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锋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血流
  • 2篇疗效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蛋白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型
  • 1篇心型脂肪酸结...
  • 1篇型心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超声
  • 1篇血流储备
  • 1篇血流储备分数
  • 1篇预后
  • 1篇造影
  • 1篇脂肪

机构

  • 4篇重庆三峡中心...

作者

  • 4篇朱锋
  • 3篇张建明
  • 3篇庞小华
  • 2篇王海龙
  • 2篇杨建军
  • 2篇吴中杰
  • 1篇牟华明
  • 1篇邵江
  • 1篇尹丽
  • 1篇王强
  • 1篇汪建兵
  • 1篇米庆

传媒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用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应用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CSFP患者60例,按照随机、单盲和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胸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变化、6min步行实验的改变和校正的血流分级(TIMI)血流计数及下降程度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尼可地尔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尼可地尔治疗后,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前减少(P<0.01,P<0.05),6min步行实验距离较前显著增加(P<0.01),校正的TIMI血流计数较前显著降低(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CSFP有较好的疗效且应用安全。
张建明朱锋牟华明庞小华杨建军吴中杰米庆
关键词:尼可地尔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比伐芦定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比较比伐芦定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5例STEMI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比伐芦定组(100例)和替罗非班组(95例)。两组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于PCI前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比伐芦定组患者在PCI前静脉注射0.75 mg/kg负荷剂量的比伐芦定,术中持续静脉滴注1.75 mg/(kg·h)的比伐芦定直至手术结束;替罗非班组患者于PCI前静脉注射100 U/kg普通肝素和10μg/kg替罗非班,术中持续静脉滴注0.75μg/(kg·h)的替罗非班,连续36 h。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指标、心脏彩超监测指标和安全性,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脑钠肽(BN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计帧、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达峰时间、ST段回落百分比,治疗后7、30 d的血清BNP含量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8%,比伐芦定组为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的出血率为24.2%,比伐芦定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STEMI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比伐芦定可明显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张建明朱锋汪建兵王强
关键词:替罗非班肝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糖尿病
血管内超声与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临床获益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获益。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IVUS组和FFR组,每组40例。IVUS组患者采用IVUS指导介入治疗,即冠状动脉(左主干除外)近段及中段狭窄处最小管腔面积(MLA)<4 mm2及左主干狭窄处MLA<6 mm2者行介入治疗;FFR组患者采用FFR指导介入治疗,即FFR<0.80者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情况及住院时间;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辐射暴露时间、造影剂用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R组患者介入治疗时间、术后在导管室时间短于IVUS组,行介入治疗者所占比例和导管室费用低于IVUS组(P<0.05)。(2)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无一例全因死亡;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VUS相比,FFR指导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能更有效地缩短介入治疗时间,降低介入治疗比例及导管室费用,且未增加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获益较大。
尹丽朱锋张建明邵江杨建军庞小华王海龙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血管内超声血流储备分数介入治疗疗效比较研究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急救分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41例,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1例和预后不良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H-FABP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案、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中低血压、白细胞计数增高、H-FABP阳性者所占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ABP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1.67,95%CI(2.44,11.62),P=0.01];校正年龄、治疗方案、低血压及白细胞计数增高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ABP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3.73,95%CI(1.02,13.67),P=0.04]。结论 H-FABP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H-FABP水平≥7μg/L者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重视。
王海龙朱锋庞小华吴中杰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STANFORD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