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汝鹏

作品数:94 被引量:657H指数:1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4篇肿瘤
  • 42篇胃癌
  • 38篇预后
  • 34篇胃肿瘤
  • 22篇淋巴
  • 19篇手术
  • 19篇术后
  • 17篇外科
  • 16篇切除
  • 14篇病理
  • 13篇切除术
  • 11篇预后分析
  • 11篇原发性
  • 11篇外科手术
  • 11篇细胞
  • 11篇临床病理
  • 11篇淋巴结
  • 10篇胃癌根治
  • 8篇淋巴瘤
  • 8篇肝转移

机构

  • 8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0篇天津市肿瘤医...
  • 3篇唐山市协和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市肿瘤防...
  • 1篇天津市肿瘤研...
  • 1篇天津市北辰医...

作者

  • 94篇张汝鹏
  • 65篇梁寒
  • 26篇王学军
  • 24篇王殿昌
  • 22篇刘宁
  • 19篇郝希山
  • 18篇邓靖宇
  • 16篇潘源
  • 15篇王晓娜
  • 15篇李强
  • 15篇赵敬柱
  • 14篇崔青皓
  • 13篇王刚
  • 12篇王宝贵
  • 11篇柯彬
  • 11篇李昉璇
  • 11篇薛强
  • 10篇丁学伟
  • 10篇孙涛
  • 7篇刘辉

传媒

  • 3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2篇中国肿瘤临床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2000全国...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12篇2011
  • 11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8
  • 2篇1997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胃癌免疫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情况和CD11c+树突状细胞(CD11c+DC)的分布情况,探讨胃癌组织中IDO的表达、CD11c+DC的分...
张汝鹏
关键词:胃癌吲哚胺2,3-双加氧酶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临床病理预后机制
胃癌微环境中免疫活性细胞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主要研究胃癌局部浸润的记忆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胃癌组织蜡块,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局部浸润的记忆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分析局部免疫活性细胞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局部免疫活性细胞高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TNM分期、肿瘤组织局部浸润的记忆性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及免疫细胞联合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记忆性T细胞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胃癌局部浸润的免疫活性细胞可以很好地预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胃癌局部浸润的记忆性T细胞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赵敬柱张汝鹏于津浦李慧王刚王学军薛强李昉璇任秀宝
关键词:胃癌免疫活性细胞肿瘤微环境预后
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各组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指导远端胃癌根治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远端胃癌患者773例接受D2(D2+)胃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773例远端胃癌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为423例(54.72%),各组淋巴结中发生转移的患者所占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NO.6、NO.3、NO.4sb、NO.5组淋巴结。N1淋巴结转移率由高至低依次为NO.3、NO.6、NO.5、NO.4d组淋巴结;N2淋巴结转移率由高至低依次为NO.8a、NO.7、NO.1组淋巴结。50.68%的患者出现NO.8a组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结论:远端胃癌根治性手术应注意NO.8a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必要时应适当扩大淋巴结的清扫范围。
武卫鹏邓靖宇梁寒张汝鹏吴亮亮张李侯亚超谢兴明崔景利
关键词:胃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淋巴结转移
预防肝转移大肠癌术中静脉插管化疗体会
目的:大肠癌切除术中相应静脉插管化疗预防肝转移。方法:采用1994年由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临床试验研究中心提供的细硅塑胶管。术中随机进行大肠癌相应部位静脉插管,术后立即开始24小时持续静脉点滴5-Ful 克+5%葡萄糖...
崔青皓王殿昌梁寒李强孔大陆张汝鹏穆炳阁
关键词:大肠癌外科学静脉插管化学治疗
文献传递
胃癌D2根治术淋巴结切除数目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457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组中,切除淋巴结超过20枚组患者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49.0%和33.4%;切除淋巴结16~20枚组者则分别为71.5%、49.7%和40.1%。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切除淋巴结超过20枚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92.7%和84.7%;切除淋巴结16~20枚组者则分别为94.0%、89.7%和81.4%。淋巴结清扫16~20枚与20枚以上者,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清扫淋巴结16~20枚即可。除非发现转移,否则不必过度追求淋巴结清扫。
梁寒薛强张汝鹏郝希山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切除术根治性预后
胃类癌生物学行为及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分析胃类癌特有的生物学行为与肿瘤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1964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收治的26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胃类癌病例资料.对其肿瘤大小、胃壁侵犯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术后辅助化疗和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8岁。其中18例(69.2%)肿瘤侵犯胃浆膜;12例(46.2%)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38.5%)术后接受辅助化疗;14例(53.8%)在随访中出现肝转移。肿瘤大小与胃壁侵犯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发生及5年生存率无关(P〉0.05)。生存分析提示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影响生存时间(P〈0.05)。有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6.7%、16.7%和0,预后较差;化疗与否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类癌术后辅助化疗并无益处,其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关。
刘勇梁寒刘宁张汝鹏崔青皓
关键词:胃肿瘤类癌瘤预后生物学行为
预防肝转移大肠癌术中静脉插管化疗体会
2002年
目的 大肠癌切除术中相应静脉插管化疗预防肝转移。方法 术中随机进行大肠癌相应部位静脉插管 ,术后立即开始 2 4小时持续静脉点滴 5 Fu 1克 +5 %葡萄糖 10 0 0ml,连用七天 ,化疗后 3~ 5天拔除此管。结果 完成此治疗且观察 3年以上插管组 44例病人及随机对照组的 44例病人 ,近期结果表明 ,插管组与对照组 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分别为 95 .1%( 39/ 41)、93.2 %( 4 1/ 44) ,而无瘤生存率两组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 85 .4%( 35 / 41)、6 1.4%( 2 7/ 44)。还有待长期随访观察。结论 本项研究是一种不失手术时机、立即对大肠癌术后病人进行预防复发肝转移的积极治疗方法。此方法能广泛应用于大肠癌晚期及未切除的腹腔其它脏器恶性肿瘤的预防及治疗。
崔青皓王殿昌梁寒李强孔大陆张汝鹏郝继辉
关键词:大肠癌外科学静脉插管化学治疗
改良FOLFOX方案用于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手术切除率及根治率。本研究旨在评估进展期胃癌行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8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共80例,分为常规手术组和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每组40例。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患者化疗2个周期,具体方案:奥沙利铂(乐沙定)100mg/m^2 iv d_1(2h),亚叶酸钙400mg/m^2 iv d_1(2h),5-FU 2 400mg/m^2 civ d_1(46h)。每2周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化疗后复查CT,了解肿瘤变化后行手术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化疗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52.5%(21例),疾病稳定37.5%(15例),疾病进展10.0%(4例)。手术总切除率92.5%(37/40),获得根治性切除率77.5%(31/40),剖腹探查率7.5%(3/40)。常规手术组手术总切除率75.0%(30/40),获得根治性切除率52.5%(21/40),剖腹探查率22.5%(9/40)。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改良FOLFOX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根治率以及改善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
薛强王晓娜梁寒潘源张汝鹏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手术
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156例胃肠间质瘤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不同危险程度、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方案治疗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156例成人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改良的NIH危险度分级,30例患者纳入中危组:126例患者纳人高危组,其中67例为晚期GIST(复发转移或病情进展)。肿瘤原发于胃78例,非胃(小肠、结直肠、肠系膜及腹膜后)78例。全组均接受口服伊马替尼400mg/d的治疗,其中根治术后口服伊马替尼89例(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组);另67例为晚期GIST(复发转移或病情进展)患者中,根治术后肿瘤进展后口服伊马替尼26例(根治术后进展治疗组),姑息术后口服伊马替尼27例,未手术而单纯服用伊马替尼14例。比较原发肿瘤不同危险程度、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全组156例患者对伊马替尼治疗的总体耐受性良好。全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6(中位时间27)月,1、2、3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96%、81%和71%。高危组1、2、3年0s分别为95%、77%和65%,中危组均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原发于胃组患者1、2、3年0s分别为97%、90%和84%;肿瘤原发非胃组患者1、2、3年OS分别为95%、69%和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组患者1、2、3年OS分别为98%、95%和90%。晚期GIST患者1、2、3年OS分别为91%、58%和43%;其中根治术后进展治疗组分别为92%、74%和56%,姑息术后治疗组分别为92%、51%和21%,未手术治疗组分别为77%、27%和0;前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后两组(P=0.000)。结论高危GIST和肿瘤位于非胃以及晚期患者的预后不佳。根治性手术及应用伊马替尼能够改善晚期GIST患者的预后。
张李蔡明志邓靖宇王晓娜王宝贵刘宁潘源张汝鹏崔青皓梁寒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外科手术预后
脾脏肿瘤38例
2001年
张汝鹏王殿昌李强孙涛郝希山
关键词:脾脏肿瘤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