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宝忠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肺炎
  • 2篇肺炎支原体
  • 1篇阳性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幼儿急疹
  • 1篇症状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支原体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治疗小儿
  • 1篇治疗小儿肺炎
  • 1篇人类疱疹病毒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体感
  • 1篇匹多莫德
  • 1篇气管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张宝忠
  • 3篇蔡梦云
  • 2篇张家祥
  • 1篇梅序桥
  • 1篇郑源海
  • 1篇方润桃
  • 1篇柯专叶
  • 1篇翁开枝
  • 1篇吴阿阳
  • 1篇周冰新
  • 1篇杨燕珍
  • 1篇陈柔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幼儿急疹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幼儿急疹的临床表现。方法对80例幼儿急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4-24个月,其中6-12个月为高峰,热程3-5 d后自然骤降,出现皮疹、消化道伴随症状常见。结论18个月以内的患儿,如骤发高热,体温虽高,但小儿精神仍好,且无典型症状及体征解释其高热时,应考虑为幼儿急疹,用中药注射液治疗,疗效较好。
张宝忠张家祥蔡梦云
关键词:幼儿急疹人类疱疹病毒
尘螨阳性婴幼儿首次喘息后反复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尘螨阳性婴幼儿首次喘息后反复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间住院的首次喘息发作婴幼儿共1 236例,其中尘螨阳性387例,出院后随访1年,随访1年内再发喘息3次及3次以上的患儿设定为反复喘息组(n=67),随访期间未再发生喘息的患儿设定为对照组(n=84)。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尘螨阳性的婴幼儿反复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年龄、入院前喘息时间、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流感病毒感染率与反复喘息发作相关联。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年龄较大(OR=2.21,P=0.04)、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OR=3.54,P=0.001)为反复喘息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尘螨阳性的婴幼儿,特别是幼儿,若首次喘息时合并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则反复喘息发作的风险明显升高。
杨燕珍蔡梦云张宝忠周冰新陈柔方润桃
关键词:喘息尘螨肺炎支原体婴幼儿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及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数量,并分析它们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鼻咽部分泌物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71例RSV感染(轻度、中度和重度)细支气管炎患儿及48例正常婴幼儿外周血mDC及pDC的数量。结果 RSV感染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mDC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婴幼儿(P<0.01),pDC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婴幼儿(P<0.01)。重度RSV感染细支气管炎患儿入院时外周血mDC、pDC数量均明显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感染细支气管炎患儿早期外周血mDC明显升高、pDC降低。mDC数量越高,提示其病情越轻;pDC数量越低,提示喘息越重。
张家祥翁开枝梅序桥张宝忠郑源海柯专叶吴阿阳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的效果评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的效果。方法:收治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片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患者使用匹多莫德治疗后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体征和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蔡梦云张宝忠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慢性咳嗽匹多莫德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