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宏

作品数:19 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急诊
  • 5篇动脉
  • 4篇血管
  • 3篇细胞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3篇急诊医学
  • 2篇丹参
  • 2篇丹参酮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疾病
  • 2篇心脏
  • 2篇血管疾病
  • 2篇血管平滑肌
  • 2篇血管平滑肌细...
  • 2篇预后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细胞

机构

  • 19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19篇张海宏
  • 9篇曹钰
  • 8篇万智
  • 7篇曾智
  • 5篇李东泽
  • 4篇陈玉成
  • 4篇陈瑶
  • 2篇曾锐
  • 2篇梁玲
  • 2篇高永莉
  • 1篇王小燕
  • 1篇孙明亮
  • 1篇聂虎
  • 1篇熊素彬
  • 1篇魏薇
  • 1篇廖晓阳
  • 1篇张伟
  • 1篇夏义琴
  • 1篇粱玉佳
  • 1篇张芹

传媒

  • 5篇华西医学
  • 3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祝您健康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师制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与探讨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导师制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2009年引入导师培养制度后导师制的设置与管理,总结导师制实施以来的成效。结果经过数年的实践,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临床技能、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结论导师制有利于提高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
张海宏万智曹钰
关键词: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制
丹参酮ⅡA对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观察丹参酮A对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丹参酮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胸主动脉,用组织贴块法培养,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A共同孵育24 h、48 h和72 h,采用MTT法观察该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法观测细胞迁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DNA含量;TRITC-鬼笔环肽标记F-actin,观察该药物对细胞骨架微丝结构的影响。结果1同一时间点,丹参酮A各浓度组显著抑制体外培养兔VSMC增殖和迁移。细胞的A570值(24 h、48 h、72 h分别为r=-0.762,P=0.000;r=-0.837,P=0.000;r=-0.944,P=0.000)、迁移距离(24 h、48 h、72 h分别为r=-0.966,P=0.000;r=-0.980,P=0.000;r=-0.966,P=0.000)与浓度呈负相关;2作用24 h后,处于G0/G1期的VSMC百分比增加,细胞DNA含量减少,凋亡率增加。兔VSMC在G0/G1期所占比例(r=0.962,P=0.000)、凋亡率(r=0.982,P=0.000)和浓度呈正相关;3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兔VSMC的细胞骨架结构有所改变,对照组中细胞骨架呈极性分布,定向伸展,可见伪足;药物干预组细胞骨架呈非极性分布,未见伪足。结论丹参酮A对体外兔VSMC的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滞兔VSMC通过细胞周期的限制点,使其停滞于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影响细胞骨架微丝结构来实现。
张海宏陈玉成梁玲曾智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周期细胞骨架
警惕晕厥背后的健康隐患
2022年
在我们身边,有一种看似"不起眼",却有致命隐患的症状时常发生,它同时也是很多疾病的预警信号。如果抓住这个信号及时就医,对我们的健康大有裨益;如果能够尽量预防它的发生,还能在关键时刻守住我们的生命,这个"不起眼"的症状正是晕厥。什么是晕厥大约20%的人一生中至少会发生一次晕厥。晕厥也叫"昏厥",是由一过性的脑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短暂性意识丧失。
陈瑶张海宏
关键词:晕厥预警信号昏厥脑灌注不足一过性
胎盘生长因子与心血管疾病中的血管生成被引量:2
2005年
胎盘生长因子(P lGF)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成员之一,与VEGF结构相似,参与病理状态下的新生血管和侧支血管的形成,而对生理状态下的血管发育影响很小,可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作者就其结构及促血管生成的作用作一综述。
张海宏陈玉成曾智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胎盘生长因子血管生成
体肺动脉侧支栓塞在法洛四联症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法洛四联症(TOF)合并体肺动脉侧支(APC)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是重要手段,但APC的处理是外科治疗的难题,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且较严重。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介入方式进行侧支血管栓塞治疗,经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实践证明栓塞治疗可显著降低外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是TOF合并APC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现就其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海宏曾智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介入治疗
血小板计数对经介入治疗的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对经介入治疗的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1月—12月经介入治疗的B型AAD患者131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液检查结果、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院内及随访期间存活状态。按血小板计数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X^2检验分析血小板计数与院内并发症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估血小板计数与B型AAD患者生存间的关系。主要终点指标为全因死亡。结果 131例患者中,院内病死率为9.9%,随访中位时间2.1年,长期病死率为16.0%。血小板第1分位(>200×10~9/L)组(T1组)44例,血小板第2分位[(155~200)×10~9/L]组(T2组)44例,血小板第3分位(≤155×10~9/L)组(T3组)43例。T3组死亡率(30.2%)显著高于T1(4.5%)和T2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42,P=0.00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3组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T1组与T2组(69.8%vs. 95.5%,X^2=10.165,P=0.001;69.8%vs. 86.4%,X^2=5.174,P=0.037)。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风险比(hazard ratio,HR)=1.04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9,1.079),P=0.013]、心率[HR=1.030,95%CI(1.004,1.058),P=0.024]和血小板计数[HR=6.011,95%CI(1.319,27.391),P=0.020]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心率增快、血小板降低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血小板计数是影响经介入治疗的B型AAD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入院时低血小板会增加患者的长期死亡风险。
赖强李东泽高永莉张海宏陈瑶万智曹钰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介入治疗预后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急诊处理解读被引量:5
2023年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共同制定的《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于2023年6月15日首次发布。该指南对心房颤动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心房颤动的急诊处理也是该指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该指南中心房颤动急诊处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田伟帆李东泽张海宏廖晓阳曾锐万智
关键词:心房颤动急诊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
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的现状和未来被引量:5
2013年
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已有近30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发展,因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有效性,近期、远期结果满意,逐渐取代外科闭式或直视式二尖瓣分离术,成为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现就其现状和未来进行综述。
张海宏曾智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互联互通,共享发展——急诊医学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被引量:2
2016年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以及医疗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进,要求医疗行业包括急诊医学的发展要紧跟时代和国家改革的步伐,探索新型的“互联互通”之路,共享发展成果。1目前医疗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急需提高,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目前我国的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
张海宏曹钰
关键词:急诊医学大数据
急诊护理人员心电图专项培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专项培训对急诊护理人员心电图操作、判读能力,及对胸痛中心收治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分析方法,比较急诊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自我评估问卷调查结果和心电图知识技能考核结果。2015年5~8月急诊护理人员接受心电图专项培训前收治的STEMI患者为A组,2017年1~4月急诊护理人员培训结束后收治的STEMI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进门到心电图时间、ECG到用药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析这些指标与急诊护理人员ECG培训考核结果的相关性。结果问卷调查分析显示:急诊护理人员在ECG操作熟练程度、独立诊断正常ECG能力、认识患者病情、工作效率、临床工作信心等方面均较培训前有明显提升,培训后心电图知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A、B组STEMI患者进门到ECG时间、ECG到双抗负荷剂量用药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G培训考核成绩与进门到ECG时间呈负相关(r=-0.687,P<0.001),与ECG到用药时间呈负相关(r=-0.272,P=0.015),与急诊停留时间呈负相关(r=-0.231,P=0.041)。结论急诊护理人员经过心电图专项培训后,能快速识别STEMI患者并主动参与诊疗,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特异性治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
张伟张芹李东泽梁镰静高永莉王小燕张海宏陈瑶曹钰万智
关键词:急诊护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