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嘉炜

作品数:12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营养风险
  • 3篇营养风险筛查
  • 3篇肿瘤
  • 2篇修补术
  • 2篇营养
  • 2篇营养不足
  • 2篇术后
  • 2篇疝修补
  • 2篇疝修补术
  • 2篇胃癌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肿瘤
  • 2篇化道
  • 2篇腹股沟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诱导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机构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长沙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

作者

  • 12篇张嘉炜
  • 7篇熊茂明
  • 6篇孟翔凌
  • 5篇胡孔旺
  • 4篇陈博
  • 3篇徐阿曼
  • 3篇韩文秀
  • 3篇韦之见
  • 3篇李霆
  • 1篇吴文涌
  • 1篇陈博
  • 1篇张雷
  • 1篇王德志
  • 1篇张泽华
  • 1篇祁义军
  • 1篇林峰
  • 1篇赵文娣
  • 1篇汪正广
  • 1篇朱纯超

传媒

  • 3篇中华疝和腹壁...
  • 2篇山东医药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长沙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外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服务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外科护理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指引护理方向转变为长期、全方位的护理模式,遵循人性化服务这一举措有利于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创造品牌优势、树立正面的文明形象。
张嘉炜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外科护理
营养支持干预对有营养风险胃肠恶性肿瘤病人临床结局和成本-效果比的影响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了解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胃肠恶性肿瘤病人有无改善临床结局和成本-效果比的影响。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以连续抽样方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临床结局和医疗费用进行资料收集。结果:共纳入244例病人,在有营养风险者中,营养支持组总并发症率(31.94%vs 57.89%,P=0.04)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25.00%vs 52.63%,P=0.02)显著低于无营养支持组。另外,肠内营养组在非感染性并发症风险的减少方面有绝对优势(16.67%vs 52.63%,P=0.03)。多因素分析确认营养支持改善病人总并发症发生率的结论稳定(OR=0.62,95%CI=0.37~0.81,P〈0.01)。存在营养风险且接受营养支持病人的总费用比未接受营养支持者高,两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 175.9和7 184.9,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 819.2。结论:对胃肠恶性肿瘤有营养风险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其成本-效果比水平高。
陈博徐阿曼胡孔旺韩文秀张嘉炜李霆韦之见熊茂明孟翔凌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消化道肿瘤营养不足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PET)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PE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岛素瘤17例[均有明显的Whipple三联征,术前随机最低血糖(1.72±0.66)mmol/L,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胰岛素水平(68.3±44.53)mIU/L]、胃泌素瘤1例(表现为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痛,血清胃泌素220pg/ml)、胰高血糖素瘤2例(1例表现为典型的迁移性坏死性皮炎,1例首先表现为急性腹痛)、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7例(均以腹部包块就诊)。B超、CT、DSA、术中B超检查发现病灶者分别为15、19、8、17例。行病灶切除17例、胰体尾切除7例、活检3例。结论 PET以胰岛素瘤及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最常见;胰岛素瘤临床有典型表现,其他肿瘤表现不典型。术中B超检查有助于本病的定位诊断。手术治疗方式多根据肿瘤大小及性质决定。
张嘉炜孟翔凌吴文涌王德志
关键词: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胃泌素瘤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WHIPPLE三联征
DNA修复基因XRCC3多态性与结肠癌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3多态性及其与结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为肿瘤组,80例同期经门诊肠镜检查无异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法检测XRCC3基因C18607T的多态性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结肠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XRCC3C18607T基因型C/C(野生型纯合子)、C/T(杂合子)和T/T(突变型纯合子)在肿瘤组的分布频率为58.75%、38.75%、2.50%,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76.25%、22.50%、1.25%。各基因型在肿瘤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规律。与携带C/C的个体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的变异基因型(C/T+T/T)的个体具有更高的结肠癌易感性。结论 XRCC3基因C18607T的多态性可能与结肠癌易感性相关。
张嘉炜孟翔凌
关键词:修复基因多态性遗传易感性结肠癌
围手术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情况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调查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状况,评估营养支持的使用合理性。方法自2014年10月—2015年9月,以某三甲医院普外科和胸外科为对象,以NRS 2002为工具,采用连续抽样方式对围手术期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进行调查,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有效调查人数为1 162例,营养不足者146例,占12.6%,营养风险总发生率为35.7%。各病种人群中存在营养风险者比例如下:结肠癌44.0%、胃癌40.0%、直肠癌33.3%、食道癌和肝癌分别为36.0%和33.0%。共453例(38.9%)接受营养支持,存在营养风险者中实施营养支持297例(71.6%),无营养风险者中实施营养支持156例(20.9%)。结论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比例较高,并且临床应用营养支持尚有不合理之处。
陈博徐阿曼胡孔旺韩文秀张嘉炜李霆韦之见熊茂明孟翔凌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消化道肿瘤营养不足营养支持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32例再手术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清创术,即亚甲蓝辅助染色、取出补片、冲洗伤口和负压封闭引流。分析术中情况、术后细菌培养和药敏及最终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经手术完全取出感染补片,其中单纯补片取出10例(31.3%),取出感染补片并术中重新置入补片1例,补片取出联合窦道切除或肠管部分切除21例(65.6%),包含3例同时行肠管部分切除术。感染部位细菌药敏提示:多数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单一感染,对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较敏感。术后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感染复发5例,疝单纯复发2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一经发现,应早期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亚甲蓝辅助清创、完整取出补片、严格冲洗伤口、负压封闭引流和术后个体化抗生素应用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盛伟伟林峰武梦成张嘉炜汪明庆熊茂明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感染
腹股沟疝应用UHS腹膜前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超普疝修补装置(UHS)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成人腹股沟疝患者15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UHS组),85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组),比较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复发率等。结果 UHS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3±7)min,(3.2±2.2)d,疝环充填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2±28)min,(4.6±4.1)d;UHS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2.78%,术后1年无复发,对照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15.29%,8.24%。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上述数据,UHS组均优于疝环充填组(P<0.05)。结论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UHS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低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复发率。
朱纯超陈博张嘉炜胡孔旺熊茂明
关键词: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
腹盆腔脂肪与肌肉含量与Miles术后发生造口旁疝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初步探究腹盆腔脂肪及肌肉水平与造口旁疝的发生发展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有术前腹盆腔CT接受Miles手术的43例直肠癌患者资料,术后通过随访诊断为造口旁疝,利用CT后处理软件结合患者术前腹盆腔CT扫描图像测量其脂肪与肌肉的脐周横断面面积及由膈肌至耻骨联合上缘的总体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16例患者发生造口旁疝,总发病率为37.21%;单因素分析中患者较大的年龄(P=0.046)、较高的体质量指数(P=0.036)、皮下脂肪面积(SFA)(P=0.003)、内脏脂肪面积(VFA)(P=0.008)、皮下脂肪体积(SFV)(P=0.011)、内脏脂肪体积(VFV)(P=0.003)以及较低的骨胳肌体积(SMV)(P=0.009)是造口旁疝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较低的SMV(P=0.022)是造口旁疝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术前腹盆腔较低的肌肉含量(由SMV量化)是造口旁疝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泽华杨诗怡熊茂明张嘉炜
关键词:造口旁疝体质量指数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存在营养风险胃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存在营养风险胃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对所有新入院胃癌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确定手术方式,按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谷氨酰胺组(glutamine,Gln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肝肾功能指标、并发症及营养相关住院时间。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2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一致。研究发现在术后第3天和第7天,Gln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9±5.6)g/L比(30.8±4.0)g/L(P=0.04)和(36.6±3.9)g/L比(33.9±4.2)g/L(P=0.04)。术后Gln组患者CD4^+/CD8^+细胞免疫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1.7±0.7比1.2±0.3,P<0.05)。Gln组在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65.7±5.3)h比(71.6±7.2)h,P<0.01)〕和术后营养相关住院时间〔(10.1±1.8)d比(11.7±1.9)d,P<0.01)〕均短于对照组。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未发现药物相关性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存在营养风险的全胃切除患者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具有改善患者部分临床结局指标功能。
陈博徐阿曼胡孔旺韩文秀张嘉炜李霆韦之见熊茂明孟翔凌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丙氨酰谷氨酰胺胃癌
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Ets-1、MMP-9、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Ets-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7例GIST组织中的Ets-1、MMP-9、VEGF。结果Ets-1、MMP-9、VEGF在GIST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86/117)、75.2%(88/117)、72.6%(85/117)。Ets-1、MMP-9和VEGF的表达分别与GIST的危险度分级相关(P均<0.05)。Ets-1、MMP-9和VEGF在GIST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3、0.674,P均<0.01)。结论Ets-1、MMP-9和VEGF可作为反映GIST生物学特征的标志物,联合检测Ets-1、MMP-9、VEGF有助于GIST恶性潜能的评估。三者可能协同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参与GIST的浸润转移。
祁义军孟翔凌汪正广赵文娣张嘉炜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转录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