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 作品数:14 被引量:78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经颅磁刺激促进脑梗死运动功能康复的探索 金鑫 吴小未 王俊芳 钮竹 黄碧波 王全录 孙钟霞 李卫东 该项目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康复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取得满意疗效进行了低分子肝素(LMWH)结合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早期应用LMWH可阻止脑梗死的进一步扩大,及时控制病情,为康复治疗奠定良...关键词:关键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康复 急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FMA及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薛迎红 金鑫 吴小未 黄碧波 李卫东 王伟 韩金凤关键词:脑卒中 综合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支架术后局部斑块形态学变化的超声造影5例随访研究 徐斌 刘兴洲 张丹 孟焱 翟林 黄光 黄碧波 李卫东关键词:造影剂 血管新生 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 aryacidic protein,GFA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灶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以及预后(Barthel指数)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建生物素-亲和素多层放大ELISA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8h内、第5天、第7天和第14天血清GFAP水平。所有患者在相应时间点进行NIHSS评分,并在出院时评价Barthel指数。结果所有患者的血清GFAP于发病48h内开始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并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第7天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6),但在第14天出现反弹,并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发病48h内和第5天,梗死灶面积较大组、中等组和较小组及对照组4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48)。有较大梗死灶患者组血清GFAP水平较高。第5天和第7天血清GFAP水平分别与相应时间的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GFA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表达明显增强,有望成为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谭延国 薛迎红 徐斌 李卫东关键词:脑梗死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BARTHEL指数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斑块内超声造影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定量特点。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惠者按有无临床缺血症状分为症状组与非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斑块发生率;对易损斑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溃疡斑块和非溃疡斑块的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密度和斑块峰值强度/颈动脉管腔峰值强度比值差异。分析两组斑块血流动力学特点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定量特征。结果入组41例患者,共有48个易损斑块。症状组溃疡斑块发生率为68.2%,无症状组溃疡斑块发生率为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显示溃疡斑块组造影剂到达时间、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密度和斑块峰值强度/颈动脉管腔峰值强度比值较非溃疡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1±2.1 7 s Vs 10.32±3.17 s,P<0.05;15.1±6.4 dB Vs 11.3+5.1 dB,P<0.05;0.64±0.17 vs 0.47±0.21,P<0.05)。结论缺血症状组溃疡斑块的发生率较高;溃疡斑块组的新生血管密度高于非溃疡斑块组。 徐斌 张丹 刘兴洲 伍文清 孟焱 翟林 黄光 李卫东 康更洁 黄碧波关键词:颈动脉疾病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造影剂 脑卒中后抑郁治疗效应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干预治疗对运动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0例PSD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ADL训练,干预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早期康复、ADL训练和抗抑郁剂及心理调试干预治疗。结果:干预康复组在治疗后1个月NIHSS(6.90±4.22)分,FMA(74.65±24.12)分,MBI(81.80±21.58)分及HAMD得分(4.75±0.60)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PSD的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李卫东 黄碧波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 亚急性联合变性不典型性三例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典型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以及避免误诊的临床体会。方法分析3例不典型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及早期误诊经过。结果3例患者不典型表现分别为治疗期间出现的激素副作用导致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腰膨大病变与髓内病灶。结论不典型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表现多样,突出且持续的后索损害及症状体征的选择性、对称性是本病特点,对其认识不足是造成早期误诊原因。 高金立 刘尖尖 高蕾 李卫东 张颖 杜铁英 黄光关键词:亚急性联合变性 磁共振 误诊 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生活管理 被引量:20 2002年 陈立嘉 赵广洲 李卫东关键词:老年性痴呆 生活管理 康复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2008年 患者男,20岁,主因“间断头痛、肢体抽搐6个月,言语障碍10余天,加重1周”。于2007年3月29日收入院。
患者于2006年9月12日突感前额部持续胀痛,能忍受。9月13日头痛加剧,伴非喷射性呕吐且家人发现其神志恍惚,言语混乱。于外院就诊,测体温37.4℃,体检可见其反应迟钝,精神萎蘼,言语混乱。高级智能体检不合作,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右侧凝视,肌力查体不合作,双侧巴氏征阳性,双侧克氏征强阳性。考虑“病毒性脑炎”,并予抗病毒、抗感染、激素以及脱水治疗一周后症状体征消失。 李卫东 黄光 刘兴洲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 高乳酸血症 卒中样发作综合征 神经内科见习带教工作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2009年 神经内科见习教学是理论结合临床的实践过程,其中培养医学生建立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关键。带教过程中应重视神经科理论基础培训,加强神经科基本功训练,如神经科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检、神经影像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还要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充分的课前准备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薛迎红 李卫东关键词:神经内科 临床见习 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