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远超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学位
  • 4篇博士学位
  • 3篇学位论文
  • 3篇教育
  • 3篇博士生
  • 2篇研究生教育
  • 2篇在职
  • 2篇在职人员
  • 2篇论文博士
  • 2篇博士生培养
  • 2篇博士学位论文
  • 1篇导师
  • 1篇导师队伍
  • 1篇多规格
  • 1篇学位研究生
  • 1篇学位与研究生...
  • 1篇研究生培养
  • 1篇研究生招生
  • 1篇招生
  • 1篇论文答辩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作者

  • 5篇徐远超
  • 2篇陈欣欣
  • 1篇王心丰
  • 1篇吴剑平
  • 1篇沈培华
  • 1篇杨淑华
  • 1篇郑燕康
  • 1篇金锡华

传媒

  • 3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北京教育(高...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改革博士生培养工作的思考
1988年
我校自1982年以来,共招收博士生763人,已毕业73人,他们分配去向是:高校及研究所68人,作博士后2人,公司2人,工厂1人。从明年起,每年将约有200名博士生取得学位。为了使培养博士生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近几年来不断进行改革,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和经验。
徐远超金锡华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论文博士在职人员博士学位论文工程实践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1997年
1978年,国家恢复了研究生招生制度,“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研究生走进了清华园,从此翻开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崭新一页。 十多年来,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我校坚持从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以改革促发展。
吴剑平沈培华徐远超郑燕康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研究生招生
面向四化事业 多规格、多渠道培养研究生——“论文博士”生教育的试验报告
1990年
1986年在学校领导下,研究生院开始试行从具有长期实际工作经验的在岗工作的技术领导和业务骨干中招收博士生,他们或全脱产或部分脱产或基本不脱产攻读博士学位。对这类博士生我们简称“论文博士”生。截止到目前,在各系有关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全校已招收“论文博士”生54人,其中14人已完成学业,通过论文答辩。
罗延秀徐远超陈欣欣杨淑华
关键词:论文博士博士学位学位论文在职人员
部分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是可行的
1989年
有条件的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有利于缩短培养周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有利于拔尖人才的破格培养,是逐步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办法之一。自1985年试行以来,我校共招收提前攻博生135人。其中85级32人,86级65人,87级38人。
陈欣欣徐远超
关键词:博士学位
博士生培养目标研讨——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工作研讨会”综述
1986年
清华大学自1980年起开始招收四年制研究生,自1981年开始正式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五年来共招博士生和四年制研究生192名,1985年又录取了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20人。至1985年10月,我校已有27名研究生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其中6月底以前答辩的22人已授予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成批博士的诞生,成百名博士生在校内学习,这标志着清华大学已进入了成批量培养博士的新阶段。博士生是我国人才培养中的最高层次。博士生的培养水平代表了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高等学校具有知识密集、师资雄厚、科研基础好等有利条件,应该在博士生培养方面为国家多做贡献,不仅数量要多。
罗延秀徐远超王心丰
关键词:学位研究生博士生培养博士学位论文论文答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