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芹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全身振动
  • 2篇末端病
  • 2篇绝经
  • 2篇绝经后
  • 2篇绝经后妇女
  • 2篇妇女
  • 1篇代谢
  • 1篇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动态血压分析
  • 1篇蹲起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学习记忆
  • 1篇血压
  • 1篇血压分析
  • 1篇诱发电位
  • 1篇运动后
  • 1篇瘦素

机构

  • 9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北京农业职业...
  • 1篇大庆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张玉芹
  • 3篇周军
  • 3篇叶超群
  • 2篇郭佳佳
  • 2篇刘洋
  • 2篇张凡
  • 2篇史清钊
  • 1篇曹立春
  • 1篇荣湘江
  • 1篇尤桂杰
  • 1篇姚敏
  • 1篇方小芳
  • 1篇刘坤
  • 1篇郑陆
  • 1篇高凌云
  • 1篇刘海旭
  • 1篇张晓林
  • 1篇郑珊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运动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运动后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骨代谢的影响
2009年
瘦素(leptin)的生理作用很多,其对骨代谢的影响可以通过中枢和外周两个机制来实现。运动可以影响人体骨代谢,但运动后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不一,可能是因为瘦素可以通过多种下丘脑-垂体轴途径影响骨代谢,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等等,各途径作用结果不一致,致使不同的运动形式对瘦素的影响不同。本文对运动后瘦素水平改变及其对骨代谢的作用予以综述。
姚敏郑陆张玉芹
关键词:瘦素骨代谢
高龄老年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分析
2014年
本文通过对20名无心血管疾病病史的高龄老年人(年龄≥80周岁)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探讨高龄老年人的心电活动变化和血压波动的昼夜规律及运动习惯对其的影响。
徐逊欢张玉芹
关键词:高龄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
一次性不同强度的运动对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
2013年
探讨一次性不同强度的蹲起运动对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实验对象为大学生20名,给予受试者不同强度的蹲起运动,分别在小(HR达到120次/min)、中(HR达到120~150次/min)、大(HR达到160—180次/min或超过180次/min)3种不同强度的运动后即刻,采用平衡测试仪测试闭眼状态下的静态平衡能力。对运动中不同强度的控制采用Polar心率表进行监控。结果显示,在一次性不同强度的蹲起运动中,小强度与中等强度运动后平衡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中等强度与大强度运动后平衡能力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小强度与大强度运动后平衡能力有明显差异(P〈0.05)。
郑珊张玉芹
关键词:蹲起
末端病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被引量:6
2009年
末端病是运动损伤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在运动员中发病率尤高,治疗困难,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运动成绩的提高,甚至缩短运动寿命。近年来,在末端病研究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些突出成就,对末端区的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的研究比较透彻,大部分学者已达成共识。但对末端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还了解较少,临床治疗也多为非手术疗法,疗效大多不肯定,并缺乏系统的机理研究;手术治疗虽见效快,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负面影响。预防和治疗仍感到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目前尚需运用组织学、细胞学、酶化学和生物力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完善末端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等基础研究和加强临床治疗的作用机理研究,从而研制出疗效肯定的损伤预防和临床治疗方法。本文通过阅读近年来有关末端病的研究报道,对末端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今后该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
郭佳佳史清钊张玉芹
关键词:末端病
诱发电位在监测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大鼠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发现细胞移植能够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诱发电位是一种定量、客观的脊髓电生理监测技术,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脊髓损伤功能及疗效评定的依据。文章综述诱发电位在监测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大鼠中的作用及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79-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voked potentials,spinal cordinjury,cells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0-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诱发电位,脊髓损伤,细胞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诱发电位监测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0篇相关文献,4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5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选择其中的39篇作为本文文献,分别涉及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诱发电位在评价脊髓损伤大鼠中的应用、诱发电位在监测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大鼠中的作用、脊髓损伤的其他评价方法等。资料综合: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伤害,许旺细胞和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作用。神经电生理学方面的研究为脊髓损伤的程度及预后的估计、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定提供了相对客观的指标。通过了解正常动物的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能够更加清晰、准确的判定脊髓损伤动物诱发电位的变化,用以了解动物脊髓损伤的程度。目前,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大鼠中已广泛应用,把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结合应用能够完整的反映脊髓神经功能情况。但用诱发电位来监测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大�
高凌云张玉芹叶超群
关键词:诱发电位脊髓损伤细胞移植
预运动对脑缺血大鼠前额叶皮质抗坏血酸水平及学习记忆能力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缺血前预运动对大鼠前额叶皮质内抗坏血酸水平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健康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运动缺血组、运动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运动缺血组和运动对照组大鼠进行跑台训练,共3周,运动缺血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不进行跑台运动训练,常规饲养3周后,缺血对照组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行结扎处理。脑缺血前、后采用活体动物脑内微透析采样及在线电化学分析技术对大鼠的抗坏血酸水平进行测定,脑缺血后24 h应用被动回避反射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结果脑缺血前,运动缺血组、运动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前额叶皮质的抗坏血酸基础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运动缺血组大鼠的抗坏血酸浓度在缺血后5 min开始上升,最高值为基础浓度的(203.69±46.48)%,与缺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抗坏血酸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缺血对照组大鼠的抗坏血酸浓度在脑缺血后5 min内上升至基础浓度的(222.37±42.37)%(P〈0.05),且在缺血后1 h内上升至(316.98±32.46)%,与缺血前基础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运动缺血组缺血后各时间点的抗坏血酸浓度均低于缺血对照组(P〈0.05)。脑缺血后24 h,运动缺血组大鼠的被动回避反射时间长于缺血对照组,提示运动缺血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优于缺血对照组(P〈0.05)。 结论脑缺血前预运动可提高大鼠前额叶皮质的抗坏血酸水平,促进其学习记忆能力恢复。
荣湘江周军张玉芹张晓林刘海旭刘坤
关键词:脑缺血微透析前额叶皮质抗坏血酸
火针治疗对大鼠跟腱末端病HSP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比较1次与4次火针治疗后大鼠跟腱末端区HSP70表达变化,探讨火针治疗末端病的作用机理,为末端病的火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电击跳跃法"建立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火针治疗。采用ABC法检测HSP70表达,在40倍物镜下进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治疗1组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5);治疗2组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治疗3组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3组(P<0.05);治疗4组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4组(P<0.05);治疗5组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5组(P<0.01)。得出结论:1)1次火针治疗诱导末端区合成大量HSP70,主要表现在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2个部位,使末端区组织和细胞对坏死、损伤产生抵抗,同时促进坏死、损伤组织和细胞的修复,对末端病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4次火针治疗后这2个部位的阳性率明显高于1次火针治疗,4次火针治疗能更进一步促进末端病的恢复。
史清钊郭佳佳张玉芹方小芳
关键词:火针跟腱末端病HSP70
全身振动对绝经后妇女平衡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通过对绝经后妇女进行16周的振动训练,研究振动刺激对绝经后妇女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21例50—63岁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Postural Equa平衡分析系统测量平衡能力等各项指标。实验组采用振动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振动方案为:频率30—45Hz、20min/次,3次/周,连续16周。结果:组内对比,实验组在实验后,在闭眼状态下,压力中心(COP)指标中的Y值、最大摆幅(ML)值、线形图面积(AREA)值都明显低于实验前,分别下降7.33mm、8.33mm、16.67mm(P<0.05);在睁眼状态下,其他各指标差异不明显。组间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静态平衡指标COP、TL、ML和AREA也未见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16周的全身振动训练方案可以明显改善绝经期妇女的静态平衡功能。
刘洋周军尤桂杰张玉芹张凡叶超群
关键词:全身振动绝经后妇女
全身振动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寻找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的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办法。方法:对北京市罗庄里小区28例49—65岁绝经后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腰椎骨密度(BMD)、双侧股骨上端BMD,护骨素(OPG)、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骨特异性磷酸酶(BALP)等测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振动干预,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振动方案为:频率30—45Hz、20min/次,3次/周,连续3个月。结果: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组间对比BMD均无明显变化。组内对比,实验组腰椎和股骨上端BMD较实验前无明显改变(P=0.397);而对照组左侧股骨上端BMD和双侧股骨BMD均值均较实验前降低0.01g/cm2(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TRAP、BALP、OPG在振动干预结束后较实验前均无明显变化。两组血清TRAP、OPG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组间对比也无明显变化(P>0.05);而实验前,实验组BALP明显高于对照组5.61μg/L(P<0.05),但3个月后,差异扩大到6.42μg/L(P<0.01),但两组的变化值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振动方案对绝经后女性血清BALP、TRAP、OPG无明显影响,但可延缓股骨上端骨丢失。
刘洋叶超群周军曹立春张玉芹张凡
关键词:全身振动护骨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