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森
- 作品数:51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原理”课专题化教学的四条讲述路径被引量:4
- 2013年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化教学的讲述路径应当把握四种取向。情境取向,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讲述路径。经典取向,就是马克思主义名著元典讲述路径。比较取向,就是在学术话语情境的比照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优势。实践取向,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述路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时代诠释和实践引申。据此,从真理到价值,从历史到逻辑,从立场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蕴,彰显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汪涛李建森
- 关键词:专题化教学
- 和谐社会:从空想到科学被引量:1
- 2005年
- 和谐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并从社会本体论的角度考察了社会和谐的根源、基本状态和属性。哲学史上的和谐思想从本质上讲是抽象的、虚伪的,最多不过滞留于空想之窠臼。我党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不仅使古老的社会和谐思想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而且也正在由理论变为现实。
- 李建森杨权利
-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本体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意蕴
-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析被引量:2
- 2023年
-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受到学界普遍关注,在高校呈现出快速普及之势,同时,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持续推进下,全国各地高校不断加快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大学语文作为高校面对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具有思想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等特点,具有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独特优势,是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和优势平台。因此,应充分发挥其在文化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方面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加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优化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 赵逸琳胡非凡李建森
- 关键词: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
- 是否、应否、能否:信任的道德形上追问与经验省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社会信任批判可从形上存在论意义、意志自由意义和实践功夫意义这三个维度展开。作为社会事实的信任,因其内蕴的理性假设成为绝大多数伦理规范得以获据现实性的根基。信任是对于在"可信任的"放心安排基础之上的底线德性思维要求。在后现代境遇中,对于信任采取消极悲观主义或盲目乐观主义的态度都是不恰当的。现代人应该放弃执着,而安心于全部现实性,并以此让心灵得到安抚和升华。事实上,那个作为人的精神统一性根基的"总信任"本身从未真正远去。
- 李建森
- 关键词:信任安心
- 从执到觉:文化意向超越中的道德自觉被引量:4
- 2013年
- 在全球化中形成的后现代流动社会,"自有永有的我"何以可能。私人世界在苦苦抵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入侵中,不断重新塑造"先验自我",不断孕育和抛弃新的文化和价值世界。"好生活"的绝对化永恒和相对化虚无取向的合理性都已终结。"实践的唯物主义"所内蕴的辩证的否定的实践理性精神及其"中间偏左"的致思路经和价值选择,要求把美当作目的,把美德当作生活,把正当作为策略。这就是道德自觉。
- 李建森程馨莹
- 关键词:文化冲突道德自觉
- 中国古代“天赋道德”观溯源
- 2004年
- 李建森
- 关键词:天赋道德观道德生活道德根源先验伦理学家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例
-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建立道德,把道德理论与道德建设引向了科学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正确道德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国之后六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
- 张玉琛李建森
- 关键词: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
- 文献传递
- “农二代”心理健康管理之困境与对策
- 2015年
- 从"农二代"的青春与梦想遭遇困境角度切入,就如何帮助他们走出迷茫,分析生命际遇困惑,关注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生命的价值意义,从教育文化、企业管理、社会管理多层面挖掘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多角度探索有效路径和应对策略,为维护他们身心健康,解决生命困惑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 吴丹洁李建森
- 论延安精神及其道德规范的普遍性被引量:2
- 2020年
-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从硝烟岁月到新时代,它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充沛绵绵的伦理动力和滋养。延安精神及其蕴含和倡导的道德规范,具有强劲的经验普遍性力量。实践逻辑证明,延安精神及其道德规范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且内化为人民群众道德行为的普遍依据,外化成新时代伦理世界的美德高峰。延安精神及其道德规范不仅与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伦理使命、担当和责任内在同一,而且与人民群众的道德利益、向往和要求高度统一。延安精神及其道德规范因其普遍性本质而使自己不仅属于历史,而且属于现在,属于新时代。
- 李建森袁一达李唐
- 关键词:延安精神道德规范
- 从执到觉:文化意向超越中的道德自觉
- 从较早的社会革命开始,哲学就开始了对于社会转型的相对性哲学文化思考。人类今天正在普遍经历一次深刻的社会转型。传统道德如何因应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已经成为当代民族生活亟待解决的一个迫切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政...
- 李建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