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家庭教育当合“规”合“道”被引量:5
- 2021年
-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赋权利,但教育子女的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能力。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就必须要求父母(监护人)知晓自己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法律责任,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实施家庭教育。为了保证父母(监护人)能够依法履职履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通过国家支持、社会协同为父母实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赋能。
- 康丽颖李媛
-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成长
- 家长的幼儿身体健康教育观的调查研究
- 2011年
- 研究结果显示,幼儿身体健康教育已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和营养教育已经达到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程度,但家长对幼儿的户外活动教育和安全教育却存在不足之处,今后家长应该把目光更多的放在幼儿的户外活动教育和安全教育上。
- 李媛
- 关键词:幼儿家长
- 父母教育期望的模式及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 本文将从父母教育期望的概念、父母教育期望的模式及影响父母教育期望的因素这三大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及为人父母者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思想上的完善,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进而提高其家庭教育效果,更好地配合幼...
- 李媛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孤独感及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
- 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群体,其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之前亲近的朋友,与新朋友、新老师、新同学建立情感联结,成人依恋是指个体与同伴之间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
- 邱淑慧肖海雁杨笑李媛刘卓卓赵灿璨
- 关键词:大学生成人依恋孤独感自我表露中介作用
- 文献传递
- 家校合作如何影响流动儿童的认知能力——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年基线数据比较流动儿童与城镇儿童之间的差异,考察家校合作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认知能力显著低于城镇儿童;家校合作可以部分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家长主动联系学校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效应高于学校主动开展家校活动。为了更好地改善流动儿童所处的不利地位,政府应加大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力度,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学校要发挥主动性,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项深度交流活动;家长须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发挥家庭责任,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
- 李媛李媛
- 关键词:家校合作流动儿童
- 物理学史与高校物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号召下,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在此背景下,通过梳理高校物理学核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现状,总结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所体现的育人作用,进而探究物理学史本身的人文内涵对物理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影响,以及提升授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的作用。同时,指出物理学史融入专业课程思政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课程思政视域下学生培养与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 尹沛李媛张旭
- 关键词:物理学史物理教学高校物理
- 文化自觉视角下的道德教育及提升途径探究
- 2023年
- 党的二十大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持立德树人,要以加强中华文化传统教育为手段。文化作为一种符号中介产生心理距离,促使人能够反观自我、社会和自然。因此,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学生以学习文化知识为目的,学校道德教育以自觉的文化生活为基础,以系统的符号干预加以实施,将文化自觉和学生德育教育结合,以期为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法。
- 李媛王海平
- 关键词:文化自觉道德教育立德树人
- 公开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功能及组织建议被引量:6
- 2019年
- 近几年来,人们对公开课或公开课中哪些核心要素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存有争议。通过罗列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并从开放范围、活动目的、主体意愿和活动意义几个维度,加以比对分析,发现研究导向公开课对教师专业发展更有利,其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要素主要包括观察、反馈、对话交流、总结与反思等任务情景要素和教师集体参与、"专家"教师引领等关系情景要素。为此,应该积极利用这些有效要素,实现教师集体教学智慧的整合和"专家"教师的引领、践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课堂反馈、加强教师教学反思、构建良好的学校教研文化,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李媛张倩
- 关键词:公开课教师专业发展
- 新时代高校班主任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实践探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号召下,高校亟须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环节中。在此背景下,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结合学院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托于丰厚的学术研究底蕴,逐渐探索出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为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 李玉琼李媛李意涵李海珊
- 关键词:辅导员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