。本文将对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病机制进行一个系统的概述。 许金梅 唐莹莹 郭敏 李明 赵青松 陈娟 成志锋关键词:痛风 代谢综合征 DAL-1基因对胃癌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 目的:很多肿瘤中常常有DAL-1基因的失活。以往研究发现在散发性胃癌患者的18p11.3位点存在杂合性缺失,提示位于此区域的DAL-1基因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为研究DAL-1基因是否参与抑制胃癌的侵袭和转移。方法:本... 于景翠 乔远东 郑立红 黄小义 卜晓波 刘改云 张微 李明关键词:胃癌 肿瘤转移 “互联网+”时代内分泌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2020年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虽然"互联网+教育"现已布局中小学教育,但是"互联网+教育"在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通过分析和总结"互联网+教育"在内分泌专业的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内分泌专业"互联网+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总结了内分泌专业"互联网+教育"的实践途径,分析了内分泌专业"互联网+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互联网+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康英英 成志锋 李波 李明 郭敏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育体系 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MMPS及TIMP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对体外培养的人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MMP-1,MMP-2/TIMP-1,TIMP-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的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检测MTT值;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用药前后MMP-1,MMP-2,TIMP-1,TIMP-2 mRNA表达变化。结果 5-氟尿嘧啶在体外能明显降低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IMP-lmRNA的表达;对MMP-1,MMP-2,TIMP-2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 5-氟尿嘧啶可能通过降低TIMP-1的表达,从而使MMP-1/TIMP-1相对比例增加,达到促进胶原降解,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 贾涛 陈天新 关德宏 李明关键词:5-氟尿嘧啶 成纤维细胞 MMP-1 TIMP-2 瘢痕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