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移植术中腓总神经损伤的预防
- 2007年
- 目的寻找手术中预防膝部腓总神经损伤的方法并了解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6例肝移植手术病人术后发生腓总神经损伤的病例,以判断术中关节保护垫与定时按摩的预防效果。结果采用预防措施前80例病人,腓总神经损伤共发生4例。采用预防措施后连续观察266例病人,仅发生1例腓总神经损伤。结论采用软垫配合局部按摩的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的预防措施,简单易行并可收到极为明显的预防效果。
- 李爱民曾独娟
- 关键词:肝移植腓总神经手术
- 肝移植术中腓总神经损伤的预防
- 早在1954年Paget就提出了腕管综合征以来,但只是在近二十年里,人们才开始对手术中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有所认识与研究。研究发现:膝部腓总神经麻痹症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多见,其中大部分病人为医源性损害。临床上主要见于髋部及下...
- 李爱民曾独娟
- 关键词:神经损伤肝移植术手术中
- 文献传递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调查及防控被引量:3
- 2011年
- 近年来随着静脉导管技术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影响患者治疗成效,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本调查针对肿瘤科患者在2010年7月22日-29日发生5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
- 高敏王鲜平曾独娟田春娟王红霞刘勉
- 关键词:医院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 食管狭窄100例超细胃镜支架置入术护理体会被引量:4
- 2013年
- 随着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发展,食管支架置入术已经成为治疗食管狭窄患者的常用方法。超细胃镜由于镜身纤细、柔软,容易通过食管狭窄处,患者耐受性较好,在食管扩张中可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应用越来越广泛。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100例有食管狭窄症的住院患者,我科采用超细胃镜进行支架置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季淑艳胡雅君曾独娟
- 关键词:食管狭窄食管癌护理
- 富血小板血浆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损伤被引量:12
- 2014年
- 背景:研究者直接将富血小板血浆作为支架材料与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等复合后体外培养发现软骨细胞在富血小板血浆三维支架呈现增殖生长,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增殖的同时有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倾向。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受损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正常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备兔软骨损伤模型。2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制备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造模后生理盐水组关节腔一次性注入生理盐水0.5 mL;富血小板血浆组注入12.5%富血小板血浆0.5 m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入1×107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0.5 mL;富血小板血浆(12.5%)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7)组注入两种物质0.5 mL。造模后第12周,大体观察软骨损伤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损伤部位细胞修复情况;根据O’Driscoll组织学评分标准对造模后第12周切片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软骨损伤后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学评分均显示富血小板血浆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对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富血小板血浆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的修复效果优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富血小板血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均能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而且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较单独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效果好。
- 徐静王黎明周立冬吴美崔辉赵璟曾独娟张仲文刘爱兵
- 关键词: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关节软骨软骨损伤
- 不同保温方法对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体温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不同保温方法对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OLT)术中患者体温变化的保护效果。【方法】56例晚期肝病患者(ASAⅢ~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各半。常规电温毯组保温范围为患者背部,另外四肢还用棉垫包裹;大范围恒温毯组保温范围包括患者前胸乳头以上部位、双肩及四肢。两组患者还同时采用其它保温方法,包括头部保温、静脉输液加温与温盐水腹腔冲洗等。【结果】OLT手术中,两组患者在无肝期30 min和新肝期30 min体温均有所下降,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电温毯组患者体温下降(1.6±0.3)℃,大范围恒温毯组体温下降(1.2±0.2)℃(P〈0.05)。两组均有患者出现体温过低现象(〈34℃),其中常规电温毯组8例,大范围恒温毯组仅2例(P〈0.05)。【结论】OLT术中患者易发生体温下降。与常规电温毯保温法相比,大范围恒温毯保温系统可减少体温下降的幅度,并减少体温过低的发生率。
- 李爱民段姚尧曾独娟赵海平
- 关键词:肝移植术体温护理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抗疲劳作用及机制研究
- 2014年
-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的抗疲劳作用及可能机制,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植块法分离培养HUCMSC,获取第三代并设置高浓度细胞组(5×10^5)和低浓度细胞组(S×10^4),红景天作阳性对照组。分别取32只ICR小鼠和32只SD大鼠,将大鼠、小鼠各随机均分为4组:纯水阴性对照组,红景天阳性对照组,高浓度细胞组和低浓度细胞组。用Morris水迷宫游泳实验,分析ICR小鼠的游泳时间。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强迫游泳后SD大鼠的血乳酸、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结果各组动物在30min内均无死亡;ICR小鼠红景天组,高浓度细胞组和低浓度细胞组的游泳时间显著长于纯水阴性对照组。SD大鼠红景天组、高浓度细胞组游泳后血清中乳酸、尿素氮和血氨的含量均显著低于纯水阴性对照组,而红景天组和高、低浓度细胞组对于乳酸脱氢酶的升高没有影响。结论HUCMSC能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降低大鼠游泳后血乳酸、血尿素氮、血氨水平,具有抗疲劳作用。
- 刘爱兵吴婷芳李红梅崔辉周立冬徐静曾独娟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疲劳抗缺氧
- 综合性医院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被引量:5
- 2014年
- 作为综合性医院(教学医院)的实验室不仅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基地,同时也是医院开展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基地。本文以武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为例对综合性医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做一下初步探讨。加强实验室设计规划、资源配置、人员配置、实验室管理,才能全面提升综合性医院中心实验室的研究水平。
- 周立冬刘庆刘爱兵曾独娟吴志鸿
- 研究生临床带教工作的思考与探索被引量:15
- 2009年
- 临床教学是医学研究生培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对烧伤科研究生临床教学过程中,作者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上发生转变,即尽快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习模式向解决问题的应用模式转变,从单一纵向的思维模式向有横向联系的临床思维模式转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使研究生掌握一定的临床科研思路与科研方法;注重训练动手能力;严格施教,并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刘贤华白晓东崔佳李爱玲曾独娟
-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临床教学
- 结合胆红素对评价肝移植预后的实验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结合胆红素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实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住院病程,按出院诊断标准分为治愈组、治愈合并并发症组、死亡组。分析3组受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结合胆红素(Bc)、非结合胆红素(Bu)的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 Bc是监测移植肝功能恢复的灵敏指标。Bc在监测肝移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胆道感染、中央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腹腔感染、肝脓肿等感染的发生及感染控制方面优于Bu、TB及DB,为监测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良好指标。在指导抗排异药物使用方面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结论 Bc作为一种非传统胆红素指标对判断肝移植患者术后肝脏存活、肝功能恢复,诊断、鉴别和监测各种并发症较TB、DB更具优势。
- 蒋雯刘爱兵崔佳曾独娟周立冬
- 关键词:肝移植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