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卫峰

作品数:187 被引量:4,364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1篇农业科学
  • 35篇经济管理
  • 16篇化学工程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1篇肥料
  • 25篇氮肥
  • 24篇施肥
  • 22篇养分
  • 17篇水稻
  • 17篇土壤
  • 17篇化肥
  • 15篇农业
  • 15篇利用率
  • 10篇氮肥利用
  • 10篇氮素
  • 10篇养分管理
  • 9篇中国化肥
  • 8篇氮肥利用率
  • 8篇农户
  • 8篇磷肥
  • 7篇硝化抑制
  • 7篇硝化抑制剂
  • 6篇施用
  • 6篇农田

机构

  • 167篇中国农业大学
  • 3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7篇安徽农业大学
  • 14篇华中农业大学
  • 14篇中盐安徽红四...
  • 8篇长江大学
  • 7篇全国农业技术...
  • 6篇西南大学
  • 5篇北京市农林科...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遗...
  • 4篇北京市土肥工...
  • 3篇山东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化工信息...
  • 3篇唐山海奥有机...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硫酸工业...

作者

  • 167篇张卫峰
  • 65篇张福锁
  • 30篇马文奇
  • 14篇王利
  • 14篇王雁峰
  • 14篇马林
  • 10篇陈新平
  • 9篇马骥
  • 8篇高祥照
  • 6篇江荣风
  • 6篇李宇轩
  • 6篇张四代
  • 6篇高利伟
  • 6篇黄高强
  • 5篇陈清
  • 5篇孙爱文
  • 5篇武良
  • 5篇柴如山
  • 4篇叶新新
  • 4篇季玥秀

传媒

  • 15篇中国土壤与肥...
  • 13篇现代化工
  • 13篇植物营养与肥...
  • 8篇安徽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化肥工业
  • 6篇中国农资
  • 5篇资源科学
  • 5篇土壤通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土壤学报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世界农业
  • 2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蔬菜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年份

  • 32篇2024
  • 12篇2023
  • 16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17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1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采集农田温室气体的静态暗箱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采集农田温室气体的静态暗箱,属于温室气体测量技术领域。所述的静态暗箱在箱体内部设置定向隔段;所述定向隔段与箱体内壁相连,将箱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箱体上部设置两台风扇,其中一台固定设置于箱体上部一侧的...
张卫峰李升东李晶李婷玉
文献传递
直播稻一次性侧深施用无机包裹缓控释肥的可行性研究
2024年
探讨适用于上海市崇明区单季直播稻南粳46的最适施氮量和施肥方式,以期为崇明区水稻轻简化生产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方案。于2022年6—11月在上海市崇明区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施氮、农户常规施肥、一次性施肥、分蘖期追施一次、分蘖期+穗期追施两次,共计5个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和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动态、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稻米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针对上海崇明地区主栽水稻品种(南粳46)采用一次性侧深施肥技术,在施用专用缓释肥并保持纯氮养分投入量为225kg/hm^(2)的氮肥运筹模式能够获得最佳的产量和稻米品质,相对当地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减氮27.2%,同时减少水稻后期2~3次施肥,可降低14.0%的成本,产投比达到1.94。这种施肥方式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7.5%,相较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提升了51.0%。一次性侧深施肥技术搭配新型肥料施用可以在纯氮投入量为225 kg/hm^(2)的情况下实现最佳的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
郝祝霞余淋丰智松李月帅侯翠红陈国庆束维正王坤宋轶辉祝松蔚林丽花张卫峰
关键词:新型肥料侧深施肥氮素利用率
不同地力水平和施氮量下水稻优质高产的氮肥有机替代比例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氮肥有机替代可减少化肥投入同时消纳有机废弃物,是促进水稻绿色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适宜的氮肥有机替代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方法】本研究综合已发表有关水稻氮肥有机替代的71篇文章,分别获取水稻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田间试验相关数据412组和133组,通过整合分析(meta-analysis)量化不同氮肥有机替代比例对水稻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并探究不同土壤条件和施氮水平下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例。【结果】适宜的氮肥有机替代比例有利于水稻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高(>25 g/kg)、中(15~25 g/kg)、低(≤15 g/kg)水平下,获取最高水稻产量的适宜有机替代比例分别是60%、70%、30%;无论土壤全氮含量高(>1.5 g/kg)、中(1~1.5 g/kg)或者低(≤1 g/kg),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例均不超过60%。土壤速效氮含量高(>150 mg/kg)和低(≤90 mg/kg)水平下,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例均是10%~30%,速效氮中等水平下(90~150 mg/kg)有机替代处理产量增加不显著。高水平施氮量(>250 kg/hm^(2))下产量最高的有机替代比例为20%,低水平施氮量(≤150 kg/hm^(2))下产量最高的有机替代比例为10%,中水平施氮量(150~250 kg/hm^(2))下产量最高的有机替代比例为70%。随着有机替代比例的增加,水稻籽粒含氮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含氮量最高的有机替代比例为30%。【结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的地区,氮肥有机替代比例可以适当提高到60%~70%,中低水平地区有机替代比例则需降低至30%左右。土壤速效氮含量高和低水平下,有机替代比例超过30%,水稻增产不显著或显著降低。施氮量高和低水平下,维持水稻高产的适宜有机替代比例分别是20%和10%。在氮肥有机替代比例不超过30%的情况下,水稻籽粒的含氮量能显著提高。
肖大康丁紫娟胡仁杨朔聂玺斌黄飞刘若伟侯俊张卫峰赵帅翔
关键词:氮肥水稻
复合肥料养分含量和配比与农业需求的匹配度研究
2024年
为研究市场流通肥料的养分含量、养分配比与农业生产需求的匹配情况,以主要粮食产区市场流通的复合肥料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对复合肥料的标识含量和配比与推荐用量和配方的匹配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复合肥料含量与农业需求匹配度低,且普遍存在养分含量过量的问题。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产区中复合肥料的氮磷钾综合含量匹配度分别为51.29%、37.44%和30.50%。复合肥料养分含量平均高于推荐养分用量,需要缩小包装规格和调整配方;2)复合肥料标识配比与推荐配方的匹配程度低。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产区中复合肥料的氮磷钾综合养分均符合推荐配方的比例分别为1.55%、5.16%和0.57%;3)作物产区中流通的复合肥料养分配比不合理。小麦、水稻和玉米产区市场流通的复合肥料养分配比整体上表现为氮配比高于推荐配方、磷配比低于推荐配方,需调整养分配比,减少氮的配比。因此,亟需推进和落实肥料实名制与定额制,加强对复合肥料的监管,从肥料产业供给角度改进复合肥料产品,并推进复合肥料的合理供应,提高复合肥料与农业生产需求的匹配程度。
邹秦琦姚澜江敬安沈云鹏薛彦东张卫峰
关键词:复合肥料养分含量养分配比匹配度
中国化肥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Ⅰ化肥供应被引量:25
2007年
从化肥的要素特征来说,供应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费需求,中国这一特征更加明显。由于我国资源基础薄弱,生产技术整体较低,化肥供应不足,导致化肥消费在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较低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化肥生产技术日渐成熟,我国化肥产业在总量上和结构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氮肥已自给有余,磷肥自给率达到94%,高浓度化肥正在逐渐替代低浓度化肥,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消费。但随着氮磷肥的供需总量趋于平衡,供应对需求的制约和影响正在降低,需求拉动供应的时期即将开始。但我国化肥供应仍存在空间不平衡的问题,化肥消费主要集中在化肥产业发达地区。随着资源缺乏和价格变化,化肥工业将不断向部分资源产地集中,化肥品种结构也将持续向高浓度发展,这将直接导致化肥消费的空间差异进一步扩大,化肥消费品种进一步改变。在资源价格波动影响下,我国化肥价格持续升高,但中国化肥需求价格弹性趋于稳定,在整体经济环境不发生大的波动的情况下,化肥价格变化对化肥需求的影响比较微弱。总之,我国化肥供应对化肥消费的驱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通过合理消费来引导化肥产业的健康发展将是未来的方向。
张卫峰季玥秀马骥王雁峰马文奇张福锁
关键词:化肥化肥工业
基于不同传感器的叶色信息对上海崇明区水稻氮营养诊断的研究
2024年
为构建基于临界氮稀释曲线的杂交稻和常规稻叶色无损诊断模型,探究上海市崇明区不同叶色传感器适宜的氮营养诊断方法。于2023年在上海市崇明区以杂交稻‘申优26’‘申优28’及常规稻‘南粳46’‘崇尚2022’为材料,从水稻分蘖期到抽穗期进行了不同施氮量(0~375 kg/hm^(2))的田间试验,获取水稻地上干物质重及氮浓度,计算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及吸氮量等农学参数,利用杂交稻和常规稻临界氮浓度曲线计算不同品种在不同时期的临界氮浓度和氮营养指数;同时利用SPAD-502 Plus和搭载多光谱相机的大疆精灵4 RTK版无人机获取水稻叶色信息,构建以临界氮浓度曲线为基础的SPAD指数的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和多光谱冠层植被指数的氮素营养诊断模型。结果表明:1)利用SPAD指数建立的氮营养指数(NNI)模型中,杂交稻最优指数为顶部第2片完全展开叶归一化SPAD指数(NSI2),常规稻最优指数为顶部第1片完全展开叶归一化SPAD指数(NSI1)。2)利用无人机(UAV)搭载多光谱相机建立的氮营养指数模型中,杂交稻、常规稻的最优植被指数均为归一化绿蓝差异指数(NGBDI)。3)利用SPAD-502 Plus拟合的SPAD指数与氮营养指数建立模型,精度可以解释50%以上的变量;利用多光谱冠层数据拟合的NGBDI指数与NNI建立模型,精度可以解释56%以上的变量。综上,SPAD指数和植被指数均可以用来建立水稻孕穗期氮营养估测模型,但利用多光谱诊断模型精度更高。
李月帅姚银坤郝祝霞周圆张卫峰祝松蔚宋轶辉沈春晓
关键词:氮营养诊断多光谱数据SPAD植被指数
氮肥用量和运筹对我国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整合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合理的氮肥用量和运筹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明确氮肥用量和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119篇已发表的有关稻田氮肥管理的论文,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量化了不同施氮量、基肥+分蘖肥、穗肥、种植区域和土壤性质等条件下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并探究了我国各水稻主产区提高产量构成因子以获得高产的适宜措施。【结果】与不施氮肥相比,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实际产量(+42.2%)和理论产量(+43.1%),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33.2%和13.5%,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下降了4.2%和1.6%。在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实际和理论产量在施氮量为150~200 kg/hm^(2)时增幅最大,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在施氮量为250~300 kg/hm^(2)时增幅最大。另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基肥+分蘖肥的氮比例(基肥+分蘖肥占总施氮量的比例)为30%~50%和穗肥氮比例为10%~30%时,水稻增产幅度最大;基肥+分蘖肥氮比例(≤70%)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的提升幅度呈上升趋势,而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提升幅度呈下降趋势;穗肥氮比例(穗肥占总施氮量的比例)增加(≤30%),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提升幅度呈上升趋势。对于不同稻区而言,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提升幅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东北单季稻区产量增幅最大,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次之,南方单双季稻区和云贵川湘高原单季稻区最小。所有稻区均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以获得高产。水稻实际和理论产量的增幅受SOM(土壤有机质)影响较小,各SOM水平间的增幅差异不超过4.39%和2.26%,而受土壤TN(总氮)、AN(有效氮)、AP(有效磷)、AK(速效钾)的含量变化影响较大,但亚�
肖大康胡仁韩天富张卫峰侯俊任科宇
关键词:氮肥管理水稻产量构成因子
硝化抑制剂与不同氮肥配施对土壤硝化过程的抑制效果
2024年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在不同土壤条件下与不同氮肥配施的作用效果,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DMPP分别与脲铵氮肥、复合肥、硫硝酸铵、草酰胺配施对不同酸碱性(pH 5.48和8.25)土壤中氮素转化及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DMPP与不同类型氮肥配施,在不同pH土壤条件下均可抑制土壤NH_(4)^(+)-N向NO_(3)^(-)-N的转化,并且在碱性土中的效果优于酸性土。配施肥料不同对DMPP作用效果的影响也有不同,培养结束时,在酸性土壤条件下,DMPP与不同肥料配施的硝化抑制效果表现为复合肥>脲铵氮肥>草酰胺>硫硝酸铵,硝化抑制率分别为64.5%、54.1%、40.4%、13.2%;在碱性土壤条件下的硝化抑制效果表现为脲铵氮肥>复合肥>草酰胺>硫硝酸铵,硝化抑制率分别为69.6%、58.3%、49.9%、26.2%。不同肥料处理在碱性土壤条件下累积氨挥发量均显著高于酸性土壤,且在不同土壤条件下DMPP与复合肥配施均会显著增加土壤累积氨挥发量,但DMPP与脲铵氮肥、硫硝酸铵、草酰胺配施时对土壤累积氨挥发量影响不显著。总体来看,不同氮肥与DMPP配施均有抑制土壤硝化过程的作用,且在碱性土中的作用效果更好。然而,DMPP与普通平衡性复合肥配施会显著增加土壤氨挥发风险,这也与肥料类型和DMPP添加量以及土壤pH有关,使用时需注意土壤与肥料本身性质或适量降低DMPP添加浓度。综上,针对不同土壤条件选择不同含氮肥料与硝化抑制剂配施可以更好地发挥硝化抑制剂的作用,这对基于不同氮素形态的稳定性肥料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丽梁雄英李冬佳董汶卿唐智萍郝杏中陈骏喻海峰王孝忠刘蕊张卫峰
关键词:硝化抑制剂氮肥类型土壤类型氨挥发
肥料物理性质对无人机撒肥均匀性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不同肥料物理性状与无人机播撒均匀度之间的关系,测定3种复合肥与3种颗粒尿素的颗粒物理力学特性参数,并且在不同飞行速度、不同飞行高度和不同离心盘转速下,探寻影响无人机施肥均匀性的肥料物性指标,同时初步建立各种肥料最优的作业参数。结果表明:1)肥料撒施均匀度与肥料的比重、休止角及堆密度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其他指标通过影响肥料的比重、休止角及堆密度进而影响施肥均匀度。2)不同肥料适配的最优参数不同,在本研究飞行环境下,4 m飞行高度、5 m/s飞行速度,15-15-15在1100 r/min转速下播撒均匀度最高;3)本研究初步得出2种肥料相较而言,复合肥播撒的均匀度更佳,撒肥量更大。不同飞行参数下15-15-15的均匀度普遍高于其他肥料,变异系数较小。肥料的高强度与较大的球形度显著提升了水稻施肥效率,促进了无人机对肥料的播撒,降低了肥料损失。适配无人机的肥料确实能够提高肥料的播撒均匀度。
周圆沈云鹏段志平李月帅张卫峰
关键词:颗粒肥料理化性质飞行参数
优化减氮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稻田固碳减排与高产稳产技术,基于优化减氮定位试验,选取不同施肥处理的一季稻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传统常规施肥、含脲酶抑制剂尿素减氮36%和生物炭基肥减氮36%这4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生育期内稻田土壤CH_(4)和N_(2)O的排放进行监测并测定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常规施肥相比,减氮处理均降低了稻田CH_(4)的累积排放量,其中含脲酶抑制剂尿素和生物炭基肥处理降幅分别为15.0%和68.9%。各处理土壤CH_(4)排放通量均呈单峰型曲线,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旺期。和农民传统常规施肥相比,含脲酶抑制剂尿素处理降低稻田N_(2)O排放通量19.6%,生物炭基肥处理增加7.8%。土壤N_(2)O排放高峰主要在分蘖旺期,分蘖末期N_(2)O排放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含脲酶抑制剂尿素处理降低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15.9%和9.6%,生物炭基肥处理无显著变化。与农民传统常规施肥相比,含脲酶抑制剂尿素和生物炭基肥处理水稻产量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在优化减氮36%的基础上含脲酶抑制剂尿素和生物炭基肥可以维持稻田产量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含脲酶抑制剂尿素具有更高的减排潜力。该研究为稻田低碳生产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江天郭佳旭周冉冉张鑫徐霄张卫峰田静
关键词:生物炭脲酶抑制剂稻田温室气体排放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