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入学

作品数:32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疫情
  • 5篇流感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流行性
  • 4篇传染
  • 4篇传染病
  • 3篇禽流感
  • 3篇染病
  • 3篇流行性感冒
  • 3篇监测分析
  • 3篇儿童
  • 3篇发病
  • 3篇感冒
  • 2篇疫苗
  • 2篇疫苗接种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腮腺炎
  • 2篇鼠疫
  • 2篇肿瘤

机构

  • 31篇白银市疾病预...
  • 4篇甘肃省疾病预...
  • 3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白银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定西市疾病预...
  • 1篇石嘴山市疾病...
  • 1篇平凉市疾病预...
  • 1篇天水市疾病预...
  • 1篇庆阳市疾病预...
  • 1篇白银市第二人...

作者

  • 31篇张入学
  • 17篇何涛
  • 14篇王犇
  • 6篇曾同霞
  • 5篇杨军鹏
  • 5篇张学太
  • 4篇刘世文
  • 4篇王宇明
  • 3篇汪鹏
  • 3篇乔瑞娟
  • 3篇于德山
  • 3篇陈建华
  • 2篇马骥雄
  • 2篇康倩
  • 2篇万国生
  • 2篇倪丰安
  • 2篇李江涛
  • 2篇蒯蓓芳
  • 2篇张凤娇
  • 1篇丁少宏

传媒

  • 8篇疾病预防控制...
  • 4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国初级卫生...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银市农村地区禽流感职业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农村地区禽流感职业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乡(镇)9个村200名禽类养殖人员面对面访谈,采用卡方或Fisher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200名禽类养殖人员发生高危行为与所在乡(镇,X^2=35.578)、年龄(Fisher=11.522)、文化程度(X^2=24.530)、家庭年收入(X^2=24.513)、住房类型(Fisher=8.154)和防控知识知晓情况(X^2=20.057)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和防控知识知晓率高是禽流感职业高危行为的保护因素(均OR<1,P<0.05),禽类养殖人员所在的乡(镇)、年龄、住房类型等对禽流感职业高危行为的发生无影响(均OR>1,P>0.05)。结论对农村禽类养殖户进行禽流感高危行为干预时,应根据人群特点、文化程度区别对待,尤其应关注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防控知识知晓率低人群的方式,确保宣传和干预效果。
王犇曾同霞何涛张入学张学太逯莉莉
关键词:高危行为影响因素
按照地域分层进行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按照地域分层进行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方法的应用效果,为有效改进与完善预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程序自行研制"传染病实时监控预警系统",预警周期一般选择7 d,预警阈值依据国家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疫情判定标准进行设置。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下载报告卡,导入"传染病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在县、乡、村级和学校三个层面,逐层缩小地域范围,分别将预警传染病的实际发病数与预警阈值对比,最终定位于病例集中的村级或学校,从而获取预警信息,并对其进行响应与处理。对预警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数、预警信息数、初步核实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预警信息响应率、疑似事件信息比例、现场调查率、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2007-2013年,按照地域分层进行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共获取预警信息148条,涉及14种传染病。经过初步核实,判定为疑似事件的共计10种传染病的127条预警信息,2 h内响应率为100.00%,疑似事件信息比例为85.81%;通过现场调查,证实85起暴发事件,24 h内现场调查率为100.00%,暴发探测灵敏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57.43%。结论本预警方法能够早期探测传染病暴发疫情,实用性强,准确性高,但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探索。
何涛王犇张入学张凤娇
关键词:传染病
白银市2005-2015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白银市2005-2015年流感流行特征,评价监测工作进展,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流感常规疫情报告、哨点医院监测、暴发疫情监测资料以及病原学检测结果,使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银市2005-2015年共报告流感病例616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91/10万,局部暴发疫情、流感大流行与全市发病率增高密切相关。哨点医院报告流感样病例(ILI)16888例,年均ILI就诊百分比(ILI%)为1.52%,各年度ILI%、两家医院IL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44.424,P〈0.01;χ^2=489.758,P〈0.01);ILI流行高峰与流感暴发疫情高峰期基本相同;ILI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5.96%,病毒分离率为17.33%,各年度核酸检测阳性率、毒株型别构成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8.533,P〈0.01;χ^2=537.383,P〈0.01)。全市报告42起ILI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病毒型别为甲型H1N1型、B型、季节性H3N2型。结论白银市流感监测工作取得一定成绩,还需加强哨点医院监测、学校暴发疫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张入学何涛曾同霞王犇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白银市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后疫情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了解白银市手足口病发病特征,探讨有效的防控工作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5月—2009年6月,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706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病率为39.43/10万,与2006—2007年相比提高了20.23倍。各县、区中,白银区、平川区病例数最多,市区托幼机构存在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城市略多于农村;2008年5—7月和10—11月呈现2个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73.51%,男女性别比为1.68∶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各占50.85%和35.41%。实验室检测表明,引发白银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以EV71为主,占67.86%。结论白银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应依法加强病例监测报告工作,加大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防控力度。
何涛王宇明张入学王犇张学太
关键词:手足口病法定报告传染病
白银市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原学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白银市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住院儿童的病原。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甘肃省白银市3家医院采集391例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采用一步法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多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结果 391份标本病原学检出率为91.56%(358/391),病毒和细菌检出率分别为81.07%和61.38%,单种病原学阳性率为30.18%(118/391),混合感染率为61.38%(240/391)。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2.71%、30.69%、20.46%;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4型)、人偏肺病毒、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9.69%、18.16%、13.04%、12.53%;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4种冠状病毒、人博卡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对少见,检出率分别为8.18%、6.65%、6.39%、6.14%和3.32%,未检出乙型流感和衣原体,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有典型的冬春季流行高峰。结论甘肃省白银市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同时检出2种以上病原的比例高,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嗜血杆菌、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主要常见感染原,病毒性感染占优势,混合感染多见。
于德山任丽丽陈建华汪鹏乔瑞娟康倩张入学倪丰安
关键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原学呼吸道病原体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及预警技术应用研究
何涛万国生张入学王宇明杨军鹏王犇蒯蓓芳刘世文张学太牛清煜
该研究成果为自选课题,主要是通过全面分析研究传染病网络直报及预警技术应用情况,充分评估传染病网络直报能力建设、网络直报模式对报告发病率的影响、网络直报信息质量,重点探讨传染病实时监控、早期预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一、自20...
关键词: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疫情预警技术
白银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了解白银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策略实施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实施效果进行回顾与评价。结果和结论①常规免疫是消灭脊灰最基本的保障。全市常规免疫接种率逐年提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1995年以来,各县区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有效阻断了野病毒的传播。②强化免疫是消灭脊灰最便捷有效的措施。1991~2000年该市开展了10次17轮强化免疫和3轮“扫荡式”免疫活动,报告接种率达98%以上,建立了牢固的免疫屏障。③完善的AFP监测体系是消灭脊灰的可靠保障。1991年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监测医院覆盖全市,监测系统不断完善,各项监测指标已达到或接近无脊灰证实的要求。④经济效益显著。开展常规免疫与消灭脊灰控制阶段近15年间,净增纯效益达3442万元,效益—费用比值514∶1,增加人均期望寿命28d,有效保护了社会劳动力。
马菊红张入学何涛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免疫规划
2016—2020年白银市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甘肃省白银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流感病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暴发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资料,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5.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2016—2020年白银市共报告流感病例3 051例,年均发病率为35.35/10万,发病率2019年最高(56.63/10万)、2020年最低(27.47/10万);报告数1月最多(636例、占20.85%);年均发病率白银区最高(58.28/10万)、景泰县最低(4.89/10万);男性病例(1 625例、占53.26%)、女性病例(1 426例、占46.74%);职业分布前四位依次为农民、散居儿童、学生和托幼儿童。2所哨点医院共报告ILI病例30 946例,12月最多(4 229例、占13.67%),年均ILI%(ILI与急门诊就诊数的比值)为4.23%;ILI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7.14%,各年ILI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984,P<0.05);各亚型中,甲型H1N1(470份、占39.17%)、甲型H3N2(451份、占37.59%)、BY型(145份、占12.08%)、BV型(131份、占10.92%)。13起ILI暴发疫情中,11起发生在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园。结论 2016—2020年白银市流感呈现冬春季节高发,流感病毒以甲型为主,BY和BV交替出现,流感暴发主要发生在幼儿和中小学生群体。应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及时处置聚集性疫情,提高人群流感疫苗接种水平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白银市流感发病水平。
赵志强贾俏俏胡玉舒杨军鹏曾同霞张入学
关键词:流感哨点监测暴发疫情
白银市丙型肝炎诊断及数据质量核查分析
2021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医疗机构现行丙型肝炎诊断标准应用现状,促进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和报告的规范性。方法2020年在具备血清抗-HCV检测能力的所有医疗机构中,选择抗-HCV阳性的全部病例,按照现行丙型肝炎诊断标准判定后,复核病例相关信息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结果丙型肝炎病例漏报率为48.41%,错误报告率为34.32%,临床诊断病例漏报率(60.26%,χ^(2)=11.500)和错误报告率(41.03%,χ^(2)=7.586)均高于确诊病例(29.17%和19.23%,P<0.05);诊断分类正确率为36.92%,急慢性分类正确率为23.08%。结论白银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漏报率及错误报告率较高,诊断分类、急慢性分类正确率较低;建议加强全市丙型肝炎诊断和报告培训及督导,提高工作质量。
王犇张入学罗文晓窦世强
关键词:丙型肝炎漏报错报
2004—2018年甘肃省白银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2004-2018年甘肃省白银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及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检索200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白银市发病的实验室确诊和临床诊断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开展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8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6 973例,年平均发病率26.66/10万;2006年(75.01/10万)和2012年(74.25/10万)报告发病率较高,4-7月、10月-次年1月病例数较多;平川区年平均发病率最高(39.74/10万),5~9岁为高发年龄、病例数占40.56%,学生病例占75.71%;1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发生在学校。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下降趋势,全年均可发病,呈双流行高峰;应保证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MuCV)高接种质量和高免疫覆盖率,推行MuCV接种2剂次,重点抓好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防控工作。
刘世文张入学温世雄郭长智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