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四俊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74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脉络膜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提取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造影
  • 1篇眼用
  • 1篇眼用凝胶
  • 1篇营养不良性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素
  • 1篇荧光素血管造...
  • 1篇诱导大鼠
  • 1篇造影
  • 1篇神经生长
  • 1篇神经生长因子
  • 1篇生长因子Β

机构

  • 2篇解放军474...
  • 2篇解放军第47...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徐四俊
  • 2篇高晓唯
  • 2篇张改丽
  • 1篇刘李平
  • 1篇李明
  • 1篇李明
  • 1篇解玉军
  • 1篇乔磊
  • 1篇于爱萍
  • 1篇许正华
  • 1篇范银波
  • 1篇蒋平
  • 1篇肖利华
  • 1篇练海东
  • 1篇田艳明
  • 1篇肖云
  • 1篇肖云
  • 1篇肖云
  • 1篇于爱萍
  • 1篇陈军玲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在眼底FFA与ICGA中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H~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同步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2例患者(75只眼)进行眼底彩色照相、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病灶其形态及特征做以对比分析。结果FFA图像显示:PCV75只眼中斑块样视网膜下出血48只眼,占64.0%;伴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PED)脱离12只眼,占16.0%;出血性RPED8只眼,占10.7%;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样结节7只眼,占9.4%,早期即出现荧光素渗漏并逐渐增强,CNV末端膨大处出现点状高荧光。ICGA图像显示:75只患眼中72只眼呈“蘑菇”状或“树枝”状异常扩张,其血管网末端多个息肉样膨大与彩色照相所见的结节样病变部位吻合。结论FFA和ICGA同步检查,不但对PCV患者病灶其形态及特征作出对比分析,ICGA检查还能提高PCV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的检出率,同时提高PCV患者激光光凝的可能性,而FFA对评估PCV视网膜下出血及出血性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状结节则均有较好的效果。
于爱萍肖云张改丽李明徐四俊
关键词:脉络膜病变荧光素血管造影
TGF-β在氩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2011年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在氩激光诱导RWH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RWH大鼠21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7只。单眼视网膜氩激光光凝诱导CNV形成后,分别在光凝后1,2,3wk摘除双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光凝区进行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检测以观察CNV形成,并检测CNV形成过程中TGF-β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光凝后1wk开始形成CNV,3wk达到高峰。正常RWH大鼠视网膜中,TGF-β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视网膜光凝后,除上述部位外,TGF-β在外核层和脉络膜的光凝损伤区阳性表达。光凝后1~3wk,光斑区内FⅧR∶Ag和TGF-β阳性染色密度逐渐增加(P<0.05),FⅧR∶Ag与TGF-β阳性染色密度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CNV形成与TGF-β表达正相关,TGF-β表达增多可能是CNV形成和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于爱萍肖云徐四俊李明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转化生长因子Β
眼睑缝合术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营养不良性角膜溃疡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眼睑缝合术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营养不良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我院眼科门诊2008-12/2010-12角膜溃疡患者22例22眼,使用眼睑缝合术联合小牛血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角膜溃疡的愈合及视力的提高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1mo后,角膜愈合情况:痊愈18眼(81%),有效4眼(19%)。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眼睑缝合术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营养不良性角膜溃疡,具有溃疡愈合率高,且能有效提高视力的作用。
徐四俊刘李平陈军玲
关键词:角膜溃疡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
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2只和糖尿病组24只,糖尿病动物模型通过链脲佐菌素60mg.kg-1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诱导,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玻璃体腔生理盐水注射组(B组)12只和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组(C组)12只,B组玻璃体腔注射生理盐水每次4μL,每周1次;C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每次4μL(0.5g.L-1),每周1次。A组、B组和C组分别在4周和8周时随机选取3只(6眼)处死摘除眼球做石蜡切片观察视网膜光镜结构及3只(6眼)做电镜标本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结果各组大鼠血糖值:4周时A组(6.42±0.43)mmol.L-1、B组(30.07±3.62)mmol.L-1、C组(29.34±4.56)mmol.L-1,A组与B、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A组(5.78±0.47)mmol.L-1、B组(29.81±5.58)mmol.L-1、C组(31.26±4.03)mmol.L-1,A组与B、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光镜观察结果:A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排列整齐;B组4周时,视网膜结构改变不明显,8周时视网膜变薄,内外颗粒层变薄疏松,排列紊乱,神经节细胞减少;C组4周、8周时无明显改变。视网膜电镜观察结果:B组4周时视细胞外节膜盘模糊不清,膜盘间隙扩大,8周时视细胞膜盘间隙进一步扩大,排列紊乱,局部断裂,线粒体肿胀,并可见空泡变;C组较B组结构规则,4周时未见明显改变,8周时外节膜盘部分模糊,排列尚规则,间隙轻度扩大。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张改丽徐四俊肖云范银波练海东解玉军高晓唯
关键词: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
通过CT、MRI判断海绵状血管瘤97例眶内粘连程度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回顾分析海绵状血管瘤CT、MRI表现,总结术前CT、MRI对海绵状血管瘤眼眶内粘连程度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97例经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均行CT水平加冠状扫描,MRI水平、冠状、矢状、增强+压脂扫描,对这些病例的CT、MRI表现及手术中粘连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轻度粘连47例,CT、MRI表现为边界清晰、类圆形肌锥内肿物.中度粘连14例,冠状位肿瘤与视神经边界不清,增强后,后极部可见导血管.重度粘连36例,肿瘤形状不规则或者呈桑椹状,肿瘤充满于眶尖,或者虽然肿瘤与眶尖存在三角区,但肿瘤某一边界存在形状扭曲,增强后,后极部呈毛刺状.结论 CT、MRI表现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及初步确定手术入路、判定粘连程度及手术的风险性.
田艳明肖利华高晓唯乔磊蒋平许正华徐四俊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