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品
- 作品数:17 被引量:67H指数:6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思维导图在医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医学专业是当前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涵盖临床医学、中医学、儿科等。医学专业内容比较复杂,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比较重,不仅学习年制较长,而且学习内容专业理论性较强,因此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将思维导图与医学课程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热情,从而提升课堂效率,推进医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 朱品
- 关键词:思维导图医学教学
- 远位触液神经元15-HT1A受体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远位触液神经元5-羟色胺1A(5-HT1A)受体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71)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和8-羟基-2-(双-正丙胺基).四氢萘满组(8-OH—DPAT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法(CCI)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但不结扎。CCI后第7天,8-OH—DPAT组:阳DMSO组向远位触液神经元分别缓慢注射5-HT,A受体特异性激动剂8-OH—DPAT或DMSO1td,5rain内注射完毕。分别于CCI前(T0)、CCI后第7天(T1)和给药后3、6h(T2,3)时,测定缩足潜伏期(PWL)和缩足阈值(PWT)。于给药后6h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远位触液核神经元5-HT1A受体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NP组、DMSO组和8-OH—DPAT组E时PWL缩短,PWT降低(P〈0.01);与DMSO组比较,8-OH-DPAT组T2和L时PWL延长,PWT升高(P〈0.01)。与S组比较,NP组和DMSO组5-HT1A受体表达下调(P〈0.01);与NP组和DMSO组比较,8-OH-DPAT组5-HT1A受体表达上调(P〈0.01);NP组和DMSO组间5-HT1A受体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位触液神经元5-HT1A受体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调控。
- 张崧朱品郭建荣张励才
- 关键词:神经元受体血清素5-HT1A
- 超声引导下血管旁和神经旁穿刺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被引量:7
- 2015年
-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临床上常采用盲探法行血管旁穿刺,存在定位不准确和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缺点。近年来超声技术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应用超声技术可于直视下观察注射针和注射药物的位置,使麻醉成功率大大提高[1-3]。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在臂丛神经旁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和在腋动脉后方注射局部麻醉药物。
- 张小宝冯继英朱品栾恒飞赵志斌
-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阻滞起效时间腋动脉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技术
- 超声测量锁骨下静脉直径用于评估胃肠道手术病人术前容量状态的可行性分析:与CVP相对照
- 目的:前期大量的研究表明超声测量下腔静脉(IVC)的直径及随呼吸周期的变化用于评估术前患者的容量状态是一项可靠的指标,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对于手术患者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如:肥胖、胃肠气体太多、严...
- 朱品
- 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注射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术毕A组关节腔内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B组关节腔内注射0.25%罗哌卡因+0.5μg/kg右美托咪定20 ml,C组0.2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20 ml,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时肌注芬太尼镇痛,镇痛效果根据VAS、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24 h内芬太尼用量评估。结果术后B、C组VAS及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A组,C组VAS及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5)。B、C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A组,C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增强罗哌卡因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且其镇痛效果呈浓度依赖性。
- 崔吉正冯继英张小宝朱品雷玲徐德明章云海耿祝生赵志斌董跃福
- 关键词:罗哌卡因关节腔膝关节镜
- 超声引导测量下腔静脉直径用于快速评估术前老年患者血容量的价值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术前老年患者下腔静脉(IVC)及右心室(RV)直径的变化及其与中心静脉压(CVP)的关系,为快速无创判断术前老年患者的血容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40例术前禁食的老年患者(实验组)与30例术前未禁食的老年患者(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入手术室后记录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超声下测量IVC的最大值和最小值、RV的最大直径,计算下腔静脉呼吸衰减指数(IVC-CI),局麻下行中心静脉穿刺测量CVP。输入6%羟乙基淀粉8 mL/kg后再次测量并记录HR、SpO2、MAP、IVC、RV的数值及CVP的变化。对照组在同一时间段记录HR、SpO2、MAP、IVC、RV的数值(CVP除外),不给予液体治疗。结果实验组呼气末的最大直径(IVCe)、吸气末的最小直径(IVCi)、RV均小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IVC-CI高于对照组(P<0.01)。液体治疗后IVC的最大直径升高46.5%,最小直径升高85.9%,并且与同期的CVP呈一定的正相关(r=0.598)。液体治疗后IVC-CI下降31.7%,与CVP呈负相关(r=-0.418)。结论术前禁食的老年患者的IVC、RV、CVP均处于较低的水平,超声引导下测量IVC及RV能够反映术前老年患者的血容量水平,可为血容量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朱雷赵志斌冯继英朱品栾恒飞张小宝
- 关键词:超声血容量老年患者下腔静脉右心室
- 超声引导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在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容量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下腔静脉(IVC)直径的变化及其与每搏量指数(SVI)的关系,评价超声引导测量IVC直径预测患者容量反应的准确性。方法:30例术前禁食的准备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入手术室记录初始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每搏量变异(SVV)以及每搏量指数(SVI)、超声引导下测量IVC的最大值和最小值(IVCmax,IVCmin)、计算下腔静脉的呼吸衰减指数(IVCCI)。经过液体治疗以后,测量并记录MAP、SPO_2、HR、SVV、SVI及IVC的数值。将SVI增加大于10%定义为容量反应性阳性。结果:30例患者经过液体复苏后,其IVC最大直径增加35.0%(P<0.01),最小直径增加23.2%(P>0.01),IVC-CI下降18.2%(P>0.01),SVI增加18.5%(P<0.01)。IVCmax与同期的SVI呈正相关(P<0.01),而IVCmin及IVC-CI与SVI则未出现显著相关(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测量IVC的最大直径可用于预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容量反应性及指导术中液体治疗,并为判断患者的容量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许印美张小宝朱品冯继英赵志斌潘守清闫芳
- 关键词:超声下腔静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
- 超声测量锁骨下静脉直径用于评估胃肠道手术病人术前容量状态的可行性分析:与CVP相对照
- 目的:前期大量的研究表明超声测量下腔静脉(IVC)的直径及随呼吸周期的变化用于评估术前患者的容量状态是一项可靠的指标,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对于手术患者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如:肥胖、胃肠气体太多、严...
- 朱品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胃肠道手术CVP
- 文献传递
- 关节腔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和右美托咪定组(关节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加生理盐水配置成20 ml),每组各20例.于术后1、2、4、6、10、12、24 h时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镇痛效果,术后当患者VAS评分≥4时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镇痛,每8小时可重复注射1次.记录术后首次需要氯诺昔康镇痛的时间、术后24 h内氯诺昔康的用量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6h内右美托咪定组镇痛效果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首次需要氯诺昔康镇痛的时间(320±115 min)较生理盐水组(69±46 min)延迟,24 h内总用量(8.7±1.9 mg)低于生理盐水组(16.8±2.5mg)(P<0.05).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能够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延长术后首次需要镇痛药辅助的时间.
- 雷玲张小宝冯继英朱品孙成亮栾恒飞崔吉正
- 关键词:关节内关节镜镇痛
- MA技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研究
- 2021年
- 目的:观察哌替啶肌注镇痛(MA)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持续静脉输注镇痛,观察组给予哌替啶肌注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应激指标、免疫指标和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h和术后12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前应激指标无差别,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前免疫指标无差别,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0%。结论:MA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改善应激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郭长春王平程志董天赋朱品
- 关键词:肌注镇痛乳腺癌哌替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