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哲

作品数:196 被引量:374H指数:1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专利
  • 91篇期刊文章
  • 8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建筑科学
  • 5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矿业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水利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隧道
  • 20篇黄土
  • 16篇桩基
  • 14篇路基
  • 13篇土工
  • 11篇模型试验
  • 10篇地基
  • 10篇土样
  • 10篇边坡
  • 9篇道路工程
  • 9篇路工
  • 8篇压实
  • 8篇公路
  • 8篇荷载
  • 8篇沉降
  • 7篇建筑
  • 6篇岩土
  • 6篇路堤
  • 6篇模型桩
  • 6篇钢筋

机构

  • 193篇长安大学
  • 12篇中交第一公路...
  • 9篇中国矿业大学
  • 9篇陕西省建筑科...
  • 6篇东南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4篇陕西省建筑科...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云南磷化集团...
  • 2篇交通运输部
  • 2篇安徽建筑大学
  • 2篇厦门路桥工程...
  • 2篇学研究院
  • 2篇中交路桥建设...
  • 2篇陕西昊然海绵...
  • 2篇保利长大工程...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 1篇华侨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96篇李哲
  • 27篇冯忠居
  • 23篇王富春
  • 22篇李又云
  • 14篇王增贤
  • 13篇谢永利
  • 13篇张福强
  • 12篇吴敬武
  • 12篇刘闯
  • 10篇刘路路
  • 9篇王振
  • 9篇王荆
  • 8篇王国庆
  • 8篇王开强
  • 8篇范哲
  • 7篇张浩
  • 7篇秦小军
  • 6篇王永前
  • 6篇胡明华
  • 6篇孙明超

传媒

  • 8篇路基工程
  • 7篇公路
  • 6篇交通节能与环...
  • 4篇公路交通科技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长安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公路
  • 3篇施工技术(中...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外公路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筑路机械与施...
  • 2篇陕西建筑
  • 2篇铁道科学与工...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建筑科学与工...
  • 2篇河南城建学院...
  • 2篇科技创新与应...
  • 1篇低温建筑技术

年份

  • 15篇2024
  • 12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16篇2019
  • 24篇2018
  • 24篇2017
  • 21篇2016
  • 26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1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路堤温度场与天然地面下温度场对比分析
2013年
为研究大气温度对高填方路堤和天然地面下温度场影响特性的异同,依托三淅高速公路工程灵卢段黄土填方试验段,在路堤及天然地面下埋设温度传感器,进行现场跟踪实测,在时间轴和深度轴上分析土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变化幅度及大气温度的影响深度。研究结果表明:土体温度变化的滞后性普遍存在于路堤内部及天然地面以下,且浅层变化幅度大,深层变化幅度小;在同一时刻,路堤中存在不同温度变化趋势;在相同深度层中,路堤内部温度变化幅度大于天然地面以下;大气温度对天然温度场的影响深度在4~6 m之间,对黄土路堤温度场的影响深度大于10 m。
李哲赵作富邢艳如
关键词:岩土工程季节性冻土填土路堤温度场滞后性
一种原状土取土器及取样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状土取土器及取样方法,包括钻头,钻头连接钻杆的一端,钻杆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带动钻杆旋转的动力箱;其中,钻头包括与钻杆相连的盛土器,以及设置在盛土器端部用于切削土体的刀头;盛土器的侧壁上嵌装有削土刀,削土刀的...
李哲高强秦小军农骥
文献传递
不同地震力偏角下二阶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在毕肖普法中考虑受地震力影响产生切向力和竖向力,建立了线性二阶边坡受力模型,对不同地震力偏角范围内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开发出工程计算软件进行迭代计算,分析了边坡台阶宽度比、坡率比以及地震力偏角的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为边坡抗震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李哲张浩李立王睿折学森
关键词: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强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水泥稳定类花岗岩风化料的强度能否满足路用要求是将该类材料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底基层时的关键之一,通过原状风化料的筛分、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劈裂试验,得出水泥稳定类花岗岩风化料能够满足高等级公路底基层的强度要求,水泥掺量以4%~5%为宜,并以5%为优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水泥稳定类花岗岩风化料的路用性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李哲谢永利
关键词:水泥稳定土风化花岗岩强度特性路用性能
注浆法应用于局部非饱和黄土地基中的适用性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探明注浆法应用于黄土地区某既有高层建筑地基加固产生负面作用的原因,用以指导该建筑物进一步的加固工作。依托某建筑物纠偏工程讨论了注浆法在局部非饱和黄土地基中的适用性。采用现场监测方法对建筑物的沉降、倾斜以及地基土孔隙水压力指标进行了监测,结合地质条件以及前期加固方案,分析了注浆后地基土承载力不升反降、建筑物沉降速率增大的原因。结果表明:注浆开始后,建筑物沉降速明显增大,且南侧高于北侧,随着施工的暂停和恢复,沉降速率随之减小和增大。最大沉降速率达2.05 mm/d,南北两侧最大沉降差达40.78 mm。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与沉降速率类似,最大孔隙水压力达990.21 kPa。停止注浆后,地基南侧各处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降幅8.85%~45.56%。注浆使建筑物产生不均沉降的原因为,未凝结浆液中的水在注浆压力和较高的孔隙水压力作用下逐渐渗透到本就排水条件不良的地基土中,且由于地基内初始孔隙水压力及初始排水条件的差异,对地基产生了不均匀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上。可见对于类似的排水条件不良且孔隙水压力过大的局部非饱和黄土地基,注浆加固前应采取打入排水板、泄压孔等措施消散孔隙水压力,然后再进行注浆施工。
严军李晓思李哲刘路路
关键词:注浆加固不均匀沉降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
一种钢筋套筒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套筒连接器,包括外置无螺纹套筒和动力齿轮,外置无螺纹套筒上套接有能够与动力齿轮相啮合的固定齿轮,动力齿轮通过传力杆连接动力装置;其中外置无螺纹套筒能够固定套接在直螺纹钢筋连接中的内螺纹套筒上。本实用...
李哲代保森
文献传递
一种室内土工试样的养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土工试样的养护装置,本养护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盖体、箱体和加热底座,三者形成了为土工试样提供养护环境的封闭空腔,封闭空腔内固定了用于放置土工试样的托盘支架;加热底座上设置了保持湿度的保湿水层...
李哲彭丽欣王永杰范国堂彭龙
黄土边坡悬臂式与全埋式单桩抗滑桩现场模型试验被引量:5
2020年
以陕北地区G65w高速公路沿线边坡中的单排抗滑桩为研究对象,在高速公路黄土边坡上进行了悬臂式与全埋式单桩抗滑桩现场缩尺模型试验。研究悬臂式和全埋式两种不同的埋设条件下,单桩抗滑桩在滑坡推力作用下受力变形至破坏过程,测定水平加荷过程中的桩顶水平、竖向位移值,桩侧土压力分布形式以及桩身弯矩。并以位移结果确定抗滑桩的受力变形阶段。试验结果表明:根据位移结果,将模型桩受力过程划分3个阶段,即抗滑桩未变形阶段、抗滑桩有效变形阶段、抗滑桩失效阶段,3个阶段的分界点分别为临界启动荷载和临界阻滑荷载。两类模型桩均属塑性开裂的破坏模式,其中悬臂式模型桩为塑性单铰开裂破坏,破坏点约为桩的2/3处。全埋式模型桩存在两个开裂破坏点,分别在桩身约1/3和1/2处。全埋式模型桩的临界阻滑荷载为89 kN,比悬臂式的临界阻滑荷载(83 kN)高出约7.2%,且全埋式模型桩有更长的有效变形阶段。试验结果可为黄土边坡中两种埋设方式的抗滑桩的设计计算和破坏预警提供试验支持。
李哲朱振国张娟曹升亮
关键词:黄土边坡抗滑桩桩侧土压力桩身弯矩
一种用于海洋环境施工的组合式异形钢板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洋环境施工的组合式异形钢板桩,设置有内侧钢板桩和外侧钢板桩,形成两层防水屏障;且内侧钢板桩与外侧钢板桩之间形成的填充仓可根据实际防水性能填充砂土等材料作为防水填充层,进一步起到防水功能;连接构件...
冯忠居王增贤尹洪桦刘闯张福强吴敬武孙平宽王富春李哲熊英
文献传递
黄土区深大基坑开挖变形预测及邻近既有地铁隧道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西安火车站北广场基坑项目具有面积大、开挖深、地下水位高和支护措施复杂的特点,且为特殊的"坑中坑"形式。本文建立了该基坑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开挖模拟,且结合前期施工监测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加以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外坑支护桩在后续的内坑开挖过程中仍将产生较大的变形增长,基坑开挖完成后其最大水平位移达到28.96 mm,采用桩撑支护的内坑支护桩变形则较小,最大水平位移为9.27 mm。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地铁隧道的变形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安全控制要求,但存在着隧道轴向变形差较大、隧道在侧方及上方基坑开挖时变形趋势相异的特点。本文根据隧道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措施。
刘义朱武卫杨焜席宇李哲王宝玉杨晓
关键词:坑中坑开挖模拟隧道变形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